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笔者在江浙发现主要症状为前肢弯曲的新鳖病,这种鳖病发生在温室养殖中,死亡率20%左右。今年4月下旬在浙江省浦江县发现这种鳖病,5月上旬在江苏省苏州市也发现了同样的鳖病。主要特点是:病鳖前肢弯曲,手拉不能伸直,后肢正常,其它外表完好,解剖后可见其肺呈灰黑色,糜烂状,肺组织内充满小气泡,其它内脏未见病变。病鳖因前肢  相似文献   

2.
<正> 众所周知,鳖种(稚、幼鳖)是养鳖业的基础,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调控,养鳖业的蓬勃发展,天然鳖种越来越少。人们所采取的自繁、自育、自养一条龙生产模式均利用了不同程度的集约化手段,导致鳖种质量大幅度下降,性状退化,抗病力减弱。再加上超负荷的利用有限水体、病原区系的相互流通,鳖病的相互感染,都成为鳖病的发生和流行的潜在危机。故及时正确诊断鳖病,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治疗方法,将是今后健康养鳖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2)病原体:根据蔡完其等(1995)的研究,上海病鳖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然而齐彩霞等(1995)在湖北省分离、鉴定的病原菌是气单胞菌(Aeromonas sp.)、产碱菌(Alcaligemes sp.)。因此穿孔病是多种病原菌的鳖病。(3)危害与流行情况:从稚鳖到亲鳖都会患病,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华鳖人工养殖集约化、密集化,又因其贪食好斗的习性,体表的创伤给致病菌带来了可乘之机,导致了多种疾病的发生。一、中华鳖的常见疾病1.传染性鳖病:即由细菌、病毒或霉菌等引发的鳖病。(1)红脖子病此病又称大脖子病,主要患病群体是亲鳖和成鳖,因地区的差异,红脖子病流行季节并不确定,多发于冬眠期后营养物质殆尽、免疫力低下时,发病水温约  相似文献   

5.
<正>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渔业生产得到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生产中,名特优品种更为突出,近年来特别是鳖类人工养殖已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控制不好,饲料营养成份不全,防病治病措施不力等多种原因,鳖病时有发生,个别地区、个别养殖户和养鳖场鳖病严重流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龟鳖病防治研究的结果,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群众养鳖的经验,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6.
53种中草药对中华鳖主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随着养鳖业的迅速发展,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多种传染性鳖病广泛流行,给养鳖业带来很大损失。为了防治各种传染性鳖病的发生,目前主要使用各种抗生素类药物,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得鳖病的防治效果极不稳定,进而造成滥用药的现象。中草药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鱼病,高汉娇等(1996)针对主要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进行21种中草药的筛选。并筛选出了几种高度敏感的中草药,为此,我们根据《新编中药大辞典》选择了53种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抑菌作用的中草药对甲鱼主要致病菌嗜水  相似文献   

7.
<正> 中华鳖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近几年发生并已在我国大部分鳖养殖区流行且危害性极大的一种传染疾病。病鳖外部症状不明显,一般体表发白,特别在腹甲部,呈失血状态;解剖后可见肝脏肿大,土黄色或灰白色,胃部有不同程度的溃疡、糜烂,甚至穿孔,胃肠粘膜组织坏死,肠道糜烂出血;一般鳖  相似文献   

8.
<正> 病鳖的裙边非常薄,有的裙边向上卷曲。四肢肌肉不是深红色而是淡红色。将病鳖的颈拉直,切断颈基部(颈与背甲连接处),仅流出数滴血或十余滴血,即呈现出贫血与极度贫血现象。上述病状和出血病则有显著的区别(见出血病)。镜检病鳖血液中没有寄生虫。  相似文献   

9.
<正> 鳖病的发生给养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是鳖健康养殖的大敌。近年来其危害程度有加剧趋势,正确地认识鳖病,坚持采取“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措施,是保证鳖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一、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1、病原体的侵袭,病原体的存在,会引起  相似文献   

10.
<正> 鳖烂脚病是近年来工厂化养鳖生产中死亡较高的鳖病,它病程长且较难治愈,即使治好也易留下疤痕而影响销售外观,是目前养鳖业较头痛的鳖病之一。 一、鳖烂脚病的症状。 发病初期,病鳖吃食正常。随着病情发展,活动减少、反应迟钝、食欲下降甚至停食。病鳖脚面腐烂变质,严重的脚爪脱落,四脚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组织坏死,有的四脚肿胀,失去爬行能力,死亡时多趴在食台边沿或池角,解  相似文献   

