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丸、鳃腺炎、出血病的诊断及防治 因我国鳖病无系统、正规命名,常用鳖病名多为地方俗称,多依据表观症状而言。 鳃腺炎(螺旋病)和出血病均为病毒性鳖病。其表观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故  相似文献   

2.
<正> 鳖,亦称甲鱼,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在野生环境,病害较少,象其它经济水产动物一样,人工集约化养殖使病害日益严重。疾病的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大,制约着养鳖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防治鳖病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鳖病种类较多,常见的主要有:白点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出血病、钟形虫病等,本文就这些常见鳖病的防治作一探讨。 (一)白点病 开始时,在鳖的裙边、背腹甲有少量小白点,此后白点逐渐增多,并扩大到四肢、尾部和颈部。该病传染性快,如果不及时治疗,患病的稚、幼鳖死亡率可达50%以上。白点病一般在稚、幼鳖越冬后的4—6月以及外地鳖苗下塘40天内较易发生。该病的病原体为毛霉菌。 治疗:1、80ppm的福尔马林全池泼洒,过10小时换水;2,2ppm的治霉灵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3、2ppm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预防:1、在运输、放养及其它操作时应小心,尽量不要使鳖体受伤;2、放养前用生石灰对池塘彻底消毒;3、发生白点病后,不能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免杀死水中大量  相似文献   

3.
<正>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病原体引发的鳖病不多见。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鳖,又名中华鳖日本品系,与本地所养的中华鳖、台湾鳖、杂交鳖比较,其特点为生长快、病害少、体形好、裙边宽厚、味道鲜美、肉质结实、胶质多等。日本鳖在外塘生产实践中和其他原有品种相比,具有绝对的生产优势。一是消费者喜欢,日本鳖外表漂亮,裙边较宽,胶原蛋白含量高,口感鲜美、无腥味;二是养殖户喜欢,日本鳖抗病力比其他中华鳖  相似文献   

5.
一、体表症状不同.“白点病”在稚鳖的背甲、腹甲、裙边、四肢,早期往往出现只有针尖或芝麻大小的“白点”,如不留心注意,常不易发现,随着病程的发展逐渐变大,呈疫痂状,用手指挤可挤出脓性内容物,进而形成一个小洞(实质上就是稚鳖穿孔病)。“白斑病”主要表现为四肢、背部、颈部、尾部和裙边出现白斑,表皮坏死,在于净的水体中,鳖体皮肤有白斑,但不形成小卒洞。  相似文献   

6.
<正> 发病原因及其症状 该并发是由于环境的突变,鳖相互撕咬以及与地面摩擦受伤后,由多种细菌诱发感染所致。临床症状:鳖爬上晒台后对惊忧反应迟钝,有甲鱼浮于水面死亡。病甲鱼体表糜烂,主要是背壳,硬部两侧的裙边。有的脚爪经手一抹就脱落。在头的两侧有成片的白斑(米黄色),呈疮痴状。经解剖:肝呈灰褐色、肺  相似文献   

7.
正(一)病毒性疾病出血病【病原体】目前尚不清楚。据对此病的治疗及病菌分离感染来看,细菌性病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细菌也是并发的或是继发感染。用粗制的病鳖组织浆经过无菌处理后感染健康鳖体,可出现相同病征。日本也有此病发生,日本的川崎义一认为病毒感染为第一因素,产气单胞菌为二次感染,使病状恶化。此病有可能与赤斑病并发。但根据上述症状,疑是病毒引起。【流行与危害】此病在越冬复苏后的成鳖、种鳖及温室出来的种鳖都有此病发  相似文献   

8.
鳖病种类较多,其病因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非病原体性三类,本文浅述用中西药防治鳖的常见细菌性疾病,供参考。一、白斑病1、病因:白斑病也称白头病,是一种寄生性真菌性疾病。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危害稚幼鳖。2、症状表现:患病初期,裙边,背部、  相似文献   

9.
<正> 五、白点病 该病名较为混乱,通俗所讲的白点病,一般有三种类型,要注意正确诊断及时治疗。 1、真菌类(毛霉病、白斑病)病原为白霉菌。将病鳖置于清水明显可见其体表、四肢、裙边等处皮肤出现为白云状  相似文献   

10.
<正> 今年三月中旬,温棚里13#、16#、17#三个鳖池的幼鳖接连患病并出现死亡。病鳖颈部、四肢、背甲发生溃烂呈腐皮状,背甲、裙边、腹甲上长有1个或多个黄豆大小的疮块,内有豆腐渣样的腐生物质。笔者认为此乃是疖疮腐皮的并发症。随即就用了土霉素、红霉素及呋  相似文献   

