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秀利 《商场现代化》2005,(36):137-138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经过一系列改革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必然性.但不可回避的是,由于受现阶段经济发展程度的限制及按要素分配自身的特点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应概括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需要弄清几个理论问题:一是需分清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的界限;二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以要素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三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只是要素参与分配的前提条件;四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以不同生产要素掌握在不同主体手中为前提;五是弄清楚生产要素的"贡献"含义.文章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收入量的具体规定,主要应由市场供应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确定.  相似文献   

3.
张成君 《商业研究》2002,(14):144-146
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这对于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扩大 ,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合理界线的情况更具有现实意义。实行按要素分配有利于调动各种要素所有者参与生产的积极性 ,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从而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在当前市场化改革下实行按要素分配是可行的 ,并且应将按要素分配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段翠芳 《中国市场》2011,(31):149-150
目前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的观点很多。国家的政策方针指出我国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目前采用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分配政策。其实我国目前不具备实行完全按劳分配的条件,也达不到完全按要素贡献分配,我国目前的个人收入分配规律仅仅是简单地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传统体制下实行的是一种名义上实行按劳分配,实际上是略有差别的平均分配的单一型的分配机制。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分配改革率先启动,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此后,从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及分配理论的不断创新,对收入分配的认识不断深入,收入分配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2013年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标志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关于要素收入份额演变的研究逐渐增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逐渐向按要素分配的变迁,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国内外初次分配中要素收入份额的相关文献作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并给予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7.
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分配理论和分配制度的重大突破.本文在明确个人收分配制度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并进一步指出要正确处理好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按劳分配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的关系.走出教条式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误区,既肯定活劳动的重要作用,又实事求是地承认其它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开拓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新领域,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政府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应以何种程度介入收入分配的不同环节,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是收入分配政策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商》2015,(44)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财富的收入与分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由平均主义演化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以来,如何实现财富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公正,是人们现实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国内收入分配问题现状及原因,从核心、内涵以及价值三个方面阐述了《资本论》分配理论,以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段,概括了当代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演进历程,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意见,为我国当前如何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等方面。尽快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各级政府应加快落实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落实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完善税收调节分配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控制、完善劳动力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调节收入差距是有约束条件的。当前对于我国来说,其约束条件主要来自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环境、经济收入以及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制约和部分实体经济利润不高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而制度创新是决定收入分配的最本质根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缺少对单一要素的劳动者在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以及实施机制上的制度供给,造成劳动者与多要素所有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为此,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必须创新收入分配制度,实施人力资本产权多层次分解,完善权能结构,深化正式制度供给;加强社会主义新型文化建设,建立与正式制度相融合的非正式制度;构建以造血机制为核心的实施机制,从而为劳动者提供生财来源的制度保障,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2.
确立正确的分配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有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的制度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市场为基础的分配调节方式。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而政府调节为主的再分配则体现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有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按要素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的制度统一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市场为基础的分配调节方式.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初次分配体现效率原则,而政府调节为主的再分配则体现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是由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一方面要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要强调多种分配方式的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模式有着多元性和主体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场社会主义者在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兼顾平等与效率的各种模式中提出了各种分配方案:以银行为中心,通过集中红利和分散红利进行分配的方案;按证券分配企业利润的方案;按劳动者的工资和薪金分配企业红利的方案;按合作社经济效益分配收入的方案;通过民主方式分配企业利润的方案。其分配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批判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追求平等和效率、强调市场分配等方面。这些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回顾了我国合作社盈余分配的现状及其相关研究,并从专用性和稀缺性的视角对盈余分配形成机制进行解释。研究认为,在要素的稀缺性变化情况下,交易额返还侧重于保护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农户专用性投资,股金分红侧重于保护资金和技术所有者产后环节的专用性投资,"按交易额返还,资本报酬有限"则是在产中和产后的专用性投资保护中寻找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7.
仇娴 《中国市场》2012,(31):79-80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领域的主要矛盾不是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而是收入分配秩序混乱与民众收入分配基本权利维护的矛盾。收入分配制度中的"公平性"内涵本质上是收入分配"游戏规则"的优化提升以及按既定的"游戏规则"有效运行。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公平性"维护的关键点在于重铸会计的监督功能,提升会计的社会性责任。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要不要实行按要素分配已经不是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必须回答的是如何实行按要素分配的问题.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是要素参与分配的唯一合理的尺度和标准.但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只是一个基本的法则,要素收入的数量大小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而且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因而如何度量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成为按要素分配的关键和根本难题.要素价格内含了度量要素对社会财富贡献所需要的信息量,只要实现市场化,就能成为要素贡献的测量器.价格市场化是实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体现了现阶段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必须充分认识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努力探索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对按劳分配理论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认识误区:一是把按劳分配特定形式的实现条件当作按劳分配适用范围;二是认为按劳分配与市场经济存在根本矛盾;三是认为按劳分配只是一种趋势,并不是现实的分配制度;四是认为劳动价值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根据;五是把按劳分配等同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认为按生产要素分配包含了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