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大学生进入高校接触到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起到了铺垫作用。尤其对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掌握科学理论前沿知识、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和示范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上好这门课程,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翻转课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价值在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学生从被动转向主动、课堂从灌输转向互动、考核从单一转为多元。实践应用中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课前精心准备,课中合作交流,多维度考核等。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黑河学刊》2010,(9):102-1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引导大学生把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坚持实践性的原则。体现课程实践性的特征,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规律,构建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大学生真正做到从对道德法律的认知向道德法律的实践转化,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有效体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是不断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5.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比,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因此,应积极探索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性的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加强领导和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性实践教学,建立实践基地,并要有可靠的制度与经费保障。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道德体验,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使之内化成自己的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7.
胡少波 《魅力中国》2010,(28):235-23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入学后直接接触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针冲洼和实翅陛,结合多年的教改实践,从教学依据、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等角度进行研究探索,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构建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慕怀琴 《黑河学刊》2013,(7):163-164
自2006年起,教育部要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不仅在内容上进行了一些重大调整,而且对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尤其是在高校教学中,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困境。通过对讲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潜心揣摩和认真总结之后,现将这些问题和思考提出,为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规律,提高其教学实效性,起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如何把这门课讲好,使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这门课的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上做一些适当的改变,诸如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实践教学法、辩论会等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必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先导,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搞好课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高校政治理论课课改后,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独立的政治课合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法律教学却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时数少,课程内容过于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案例使用率不高,实践教学处于困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本课法律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明确教学的重心,提高案例使用率,也可以尝试教师角色丰富化、改革考核方式等。  相似文献   

12.
杨小芳 《新西部(上)》2009,(7):196-196,17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是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实施近3年来,教学实效仍待提高.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讲,应切实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教材的驾驭能力,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加大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姜帆 《理论观察》2014,(8):172-173
"学生起点能力"是教学分析、教学决策和教学评价过程的核心,一些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模式可借此从比较新颖的角度加以探讨。因课堂吸引力不足导致"学生起点能力"的模糊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突出的教学难题。运用"平等参与"教学方法厘清"学生起点能力",推动"学生起点能力"趋近教学目标是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进行的创新尝试。行胜于言,相关实践已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展开。  相似文献   

14.
积极探索与改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从主体性、发展性与选择性3个方面总结与归纳了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对话式教学、专题性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等具体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质量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必须大力推行教学改革,以教学理念的转变为先导,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搞好课程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郭丽银 《黑河学刊》2011,(12):125+129-125,12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重要的公共课程。结合该课程的教学实际,探索从知识性和应用性相结合、运用多种手段改善教学方式、运用情感教育传授法律知识,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践履式教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玉桃  唐青女 《西部大开发》2010,(5):166-166,174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目标包括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其中,素质目标是落脚点和根本点,能力目标是素质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知识目标则是为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设计和实施系列贯穿训练项目和单项训练项目。改革学习的学习评价方式,能更有效地引导高职学生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自觉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8.
曹乐 《新西部(上)》2009,(11):190-191
本文通过分析新课改以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建立和影响,充分肯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帮助大学生培养责任意识、造就良好品质、科学引导成才,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璐 《黑河学刊》2013,(3):159-16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大学新生的必修课程,在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美观、简洁、实用性强的教学课件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把握基础课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研究的深入发展,将是高校教师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