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的历史虽不很长,但发展的速度是很快的。目前,正在成长着的经济增长极和主要经济带,如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福建)、长江三角洲(上海浦东牵头)、胶东半岛(山东)、辽宁半岛(大连)和京津唐等,则是最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勾画了90年代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宏伟兰图,也规定了90年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项主要任务与目标。一是各地区合理分工、各展所长、发展优势,齐心协力保证全国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二是通过跨地区的横向联合,特别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支援与协作,实现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为了完成上述双重任务,关  相似文献   

4.
5.
李仕明  曾勇 《董事会》2005,(5):42-4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几乎成为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基本定律。应当说,中国的发展是“成功”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20世纪世界经济的奇迹:GDP由1980年的4514亿元上升为2004年的近136500亿元,年均增长达9%以上,国家综合国力迈入国际六强行列;国际贸易额由1980年的380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11547亿美元,进入全球前三;外汇储备,1980年仅29亿美元,2004年底达6099亿美元,坐二望一。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竞争优势,决定了该地区在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将成为世界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基地、我国重要的制度与技术创新中心、缩小我国地区差别的协调区域以及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战略的前沿阵地。在这一形势下,对如何保证该地区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继续保持领先增长态势,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关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在我国已进行多年,以增长极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和空间扩散理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共同点都以经济比较发达并具有较强实力的地区为中心,形成发展之势,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本文试图从地区本位出发,将微观经济学中的企业核心能力扩展到中观层次的区域核心优势。集一个区域中最佳组合的核心优势,发挥其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反哺作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的影响,我国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区域特征已形成,但在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资源比较优势、区域国土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该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参与世界经济分工协作、法制建设、技术进步等主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的区域对外开放战略及递进式的区域开放模式,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对外贸易的高度相关关系,最终也使得我国的区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非均衡的现象。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中西部的影响也并不相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即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布局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能源供需格局演变的重大问题。以产业布局演变为视角,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各地区产业变迁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未来在区域间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区将依据自身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中西部地区将保持较快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成立至今已经七载,这段期间,我国经济继续在快车道疾进,胜利完成了第八个五年计划,提前五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1992年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的发表,如拂面春风,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再次呈现万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跑步前进居于最前列的粤闽江浙鲁几省“八五”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7%至19%,即使最慢的省区“八五”GDP的年均增长率也超过7%。当然,在体制转轨时期的快速发展,不可能不伴生诸多矛盾和问题,除了后遗症至今尚未完全“化解”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以外,诸如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差距拉大;某些老工业基地在体制、结构和历史包袱等多重折磨下经济发展滞缓以至衰退;新一轮的重复建设和地区结构趋同,导致诸多行业和产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导向型区域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在逐渐下降,本文拟对于资源导向型区域,在资源开发中应如何合理开发具有优势的自然资源,注重市场需求,加大对区域的知识和科技投入,协调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区域差距、趋同与西部开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缩小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长期任务。如果不能消除两类地区之间存在的比人均收入水平更为根本性的条件差异,西部开发战略则很可能无法取得预想的结果。本文通过解释区域差距形成和缩小的机理,实际揭示那些影响差距的重要因素,并从探讨区域间趋同的机制和条件入手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之初,党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国上下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对西部地区的现状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并指出在开发要中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1979~199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已经产生了一些消极效应,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税收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区域的税收政策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已成为各级政府制定财税政策和进行税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优化税收政策对平衡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是对税收与经济关系的最基本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与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经济重心的跨区转移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而其根源则是围绕资源一技术一人类需求三者间的协同态变化而展开的。本文基于资源层次性分析,揭示了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引起的资源贡献率变化,必将导致主导性资源在不同经济时代发生动态更替进而引起区域不平衡发展的客观事实。本文就资源层次、经济重心、人类需求的协同机理进行解析,这些解析能够为我们追寻区域发展差异的本质原因、选择科学的区域发展路径、实现跨区域经济的多元合作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