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楼宇经济:现代都市新核心增长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新型城市经济业态,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新风向和现代都市新的“掘金地”。因为占地少、污染少、产出高,具有新型财富效应,有人形象地把楼宇经济比作都市里的“垂直印钞机”。——楼宇经济具有依托性。楼宇经济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相对集中,形成一定的商圈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必然依托于城市商圈,以商务楼为最基本载体。  相似文献   

2.
曾辉 《天津经济》2012,(1):21-24
为进一步加快天津市楼宇经济发展,作者以天津市楼宇经济为调研对象,深入剖析天津市楼宇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应从合理规划楼宇总量、做好载体设计、壮大产业基础、打造楼宇品牌、提升运营水平等方面把天津市楼宇经济工作搞好.形成与天津市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目标相匹配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鉴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楼宇经济越来越体现出其高端性、高集聚性、高效益性的特点,成为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助推力.本文在对楼宇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关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楼宇经济助推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外因素,得到了发展楼宇经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4.
楼宇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影响能级。当前天津楼宇经济发展面临着特色不突出,产业集聚较少;楼宇发展不平衡,配套生态有待完善;楼宇招商创新不充足,质量效益较低;楼宇政务服务不到位,协调管理较弱等四大困境。提升天津楼宇经济能级和水平应坚持统筹协调,提升楼宇经济的“集聚度”;坚持分类施策,提升楼宇经济的“贡献度”;坚持联动融合,提升楼宇经济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5.
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水平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我体,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壮大楼宇经济,拓展安阳城市经济发展空间,对于安阳建设豫北区域性中心强市,实现“经济升级”和“城市转型”必将产生巨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发、包装、营销、租售楼宇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商务,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来青岛旅游出差的外地人,还是在青岛居住多年的本市市民,近年来漫步于青岛街头总会惊喜地发现,青岛市区,尤其是市南区,一座座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商务大厦鳞次栉比。楼宇之于城市,意义绝不仅仅是景观上的抢眼,更重要的是,以楼宇为载体,当地经济可以藉此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功能可以藉此得以不断完善。可以说,一座座写字楼的崛起,便是一条条立起来的经济大道,我们称之为“楼宇经济”。2005年7月,以“打造半岛CBD,服务山东新经济”为宗旨的青岛国际商务周的举办则使“楼宇经济”进一步成为热门话题。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说法——“楼宇经济”是一种“隐藏”在商用楼宇中的高级经济形态,是指以商务写字楼为土地要素,通过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公司,形成招商引资,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由于入住商用楼的公司汇集了大量的人才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所以产生的财富效应非常突出。一家家中外公司在写字楼中安家落户,有的公司也许只有几个人,却运筹着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资金,协调指挥着几百人、几千人的工厂,于是,楼宇经济逐渐成为现代都市经济最  相似文献   

8.
楼宇经济作为当前都市产业中活跃的经济形态,其经济特点决定了对开展文化建设有强烈的需求。形成楼宇载体的文化特色,可促进楼宇经济载体高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浙江工商》2009,(4):47-47
当前,海曙区各级为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促进企业发展”活动。海曙区工商联针对区楼宇经济发达的特点,拓宽为楼宇会员企业的服务思路,指导街道基层商会以多种服务形式,帮助企业树立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产业为核心、以楼宇经济为抓手、以引进培育为重点,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协同发展,“产城一体”的总部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Economics has become the political magic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d contention over economic policy is the political lifeblood of the modern state. The glare of publicity highlights the equilibrism of economic policy, leaving in the shade diplomacy and statecraft of former days. There is a consensus in modern society and in the modern state that political debate and economic discussion ar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and that “economics”, like a second law of nature, sets the limits of the political options. Economic reform, economic adjustment, economic “rescue plans” and so on are synonyms for political strategies. Politics is the management of the “economy”, and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s” is the authority to which all appeal as the “necessity”, as the authority that governs and legitimises policy.  相似文献   

12.
13.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王遂敏 《特区经济》2006,211(8):110-112
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是一种公有制,是劳动者个人能完整地享有所有者权益的所有制。在缺乏自主联合条件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经济对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但还不是在社会共同占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制。要在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相协调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人的最高属性是人的精神性。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从人的精神性出发,才能区别人与动物,才能揭示人的整体本质,才能理解人的自我超越和自由创造的本性,才能真正触及人的发展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系统性与特殊性..经济学不是一门人学,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经济学几乎对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都有所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转向人自身,经济学可以对人自身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一门叫做“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6.
杨颖  赵佳佳 《特区经济》2006,(11):326-327
本文利用1997~2001年间全国企业管理数据检验了中国转轨经济中国有企业中激励机制对于管理绩效的影响作用,发现外在激励因素对于管理绩效决定程度不大,内在激励因素对于管理绩效则具有正效应。绩效的优劣主要是根据这几种因素的力度大小和相互抵消的结果来决定的。因而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通常与内在激励在其契约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层的绩效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张五常热”这种现象谈起,认为张五常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他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看法是有问题的。本文回顾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认为西方经济学有其真理性,但是应当批判吸收。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根本上是超越了西方经济学的。而张五常的经济理论,根本上说也是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的发展经济学”假设下的集群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不同的“人的发展经济学”假设衍生出不同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文章以“人的发展经济学”假设研究分析了集群路径选择的差异,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框架下以“人的发展”作为逻辑起点,管理学由个人发展转为企业发展,是建立我国市场体制以及管理体系的人的发展的合理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的性质和起源上看,涵盖工程学和伦理学两方面内容的政治经济学是其恰当名称;但是,自新古典经济学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稀缺性资源配置的私人领域,“政治经济学”一词就被“经济学”取代了。不过,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传统的抽象思维越来越不适应新的要求,从而导致了经济学向政治经济学回归,重新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重新关注人的行为以及社会制度。特别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公共领域,中国人的社会认知和行为机理与西方也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中国经济学的范式更需要借鉴古典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20.
《World development》2002,30(3):477-486
Development economics nowadays is mainstream economics applied to poor countri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core principles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reveals tremendous strengths, but also tremendous weaknesses.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sociology, anthrop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have complementary strengths that suggest a role for them as equal partners in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policy. The argument for a partnership of disciplines is logical and strong. But cross-disciplinarity is not easy in practice. It is best achieved through concrete exercises which demonstrate exactly how “two disciplines are better than one” when analyzing specific policy issues i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