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法则区别说"时代的国际私法比较,现代国际私法更注重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和实现。针对这一现象,在考察前现代国际私法的基本价值追求和表现形态的基础上,分析现代国际私法以追求实质正义为精神内核,由此呈现出现代国际私法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发展是人类对整个法律价值追求演进的一部分,简明提出实现现代国际私法实质正义的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2.
尹俊 《金卡工程》2008,12(12):29-29
反致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国际私法特有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国际私法价值取向的变化,其不断遭受着与国际私法价值目标相矛盾的诘难.认真分析其理论内核,其实反致制度仍有其在当今的国际私法价值背景下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连晓坚 《金卡工程》2010,14(3):51-52
国际私法的范围一直是个被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法学界,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学科象国际私法那样引起如此大的争议。国际私法可以说是从名称开始就有争议的法律部门和法律学科,其他的如国际私法的性质、范围、体系等存大很大的争议。笔者认为,这几个问题都是存在联系的,本丈将从协调法律关系,解决法律冲突的实务角度出发,对国际私法的范围进行界定,后续回答国际私法的性质、名称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然 《金卡工程》2009,13(5):94-9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开始受到其或多或少的影响,国际私法也不例外。对中国的国际私法立法而言,这意味着必须有新的突破,才能适应全球化浪潮。本文对国际私法在全球化浪潮中所受到的影响和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在进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阐述,并对此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邹睿 《中国证券期货》2013,(2X):220-222
现代国际私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弱者保护在意思自治原则中的体现与现代国际私法追求实质正义的价值目标相一致,并有助于实现国际私法的人文精神。最密切联系与意思自治原则的融合有助于确定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冲突规范的价值平衡。无论是我国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应当对国际私法立法中对意思自治限制的新趋势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允玲 《金卡工程》2010,14(6):121-121
“直接适用的法”是目前国际私法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直接适用的法”的出现,打破了冲突规范主导国际私法的局面,丰富了国际私法规范的类别,对国际私法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直接适用的法”的概念、性质以及其发展趋势,对“直接适用的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曾洁 《金卡工程》2009,13(11):77-77
国际私法的范围是决定国际私法名称的内在的决定性因素,除了国际性规范外,公认的至少还应包括区际性规范。国际私法这一名称存在着不合理的因素,作者倾向于将其称为“域际私法”。既表明了这一学科调整涉及不同法域的法律关系,又指明其是具有私法性质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8.
李悦 《金卡工程》2008,12(10):7-8
国际私法作为中国的一个新兴法律部门,到目前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中国必不可少的一个法律部门.本文试图结合改革开放30年这一重要历史背景,概括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肯定其现有的成就,探讨其基本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透过中国国际私法的30年发展历程,映衬出改革开放30年对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反致制度     
李小莹 《金卡工程》2010,14(6):110-110
反致制度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其存在的合理性,理论界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反致制度,法学专家的激烈争论并没有阻挡其发展的脚步,相反,在各国国际私法实践中,反致制度仍在向前发展并呈现出被普遍采用、适用范围趋同、被例外采用时又力图克服其弊端的发展趋势。鉴于反致制度将长期存在并发挥它的例外协调作用,我认为,在我国的国际私法中应对反致制度加以改革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晓敏 《金卡工程》2010,14(2):92-93
