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框框,在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上做文章,在加快劳务输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这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力相对大量过剩。如何为大批的农业剩余劳力寻找新的投向?有的主张大力开拓劳务输出,实现农业剩余劳力的跨县、跨省转移;有的主张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入手,强化种植业,大力发展林牧渔业和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家庭企业、联户办企业,以及农村第三产业,实现农业剩余劳力的就地转移。我认为,后一种观点符合丘陵地区的区情,是丘陵地区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振兴丘陵地区经济的战略对策。现就岳池县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丘陵地区发展经济,就多数看,其特点和优势是自然资源丰富,且大多处于待开发状态,其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如何根据地区特点,发挥优势,趋利避害,振兴丘陵地区农村经济,金堂县在这方面走开发农业之路,现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永胜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经济弱、财政穷县、国家级扶贫工作县。近年来,永胜县委政府从实际出发,在注重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务输出工作。截止2007年底,我县累计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69402人次,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正确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笔者认为,在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组织劳务输出的同时,现阶段山区农村剩余劳力的重要出路,应当是向农业纵深转移,促进农民早日稳定脱贫致富奔小康。 具体讲,可从以下七个方面挖潜: 一、深挖冬季农业的潜力。把冬闲田土与  相似文献   

6.
大量农村劳动力不断从土地上分离出来,这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在当前整顿经济秩序的大环境下,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对策,促进劳务输出的健康持续发展。 1.更新观念,对劳务输出进行再认识。过去人们称劳务输出是“空手出门,抱财归家”。在这种“空手”观念的影响下,劳务输出成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的权宜之计,使得劳务输出的后劲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它的进一步拓展。应当看到,劳动力转移是历史的必然,而劳务输出又是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应当把劳务输出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合理规划,正确引导,使劳务输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持续发展。特别是人多地少、乡镇企业发展比较缓慢的丘陵地区和以种养业为主的农业县,要把劳务输出作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扶持。 2.在巩固现有建筑市场的同时,将能源、交通建设和第三产业作为劳务输出的开发重点。基本建设的压缩,使建筑业的劳务输出只能采取“保”。的办法,力争巩固。同时,要把主攻方向转向重点建设和新兴产业的开发上。从全国来看,能源、交通紧张的  相似文献   

7.
金堂县是一个山丘坝兼有而以丘陵为主的县.据1986年的统计资料,丘陵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8.3%,耕地占74.4%,人口占71.4%,粮食产量占76.9%,农村社会总产值占58.4%,其中农业总产值占52.3%.因此,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的兴衰,直接左右着全县经济建设的步伐,只要切实抓好了丘陵地区的经济建设,使之尽快地走上富裕道路,就等于抓住了全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抓住了重点.一金堂县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拥有很多有利条件和优势,然而长期以来多种因素限制了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贫困地区向外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也正日益增多,仅朝阳市3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就有16万人从事劳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它带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群众观念的更新,增强了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使更多的农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救。朝阳市有2万多贫困户靠劳务收入摆脱了贫困,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户靠劳务收入走上了致富之路。今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多,将有越  相似文献   

9.
关于确保农业必要劳动力的思考曾竞,何宇发展农业不能没有衣业必要劳动力。所谓农业必要劳动力,是指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促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所必需的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本文根据对当前农村劳务输出的调查和分析,就确保农业必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仍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等形式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的空心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发展农村新型生产经营组织,有助于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农村青壮年人口流失现状。  相似文献   

11.
由于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的特殊性,使国际间农业劳务输出变得十分复杂。根据笔者1989年4~5月在苏联实地考察所见,苏方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农业劳务市场,但机遇与困难同在。现就中苏农业劳务输出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基本对策简述如下: 一、有利条件苏方地广人稀,劳动力紧缺,生产手段先进,部分农产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转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的现壮不容光观,劳动力资源数量大但素质不高,笔认为,当前必须加大农村劳动力资本的投资力度,立足农业,把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与劳务输出结合起来,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动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转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认识上的片面性。表现在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简单化、形式化和片面性的理解和认识。比如 ,一些产粮区认为这次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由于粮食过多造成的 ,因而少种或不种粮食 ,多发展非粮食农产品就是农业结构调整 ,片面追求发展畜牧业、经济林果、水产业 ,不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 ;也有的把农业结构调整孤立起来抓 ,就结构调整抓结构调整 ,忽视了农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2 规划上的盲目性。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劳务输出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是一项花钱少,见效快、收益高的新兴产业。对促进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据贵州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全省32个县市区(特区)56个乡镇、168个村民组、7189户、1.68万个劳动力劳务输出情况抽样调查资料推断,1996年全省当年输出到省外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就农村工业化过程、农村工业和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农村工业化是不同社会、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纵观农业发展史不难发现,农村工业化是一个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蓬勃发展之后,工业才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社会最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工业化  相似文献   

16.
应正确估计和处理劳务输出对农业的负效应马晓娅,胡文泽以农村劳务输出为主的劳务输出,在涪陵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1993年底,已输出28.25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15.58%。目前区内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容纳力小,大量的需向外地输出,而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普遍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息息相关,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变革,以及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我国提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有利条件,也带来新的挑战。农村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向城镇,从传统农业转向非农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和谐发展,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机遇。本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视角下,探讨农村劳动力构成变迁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郊区农村在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化的产业转换,使农村经济得到综合发展。从1978年到1982年,市郊农业劳力的转移总量约100万人,同期农村社会总产值增长超过100亿元,大体上每转移一个农业劳力就能多创造产值1万元。这充分说明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最能动因素,是农村产业结构演变的必要前提。本文根据最近对上海郊区农村抽样调查,着重就上海郊区农村劳力转移的几种态势作一些阐述和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以不发达国家振兴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历史使命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它以研究农村地域发展和建设为中心内容,并运用系统的观点,把农村的农工副业、产供销、农村人口增长与生活风俗,把能源与资源的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力技术体系、农村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因素,以农业经济为纽带连结成一个整体,综合应用农业政策学、农村社会学和农业  相似文献   

20.
向明  石海 《农村经济》2002,(9):45-47
改革开放 2 0多年 ,在新的经济制度、新的生产方式条件下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解放带来了农村迅速蓬勃的发展。然而 ,随着我国经济更深层次的发展 ,以往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的各方面因素已大有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又面临一次新的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 ,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剩余劳动力是否能够顺利转移将关系到农村经济未来是否能够健康的发展 ,这是我国当前处理好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键一步。一、农村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1 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实状况。2 1世纪将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