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看上去……     
赵琳 《广告大观》2006,(10S):144-145
在这广告一行台面上,众家BOSS唱念做打、手眼身段功夫不简单!这大掌门有大掌门的威武,小当家有小当家的精妙;你在你的高高庙堂,我自有我的霸王山林。开办广告公司门槛低,有一定的资金、媒体和客户资源就可以开张营业了。“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只要喜欢这一行就不辨江湖深浅的“扑通”地一声跳将下去,等你再看他时,早不知潜到哪里去了。不过与一众合资和本土的广告群鳄相比,身为区域诸侯的地方性广告公司,视觉设计也罢,品牌策划也罢,媒体代理也罢,大家各有各的精彩。一众小公司的BOSS年龄、阅历不同、出身背景亦不相同,有那出身便衔着块宝玉的,也有那双手空空打得一片天下的。  相似文献   

2.
纵览近年来的经典传播活动,很多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出自正统广告公司的广告人。在本应是广告人最擅长的圈子里,却常常找不到他们的身影。广告人去哪儿了?曾经风靡一时的“今年过节不收礼”的脑自金广告、一天交易额高达350多亿的淘宝双十一活动、微信支付用户暴涨的抢红包活动等经典营销活动,很多都不是由传统广告人发起。传统广告人更深谙“秀”的艺术,但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一个“爆”的时代。广告的核心在于传播,随着媒体传播环境的改变,广告的玩法变了。在分屏时代,广告的出路在哪里?广告人又该如何应对传播时代的更替?  相似文献   

3.
“花一分钱就有一分钱的效果”是企业做广告的理想之一,广告人也坚定不移地认为广告效果可以最大化。可是,怎么去最大化呢?难道改变目前的付款方式就能实现吗?  相似文献   

4.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07,(5S):134-134
广告人不能没有科学、系统的理论滋养,然而中国多数广告人普遍缺乏。其原因加以概括,姑且归结为以下两条:第一,高校广告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规范,导致了新生代广告人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国内一些高校广告专业的归口五花八门,在课程设置上缺少科学、权威的统一指导,造成他们的专业素养参次不齐,所谓“科班出身”也就显得苍白。第二,广告是“英雄成名不问出处”的行业,“非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占相当一部分,有时候凭借一句广告语、  相似文献   

5.
《广告大观》2008,(10):37-38
全行业征收3%文化事业建设费在广告业内受诟病已经很久了,但费还是在收,广告人也就是“发发牢骚”而已。既然知道这种做法不妥,为什么还能继续下去呢?广告人当然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广告人沉默也许就是一种态度。  相似文献   

6.
《广告大观》2004,(5):149-149
以前大多数的中国广告主没有广告效果的概念,认为只要花钱做了广告,至于效果如何,有点听天由命的意思。广告主的这种心态使一些唯利是图的广告人有机可乘。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很多不负责任,没有实际效果的广告出现,创意有时成了“玩”的对象。即使在今天这种广告也不少。  相似文献   

7.
沙宗义  刘艳 《广告大观》2005,(10):35-36
19世纪,福楼拜说:“写作生活就像狗过的日子”;21世纪,有广告人说:“广告生活就像狗过的日子”。当看到《广告人,你过得好不好》这个命题时,我们相信,每个广告人心里都会感到暖暖的;我们也相信,在他们长年面对电脑、黯淡干涩的眼眶内,一定会感觉到某种久违的温柔液体在里面滋润、滚动。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罗斯福有一句名言“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投身广告业,广告人一度被认为是有成就感的群体。然而广告人也是最辛苦的群体,他们起早摸黑,殚精竭虑,其工作之艰辛世人皆知。尽管如此,中国广告人却一直不敢挺直腰杆走路,因为中国广告业一直没有统一的从业标准,广告人更是难以获得公认的名份。  相似文献   

9.
告知 《广告导报》2004,(8):77-78
作为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广告人奥林匹克盛会”——戛纳广告节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广告人,尤其是广告创意人公认的,在广告人职业生涯中必须要去朝拜的”圣地”,而如果能获得它的殊荣,那将是广告人的最高荣誉。中国的广告人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不仅积极组团观摩戛纳广告节,而且选送作品参与评选,并取得过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刘悦坦 《广告大观》2005,(5):158-161
广告:不是游戏,而是“把戏” 广告“菜鸟”们如今也都已经知道,现代广告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消费者。在现代广告界,谁不在乎消费者就等于不在乎自己的腰包。于是,一时间,如何关注、讨好消费者,如何与消费者搞好关系成了广告人关注的头等大事。“百年麦肯”一再宣称:“站到消费者立场上去”,连台湾的广告“大虾”黄文博先生都承认:“广告是一种游戏,它有电子鸡一般须取悦讨好消费者的宿命,  相似文献   

