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四章 资产营运 十三、资产损失的管理 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的灭失。企业应按照《企业财务通则》、《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等规定,加强资产损失管理。  相似文献   

2.
判断企业资产是否减值时,应依据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3.
《商业会计》2003,(10):58-58
第一条 为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资产损失财务管理行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资产的灭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损失、股权投资或者债权投资损失以及经营证券、期货、外汇交易损失等。  相似文献   

4.
伊春英  谭英  张相利 《商业研究》2002,(17):152-153
判断企业资产是否减值时,应依据资产可能发生减值损失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谨慎性原则,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5.
《商业会计》2004,(7):8-10
在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不少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又陆续反映了一些清产核资政策、资产损失申报等方面的问题,为帮助企业正确掌握清产核资工作政策、制度和要求,现解答如下: 一、关于清产核资原制度资产损失取证问题 在清产核资过程中,一些企业反映在资产损失取证过程中,对某些按原制度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资产损失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难度较大。根据《国有企业资产损失认定工作规则》(国资评价[2003]72号)有关规定,若企业在确实经过努力工  相似文献   

6.
《大经贸》2008,(7):65-65
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保护,完善中央企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规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行为,国务院国资委于6月12日发布了《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企业如违规投资、理财造成特别重大资产损失,相关责任人将面临禁入限制,可能终身不得担任企业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央企业清产核资工作中,不少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又陆续反映了一些清产核资政策、资产损失申报等方面的问题,为帮助企业正确掌握清产核资工作政策、制度和要求,现解答如下: 一、关于清产核资原制度资产损失取证问题在清产核资过程中,一些企业反映在资产损失取证过程中,对某些按原制度应收款项、长期投资等资产损失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外部证据难  相似文献   

8.
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公布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公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首次以文件形式对中央企业及其独资或控股子企业  相似文献   

9.
赵凤舞 《现代商业》2011,(27):116+115
本文从企业业务层面论述了对企业资产控制的具体做法,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应当加强各项资产的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重视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减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本文主要论述企业资产控制中存货管理控制和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公布《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首次以文件形式对中央企业及其独资或控股子企业的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进行规范。办法白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分七章,共四十四条,分别对国资委和央企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央企资产损失认定、责任追究范围、责任划分和处罚措施做出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季美英 《现代商业》2012,(33):138-139
本文从企业业务层面论述了对企业资产控制的具体做法。企业应当加强各项资产的管理,全面梳理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并关注资产减值迹象,合理确认资产减值损失。重视各项资产的投保工作,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保险人,减低资产损失风险,防范资产投保舞弊。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资产管理的构成及特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企业资产损失会计与税法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由于目标的差异,导致在收入、费用和损失的计算上产生不同.企业资产损失作为会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此为前提,对企业资产损失的不同项目,分别进行了会计与税法处理上的差异比较,为企业更好的理解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税前扣除政策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规定,企业以前年度未能扣除的资产损失按以下方法处理:企业以前年度,(包括2008年度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年度)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而未能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年度扣除.  相似文献   

14.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还应当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就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其财务处理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还应当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就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其财务处理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蔡淑宏  许帅 《商业会计》2007,(10):17-18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确认的理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在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袁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还应当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就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其财务处理等进行分析,以便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确认的理  相似文献   

19.
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还应当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就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其财务处理等进行分析,以便会计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0.
王宏 《商业会计》2004,(3):35-36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不可避免地发生各项资产的灭失,包括坏账损失、存货损失、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损失、担保损失、股权投资或者债权投资损失以及经营证券、期货、外汇交易损失等。如何恰当地对这些资产损失进行财务处理,既减少企业的财务隐忧,又可以对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进行真实地反映,是值得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的问题。笔者对此逐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