11.
<正> 白底板病又称出血性肠道坏死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和病毒诱发机体白血症的一种疾病,具有流行广、传播速度快、暴发性强、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一般流行于6—8月、水温25℃—30℃,特别是连绵阴雨天以后;主要发生于温室养殖后期和出棚后转入外塘养殖阶段。危害对象为成鳖和幼鳖。主要症状:外表表现为鳖体不浮肿,底板发白、贫血,部分有脱肛和肠道外露现象,内脏表现为肠道充血或出血,肠内无食。发病前期表现为暴饮暴食,然后突然停食,严重时口鼻出血,肺坏死,肠外露,病鳖在水中脖子伸出朝上翻转并用前爪拨水,身体垂直在水面游动,然后往复上述动作。暴发时大部分鳖游至岸边,脖子伸直、翻转直至死亡。主要危害养鳖比较早、塘口老化、水质条件差、规模、密度比较大的池塘。  相似文献   

12.
<正>在集约化养殖,特别是工厂化快速养鳖中,鳖病的发生十分严重,往往会造成重大损失。对于鳖病的防治,需要采取以防为主、中西结合,重视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提高饲料质量,搭配新鲜饲料的综合方式加以解决。下面谈谈鳖类白底板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白底板病是近几年来出现的疑难鳖病,是目前对鳖的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正> 数种鳖病并发,是鳖病发生的特点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鳖病病原体继发性感染普遍,前一种鳖病的发生,为后一种鳖病的感染创造了条件;(2)鳖病病程长,长久不愈的病症,为数种疾病的汇集提供了机会;(3)由于鳖病病原学研究欠力,有些并发症是否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型还不能定论。本节将介绍鳖的几种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正(一)病毒性疾病出血病【病原体】目前尚不清楚。据对此病的治疗及病菌分离感染来看,细菌性病的可能性不大,即使有细菌也是并发的或是继发感染。用粗制的病鳖组织浆经过无菌处理后感染健康鳖体,可出现相同病征。日本也有此病发生,日本的川崎义一认为病毒感染为第一因素,产气单胞菌为二次感染,使病状恶化。此病有可能与赤斑病并发。但根据上述症状,疑是病毒引起。【流行与危害】此病在越冬复苏后的成鳖、种鳖及温室出来的种鳖都有此病发  相似文献   

15.
<正>一、鳖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当鳖体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引起新陈代谢失控,从而扰乱了鳖的正常生命活动时,就会引起鳖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正>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和非生物性二种类型,鳖病种类较多、经过本所养殖场的实践探索,最常见的有白斑病、白板病、红脖子病、出血病、疖疮病、红底板病、水霉病等,其它非生物病原体引发的鳖病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正> 众所周知,我国鳖类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是中华鳖(Trionys Sinensis),近几年来,进行大规模人工养殖对象,多数也是中华鳖。中华鳖的背甲都是具肋板8对。作者曾经仔细观察了中华鳖42个背甲骨骼,全部恒定具8对肋板,而且没有构造上显著的变异。然而,在湖南省境内却出产一种鳖,外形与中华鳖非常相似,成鳖体型大小亦相差不多(当地有经验的捕鳖或养鳖能手,能够加以辨认)。其主要特征是具肋板9对,比中华鳖多了1对。因此,湖南当地群众称它为九肋鳖。我国历史上就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中华鳖白底板和红底板病在全国许多地区暴发流行,给养鳖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广东省东莞市水产局等专家研究中华鳖白底板和红底板病致病性,经研究认为,中华  相似文献   

19.
<正> 背甲无光泽,摄食量减少,反应迟钝,经常爬在岸上或饲料台上呈睡眠状或半睡眠状。严重时鳖极度瘦弱、贫血,体力衰竭而死。(2)病原体:是鳖锥虫(Trypanosomatrionyxis Chaiet chen,1990)。(3)危害与流行情况:鳖锥虫寄生在中华鳖的血液中,通常不断的颤动和扭动,依靠血液中的营养而生活。锥体虫大量寄生稚鳖、幼鳖和成鳖造成贫血或极度贫血,其他的危害作用,尚不很了解。据报导水蛭寄生是此病的传播媒介。一年四季均可在鳖血中发现锥体  相似文献   

20.
一、传染性鳖病:即由细菌、霉菌或病毒引起的鳖病。常见的有红脖子病、赤斑病、腐皮病、水霉病等。红脖子病的主要特征是:颈部特别肿大、发红,以致脖子不能缩回壳内;腹部有红斑,周身水肿,皮下充血,严重时眼瞎,舌尖出血,从口、鼻流出血液。可用金霉素或氯霉素按每公斤体重用药0.2克拌入饵料中投喂,第2~6天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