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洁 《魅力中国》2011,(8):202-202
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 教育公平是社会基本的公平,在人的生存问题和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以后,教育就成为人的最基本的需要。教育公平对社会的影响是潜在的、长期的。实现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日前召开的全国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一石激起千层浪。去年.1737.05亿元的个人所得税中。有65%来自工薪阶层;而社会上不足20%的富人占了社会存款总量的80%,其所变的个人所得税不及总量的10%:可见,个税实际起到的作用是“逆向调节”.即工薪阶层为缴纳主体.富人阶层的个税贡献率太小。所以.个税改革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好平衡.在公平的前提下.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到几时?据说:美国社会及政府与法律很少有“改革”的呼声,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美国的法律体系与社会体制相当完善,若“改革”,势必触及美国社会70.80%以上民众的利益;而中国则相反,不改革,将使80-90%以上民众失去公平的权益与权力。美国的不改革,是为了保护民众利益与国家权力不受侵犯;中国的常改革,是为了调整原来常被侵犯的公民与国家的权力,今后能够得到合法的保障。对一个国家来说:常变革,法律秩序就很难有安定的保障;不变革,社会就缺乏常新的活力。那么中国“改革”什么时候能终结呢?一是85%以上中国…  相似文献   

4.
试论义务教育公平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义务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应当包括“同质”与“差异”两个屡面的公平。同质的公平,是把所有的人都看作是无差异的.要求用同样的标准和规则要求所有的人,在教育上体现为每个人应当平等的享有起点、过程及结果。起点公平,是指受教育机会均等;过程公平,是指学校提供的校舍、设备、教师等方面的条件均等;结果公平,是指受教育者在受教育后有同样的成功机会。差异的公平则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人。它肯定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独特的价值和实现这种价值的权利.在教育上它要求不同禀赋的个人根据其家庭条件的不同可获得最大潜力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是一个国家或社会及其成员能够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针对所有的社会成员所实施的一种基础教育。所以义务教育应当是“同质”的公平,即保证每一个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人口均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公平的受教育过程和平等的成功机会。  相似文献   

5.
王红丽 《魅力中国》2010,(32):314-314
效率与公平的争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因此如何处理效率与佘平的关系,历来是各国经济学家和政策实施者最棘手的问题之一。马克思的佘平效率观的立足点是社会的公平正义,以公正为基本的理念和基本准则,促进分配制度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建立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的现代社会。进入21世纪后提出了“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坚持马克恩的公平效率观的基础上对之进行了发展,在实践中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效率观,是马克思的公平效率现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6.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也表明对此前30年追求公平.抑制效率的全面反动。但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不是改革的全部内容,它不过是启动发展的火车头,先行一步,最终还是要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个人富裕了,不等于社会整体会自动富裕。缺少政府有意识调控,必然出现“马太效应”——富有的更富有,贫穷的更贫穷,社会将会更加失衡。从国际经验看.中国从去年起就跨入一个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社会阶层更分化.社会矛盾更冲突的时期(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这个阶段)。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形成一个共生、共荣、共赢的社会发展格局,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立和谐社会不仅成为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个内容,且成为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六大重点之一。追求公平,首次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视野,不能不说具有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7.
公平,亦即公正、平等。人生的旅途,谁都在为公平而活,为公平而奋斗,为公平而呐喊。当年搞计划经济,一切围绕“计划”转,而计划最具“公平”特性,所以,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平均主义、平分秋色,就是“均贫富”,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那时的公平,是具有普遍、普及、普惠意义的,人们都在做着一个相同的事情:维持一种看似公平,实则是“打混仗”的公平。这是一种伤及不少人积极性的公平,是一种“大锅饭”式的公平。进入市场经济,貌似“公平”的公平在这种体制中站不住脚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社会普遍认为高等教育收费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对于高等教育收费使贫困家庭的子女成为直接的受害者的议论更加激烈.大多数学者也认为应该降低学费。那么学费高低到底对社会公平有怎样的影响?我国学费现状究竟是偏高还是偏低?本文就从教育公平入手.以南开大学为例对我国大学收费标准进行探讨,并进一步阐述收费改革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缓和社会不公平、创造并维护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也是社会保障政策实践的基本归宿。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只有在公平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公平。本文从公平的视角入手,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促进社会化保障更快、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盈盈 《新财经》2010,(1):18-2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不是口号。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是民族的未来。教育的今天决定着社会的明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校园被称为“圣洁的象牙塔”。然而,今天的“工程师”给孩子们的灵魂注入了些什么?圣洁的“象牙塔”里又洋溢着些什么——攀比之风,腐败之风,权钱交易,等等。缺少爱,更缺少公平……清纯的校园已经被腐蚀。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我们又能期待怎样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杭州研究》2005,(3):29-32
构建和谐社会应高度重视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起点,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教育公平包括两个方面,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人权;而教育公平的核心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即入学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它更多是一种起点的公平。  相似文献   

12.
<正>因为缺少公平或者没有绝对公平,公平才成为人们的渴望。追求公平的脚少,越千年始终没有停歇。社会公平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教育公平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工具"。当然,追求教育公平不能只停留在口号是,更要脚踏实地,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对于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普惠金融的视角来看,消费金融发展中的不公平现象显得尤为突出,不仅区域发展失衡,而且出现了农村地区消费金融的荒漠化以及面向贫困群体的服务“空洞”。消费金融公平的缺失源于资源配置的经济逻辑、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以及转型社会的特点与矛盾。在中共十八大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可以从经济法的社会功能、多维消费金融制度以及金融法制的完善等方面探索消费金融公平发展的法律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而个人所得税调节功能的发挥程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税制本身的公平性,公平原则已成为各国税制建立的基本原则.中国的个税改革与国际惯例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已渐行渐远,其制度缺陷逐步显现.本文从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视角深入阐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公平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认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由于征税模式、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设置和税收征管等方面的缺陷,导致公平缺失严重,并立足于“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目标,基于公平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个人所得税优化的方向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诚实守信是“无用的别称”?上海市社科院最近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有90.2%的人认为诚实守信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吃亏。这样的事实既让人感到吃惊不安,更是一个值得警惕的危险信号。“言丛行,行必果”——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价.值体系教育,在现代社会为什么变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和解决纠纷的基石.人类社会一切纠纷都是由不公平引发的结果。律师是国家法律实施前沿的卫道士.是为追求法制公平正义而提出纷争诉讼的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以实现委托人的目的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武器.追求代理事项能得到在现行法律法规框架内最完美的公平处理之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杨杨  ;龚凌霏 《特区经济》2009,(12):121-123
本文对税收公平的内涵作了一种扩张性解释,认为税收公平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税收的本质公平、税收的代内公平和税收的代际公平,亦称之为"三层次"税收公平观。为实现税收本质公平,相应的制度选择应是优化政府,保证政府征税权不被滥用,同时重视纳税人权利,构建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为实现税收代内公平,应做出的制度选择有:努力实现税收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为实现税收的代际公平,必须构建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并开征遗产税。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对公平都有不同的理解。效率就是如何去使用现有的资源来实现我们的福利最大化。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稳定发展有很大重要性。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朱意 《魅力中国》2014,(21):12-12
权利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规则公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要求,“三个公平”是我国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针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所带来的诸多公平问题,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原则,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以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不公平现象越发严重。本文首先对社会公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总结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现状,认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贫富差距等都已比较严重。然后分析了不公平问题的成因,认为政府权力缺乏制约、起点不公平、城乡二元结构等是重要原因。最后,本文试着提出了推进社会公平的对策建议,即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平等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进一步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