11.
<正> 1998年11月,福建省某甲鱼场养殖的5万只台湾鳖(规格为50—200克)大部分患有“疖疮病”“腐皮病”并发症,笔者采取外用、内服、中草药巩固疗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防治方法简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症状与病变 该病最初是由气单孢菌点状亚种感染引起,有些产疖疮自溃以来,炎症向四周扩散,病鳖背腹甲、四肢、裙边出现芝麻或黄豆大小的疖疮。随着其疖疮的不断溃烂,皮肤腐烂加剧,以至肌肉与骨骼裸露。四肢脚爪脱落,病鳖拒食,衰竭,最终死亡。该场因治疗不及时,发病高峰期,每天死亡数量为50—130只。该病与穿孔病是有区别的:穿孔病向深层组织发展;而疖  相似文献   

12.
一、选购 (一)雌雄鉴别:雌鳖尾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雄鳖则相反。雌鳖背甲为较圆的椭圆形,中部较平;雄鳖背甲为前狭后宽的长椭圆形,中部隆起。雌鳖体型较厚,腹部为十字形,后肢间距较宽;雄鳖体型较薄,腹部为曲王形,后肢间距较狭。 (二)选优收购:优者为板平而肥厚,体壮性猛,体  相似文献   

13.
<正> 食盐对甲鱼、黄鳝的一些病害有防治作用,加之食盐取材方便价低等优点,养殖户不妨一用:防治甲鱼病害:(1)3%—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一小时,可防治颈溃疡病。(2)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5—10分钟,可防治钟形虫病。(3)用500ppm食盐和  相似文献   

14.
<正> 背甲无光泽,摄食量减少,反应迟钝,经常爬在岸上或饲料台上呈睡眠状或半睡眠状。严重时鳖极度瘦弱、贫血,体力衰竭而死。(2)病原体:是鳖锥虫(Trypanosomatrionyxis Chaiet chen,1990)。(3)危害与流行情况:鳖锥虫寄生在中华鳖的血液中,通常不断的颤动和扭动,依靠血液中的营养而生活。锥体虫大量寄生稚鳖、幼鳖和成鳖造成贫血或极度贫血,其他的危害作用,尚不很了解。据报导水蛭寄生是此病的传播媒介。一年四季均可在鳖血中发现锥体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摘     
<正> [58]砂鳖的营养成分分析砂鳖(Friony×axenaria)为我国鳖属中的一个新种。其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如下:1、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砂鳖和中华鳖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63%、2.40%、78.34%、和19.11%、2.36%、77.46%。砂鳖和中华鳖裙边粗蛋白、粗脂肪和水分的含量分别为18.59%、2.16%、77.07%和18.38%、2.14%、76.87%。  相似文献   

16.
1、防治甲鱼病害 (1)3%至5%的食盐水浸洗病鳖 1小时,可治颈溃疡病。 (2)用3%食盐水浸泡病鳖5-10 分钟,可治钟形虫病。 (3)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500克,可防治白斑病。 (4)用3%至4%食盐水浸洗病鳖 5分钟,或用0.5%至0.6%的食盐水长时间浸泡病鳖,可防治水霉病。 2、防治黄鳝病害 (1)用3%食盐水浸泡黄鳝5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池塘养鳖.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在早春初夏季节,鳖容易发生红脖子病,俗称颈肿病,又称俄克托病、阿多福病。  相似文献   

18.
<正> (四)鳖病没有地域性的特征 近几年,作者曾调查福建省福清市、光泽县的养鳖场,发现最流行的腐皮病、赤斑病、疖疮病、穿孔病等,与湖北省应城市、武汉市、汉川市流行的鳖病完全相同。到目前为止,作者尚未发现某地区特有的鳖病,也就是说鳖病没有地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 鳖的非生物性病害,一般在生产上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际对养鳖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大。如投喂变质的动物性饵料,2个月后,鳖就开始死亡,解剖可见肝脏发黑,变质饵料中的过量脂肪酸使鳖的肝脏无法解毒,机体代谢不良,致使鳖的死亡率达10%~20%。典型的还有水体藻类形成水华氧气过多引起的气泡病:氮中毒后鳖的裙边反翘,影响商品鳖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20.
<正> 1、严格挑选亲鳖。亲鳖最好选择8—9龄大鳖,在华中地区至少要选6龄以上的鳖作为亲鳖,个体重应在1.5—3千克,因为亲鳖个体大小直接关系到所产卵的质量,进而影响稚鳖、幼鳖的质量。亲鳖要求外无损伤内无疾病,体格肥满健壮,体态正常,裙边肥厚不下垂,行动活泼,动作敏捷。亲鳖雌雄搭配比例为4∶1。一亩面积的亲鳖池,控制数量在400—500只,总体重不超过500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