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封建农奴制的残酷压迫下,西藏人民过着牛马不如的非人生活:政治上遭受残酷压迫,没有做人资格;经济上遭受严酷剥削,毫无资产财富;思想文化受到严密控制,远离现代文明.社会主义新时期,西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益获得空前发展,新旧西藏广大人民不同的生活境遇,以雄辩的事实证明这样一个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人民和西藏历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旧西藏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长达数百年政教合一的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西藏劳动人民由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谈不上任何人权问题.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真正平等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争取人权、不断改善人权状况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旧西藏是一个比欧洲中世纪还要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在长达数百年政教合一的僧侣和贵族专政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西藏劳动人民由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更谈不上任何人权问题.和平解放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各民族政治上的真正平等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人民争取人权、不断改善人权状况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历史重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藏公安机关应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为构建"和谐西藏"服务呢?为此,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历史,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人民民主,为西藏人民的翻身解放带来了希望.1950年,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决策进军西藏,拉开了解放西藏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老西藏"精神继承和发展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升华了西藏人民的传统美德,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孕育了"老西藏"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为内容和实质的"老西藏"精神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品质和合理内核,实现了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契合;"老西藏"精神的特质既使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又使中华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标志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50年前,在广袤的西藏高原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奏响了民主改革的号角,彻底埋葬封建农奴制度,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开启了西藏划时代的社会大变革.五十年的风雨历程,西藏在党的领导下,向着社会有序、民众富裕、制度正义的价值目标迈进,其举世瞩目的历史变迁表明了党执政价值目标的正确定位,也彰显出西藏民主改革巨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文结合西藏社会管理实际,在分析西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基础上,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提出了在西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实践证明它完全符合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多年来,西藏坚决贯彻、践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了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和谐繁荣的辉煌成就.因此,进一步坚持、落实、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马克思民族宗教理论教育、推动民族立法工作,从而推进我区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富民兴藏战略,毫不动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西藏各族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为西藏的民生事业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八届三次全委会指出,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设幸福西藏",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落实中央要求、造福西藏人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西藏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是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广大劳动者就业创业、建设和谐西藏的迫切需要.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西藏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健康发展,为西藏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西藏职业教育起步较晚,规模小,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不高,发展较慢,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还有很大差距,仍然是西藏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在新的发展机遇期,为了培育西藏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西藏职业教育既是长远大计,也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西藏农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西藏农业的发展事关西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西藏社会局势的稳定.积极发展西藏现代化农业既是扎实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又是解决西藏“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此,本文从西藏农业发展呈现的主要特征、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如何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农业现代化道路三个方面,谈一些个人认识.  相似文献   

13.
党在领导西藏革命的过程中,历史与人民予以了执政地位.党在西藏执政中,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从全国和西藏两个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革命道路与发展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与西藏实际结合起来,指导西藏工作实践;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西藏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围绕"为谁执政、怎样执政",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党在西藏执政中,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以历史的眼光看,西藏的寺院与西藏的城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辅助西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到决定西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寺院对城镇的这种作用一直都存在着.只是到了现代社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繁荣的环境下,寺院对西藏城镇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旅游形象或旅游品牌,成为西藏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这就恰好积极体现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该文是从"当前寺院对西藏城镇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和"正确看待寺院在西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两方面来论述藏传佛教与西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对于寺院对西藏城镇形成和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应该用一种客观公正的眼光来看待,在当前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中,应该充分发挥寺院对西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老西藏"精神跨越了地域与时空,融入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弘扬"老西藏"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西藏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毫不动摇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50多年来,西藏在经济制度、经济结构和经济总量上实现了巨大飞跃,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2005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1.21万元,相当于1951年1.291亿元的194.59倍,人均GDP由114元增长到2005年的9114元,经济结构趋于合理,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50年前的97.7%下降到19.1%,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至25.3%和55.6%,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人口数量迅速增长,从1951年总人口113.25万上升到了2005年的271.92万(如图一所示).对于以上所述西藏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变化,笔者认为西藏社会的制度变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在西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认同,认同程度如何,能否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引领我区社会成员生活、行为的方向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内化为西藏各族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对于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西藏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尊重和认识党校科研的个性特征与社会协作的关系,在西藏具有现实意义.要发掘地域特殊性课题,努力探索"思想库"建设的共同规律.发挥西藏党校已有的"思想库"传统,进一步加大各种项目的立项申报.  相似文献   

19.
认识西藏特点,就是要对西藏在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共性和个性有一个全面认识与把握.认识西藏特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重要条件.对于突显西藏优势、加快西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概述西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来取得的成就,分析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的社会才能发展,西藏人民才能幸福,西藏才能向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