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统一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国际社会经济条件(环境、背景)下,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国际民商事法律关系并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的国际私法,就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英国学者J.G.Collier所著《冲突法》是英国出版的国际私法书籍中较有影响的教科书,在此浅议《冲突法》第七章,关于冲突法(存在)的原因和基础,就国际私法的价值问题做一些论述,并通过不同学派间的结论来看正义价值与秩序价值之间应该如何形成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国际私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国国际私法在新世纪的未来走向以及在整个法律中的地位是每一位学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回顾过去,剖析现在,才能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从法理角度对弱者利益保护的国际私法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前,理论界对加密货币流通中的法律问题需要通过国际私法规则加以解决基本达成了共识,认为国际私法作为“分配法”,是在加密货币专门法律规定出台前法律介入加密货币流通的最佳手段。然而,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与匿名性成为国际私法规则适用的难点与挑战。如何使用目前的国际私法规则解决加密货币流通中产生的新型法律问题,是司法实践中加密货币服务提供者与持有者的现实需求,也是加密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密货币流通中的国际私法问题包含涉加密货币案件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通过案例分析与比较法研究管辖权,破解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谜团,并提出管辖理念从一般到特殊的转换在加密货币时代的重要意义;通过实际案例释明传统地域管辖权依据在一定替代方法的帮助下仍有适用空间;通过管辖权依据负面清单的模式,考察加密货币新兴管辖权依据的可行性,加密货币时代的管辖权理念应当以减少法律冲突和管辖实际效能为考量。法律适用部分则通过历史分析法考察加密货币空间自治论的可行性,通过比较法探讨新兴法律适用连结点的可行性,并为传统的法律适用方法,诸如特征性履行方法为新兴连结点的设立提供法理依据。明确法律适用原则以特定案件法律适用结果的确定性为主要目标,将不同的加密货币法律关系分配到特定的法域;分析加密货币系统共识机制作为适用法律的可能性,并为以代码为载体的新型法律选择条款的形式效力和实质效力提供法理依据。人们无须迷失于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与匿名性,现有国际私法规则可以解决大部分加密货币流通中的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反致制度     
反致是国际私法上一项特有的制度。1878年法国最高法院福果案判决使反致制度成为当代国际私法领域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其反致理论逐渐形成了理论上尖锐对立的两派。在冲突法运用反致与否以及适用程度的实践中,国际、国内立法及司法实践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对它争论不休,但这并不妨碍各国实践普遍采纳这一制度。究其原因,是因为反致制度有利于公正合理地解决国际民事纠纷,符合国家的利益,符合国际私法的宗旨和本质。虽然其也受到现代冲突法革命的冲击和挑战,但在各国国际私法趋于一致之前,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我国未来的民法典(涉外篇)应该采纳反致和转致制度,并适当扩大反致制度的适用范围,但应以必要和不造成无限循环为限。本文对反致制度的含义及其产生条件着手,阐述了关于反致理论上的分歧,陈述了赞成派和反对派的主要理由,并表明笔者的观点,最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繁荣,总结了我国设立反致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提出的"利益分析说",认为国家的法律都是追求某种政府利益的表现,不同国家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规定也就是各个国家政府利益上的冲突.该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私法中的实际,然而一味追求"国家利益"容易导致适用法院地法的泛滥,承认与保护他国利益也是保证本国利益在国际上实现的基础.各国要在国际地位上追求平等互利,采取签订或参加统一冲突法公约或统一实体公约的方法,并赋予它优先适用的效力,可以比较公平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私法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与法律选择密切相关,审视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制定合理的知识产权法律选择规则的前提.本文旨在分析知识产权的特性,紧紧围绕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刘涛 《时代金融》2008,(4):151-153
公共秩序保留和法律规避是国际私法中两个重要的问题。目前在这两个问题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我国的有关立法也存在着较多的缺陷,亟须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余晓芸 《金卡工程》2009,13(3):64-64
公共秩序保留制度是国际私法上限制和排除外国法适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简要论述了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概念以及其作用,并对这一制度在我国的有效运用提出了一些必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反致制度自诞生至今,一直是国际私法领域争论最激烈的问题.现今虽仍有许多国家不接受它,但已有不少国家在立法中以例外情况适用反致制度.特别是在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继承问题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申兆馨  张旭东 《金卡工程》2010,14(4):195-195
本文主要从国际商法概论、国际商法的渊源、国际商法的调整对象、国际商法成为一个独立法律部门的原因这四大方面展开阐述说明,同时简单介绍国际经济法和国际私法以探求与其的不同之处,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