11.
李文 《中国广告》2001,(5):29-32
广告是社会、经济、文化、人合造的。广告公司是以上四方面再加上广告人的智慧、灵性、洒脱和无我的参与之下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广告人则将在竞争惨烈的刺激与真我理想的执著的交撞之下走进无我而得永生。中国土生土长的广告人还没见真我思想的诞生,仍在学习摸索之中,因此作品没有核爆力。但是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石,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的再生,必然会造就中国广告文化的新辉煌,那时,中国的广告大师将比比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道们,客户们,把广告和广告人视作伟大的艺术去热爱她,光扬她吧!  相似文献   

12.
方棱 《广告导报》2004,(4):45-47
作为广告人,我们每天都在和“卖点”打交道,很多时候,面对的是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有经验的广告人是善于在同质化里找出差异的,但面对铺天盖地的“概念”战,人们也开始扪心自问,广告人是否只是在广告传播这一环节发挥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做着亡羊补牢的工作?我们是否可以在企业产品研发的时候就开始介入,并最终帮助企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透视传统广告模式的没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如你什么都不懂,你去干广告吧! 假如你什么都懂,你去干广告吧! 广告,一个拥有全国几百万从业人员的行业,就这样被人所界定,就这样被人所"传诵"! 这是一个令广告人悲哀的界定,更是令新一代广告人激愤的界定! 其实,回过头看看,到底是谁亵渎了广告? 还是看看目前广州、北京、上海三地广告公司的业务及现状吧。  相似文献   

14.
林莹 《中国广告》2010,(3):100-101
勇闯广告圈,从尝试“桃子罐头”开始 可能每一个广告人与广告结缘都有那么点传奇的意味。大学先修班主修文科,在大学主修文学和社会科学的林少芬,毕业后却一时不晓得要做什么。虽然很喜欢语文和音乐,在心底总有一种执拗说不想去教书。  相似文献   

15.
《广告大观》2008,(9):59-62
福建的广告与福人的广告 “我们是一家很小的广告公司,处在前进中的摸索阶段。我们的客户集中于全国范围,并没有特别针对福建本地。我们想用人们心灵深处共通的感受去打动消费者,至于福建文化特色在我们的广告中没有太多的体现。”“福建广告公司没有太大的亮点,虽然我们也在福建,但很少关注过本地的文化特色”,这是一位全国知名的福建广告人——他的作品在各类大赛中屡获大奖——对福建广告业的印象,同时也表示出自身的谦虚与低调。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句话:“不当总统,就当广告人”不知激励了多少广告人孜孜不倦的奉献于广告事业。作为广告人的最大乐趣之一,就在于广告创意灵感发现的一瞬间。因为创意是整个广告的灵魂,它是用一种新颖而与众不同的方式来传达单个意念的技巧与才能,即所谓客观地思索,  相似文献   

17.
“趋势是一种暴政,趋势是一种陷阱!” 美国广告人George Lois在谈到“趋势”对于广告业的不良影响的时候,曾经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声。因为在他看来,广告是门艺术,所以针对每次新问题或挑战,广告人就该以全新的角度与开放的心胸为出发点,而不是紧张地借用别人泛泛的点子。所谓的“趋势”下,依靠趋势可以寻找到某种“安全”,而依靠趋势却只能成就劣等作品。  相似文献   

18.
自从房产投资成为大热门以后,房价大幅度飙升,只要介入房产投资的人,想不赚钱都挺难,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那些南征北战的“炒房团”成员,更是成为了房产市场上的主角,他们走到哪里,房价就涨到哪里。  相似文献   

19.
文武赵 《国际广告》2011,(11):69-70
今年的戛纳国际创意节让广告人看到了技术对广告的改变,甚至很多广告人不禁惊呼:广告已经进入了技术时代。曾经的工业革命让无数的工人下岗失业,而今的新媒体技术革命,显然让各个“广告民工”惶恐不已。广告与新技术的融合已是大势所趋,不管是APP,抑或QR二维码的广泛使用,移动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广告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我的2004     
《广告导报》2005,(1):52-63
岁末已至,新年来临,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成功失败也罢,伤心喜悦也罢。2004年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2004年发生的一切只是生命里的一个轮回。也许会因为身处广告圈这个特殊的光环之下,广告人的2004更具广告“特色”。无论是我的2004,还是你的2004,或是她(他)的2004,只要是广告人的2004,忙碌、加班、比稿、跳槽……都将成为他们2004年里共同的关键词。点击属于广告人共同的关键词,铺展开的又将是他们各自不同的“2004广告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