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勘主业是指我国传统的地质勘查业及其矿产勘查的延伸业———矿产开采 ,以及地质勘查的横向拓宽———各种勘查技术和劳务。这些产业也正是属地化之后大多数地勘单位所从事的主要产业 ,但也恰恰是推进企业化比较迟缓的产业。应当说从地勘单位属地化开始 ,传统的地勘单位就一分为二了。国办发 [1999]37号文件明确规定 :“中央和省一级保留一部分承担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任务的骨干力量 ,将其余地勘单位逐步改组成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和管理的经济实体”。这个实体所从事的地质勘查业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地勘主业。然而正是在这个产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地矿产业结构的目标模式是建立以地质勘查业为主体,多种经营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应优化地质勘查业,在有条件时发展探采结合,大力兴办综合经济开发业。为此要处理好调整与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与组织结构同步调整的关系、专业化与多元化并存的关系,并注意解决思想观念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我省地矿系统带来了新的生机,提供了新的机遇,迅速在这个大趋势中选择了最佳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好地质市场布局,实施中部崛起和占领沿海市场协调发展的战略,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外向型稳定企业。 1.国际地质市场对发展我局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国际地质市场是多维动态变量,70年代是矿业勘查的黄金时代,80年代处于疲软时期,由于油价下跌,固体矿产面临世界资本主义产业结构性调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吸收发达国家的传统产业,传统资源的消费增长,矿产勘查业市场容量扩展,鉴于发展中国家地勘产业的基础薄  相似文献   

4.
属地化以来,江西省地矿局坚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实现富民强局为目标,突出地质找矿主业,做大做强矿产开发业,优化完善产业、队伍结构,不断提升施工技术,在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有江西地矿特色的改革发展新路。结合当前地勘工作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关于加快地勘工作发展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方矿产勘查地估价方法和投资方式(下)肖振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驻澳办事处)三、矿产勘查地的投资方式由于矿产勘查业投资成功率小,风险高,回报周期长,因此在矿产勘查业的经营过程中,勘查地经营者通过上市筹资,转让权益合资、融资或出售等办法...  相似文献   

6.
地质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包括地质资源经济学和地质勘查经济学两大分支。前者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查的后续产业,着重研究发展,可应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后者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查业内部,发展与改革的研究并重,只能应用于中观和微观层次。地质经济理论队伍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具有科学技术知识的经济学家和具有经济科学知识的地质科学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改革矿产地质勘查的运行机制,有三个带根本性的认识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由矿产地质勘查业自己来构筑矿产地质勘查市场,还是由矿业开发市场来造就矿产地质勘查市场;二是怎样评价国內矿业开发市场和矿产地质勘查市场间的供求关系;三是如何认识国际上通行的矿产地质勘查的经济运行机制。文章就上述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近几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严重不足,已造成了地勘业萎缩、矿产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地勘单位生存发展困难等严重后果。因而,尽快增加地勘投入,加强地勘单位的管理,使地质勘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是当前急需予以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对我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地质采矿业的变化作了大致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面对新的局面,地勘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必须对地质找矿勘查业的发展战略进行重新思考,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发展步骤,抓住当前改革开放的机遇,摆脱困境,以免在竞争中落伍,并对此提出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间关联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产业结构的总体情况,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业结构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结合该地区的实际情况,确立了林产品精深加工业、矿产开发业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该地区潜在的主导产业。针对大兴安岭林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林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区域布局的具体思路,并就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若干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中国冶勘地矿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和应对挑战,冶勘地矿业应坚持资源经营;坚持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基础、以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导的发展思路。为此,要清理管理体制,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矿权管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壮大地勘队伍,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矿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在分析了研究区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四川秦巴山区油气开发和固体矿产开发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结合国内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例研究,提出了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的绿色循环开发策略与建议:完整的矿山环境法规是矿产资源绿色开发的根本保障;完善的规划和严格的环境评价是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第一要务;推进矿山相关科学技术创新是提高矿产开发利用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唯一途径,最终使得四川秦巴山区矿业在促进经济腾飞的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了甘肃矿业现状、保证程度及供需形势、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矿业可持续发展的十大问题:加大矿产资源调查和勘查力度,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调整矿业结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积极发展非矿产业,发挥矿产资源规划的宏观引导作用,实现由粗放到集约的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坚持治理矿业秩序,大力发展非国有矿山。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江西省地矿局发展支柱产业的实践经验。江西省地矿局选择地质找矿、工程市场、矿业开发、多种经营为其支柱产业 ,通过为地方经济发展搞好地质服务、结构调整、以矿产、房地产为重点寻找经济增长点等项措施 ,做强做大支柱产业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文章还介绍了该局发展支柱产业的六点体会和下一步发展支柱产业的两个思路  相似文献   

15.
完善地勘工作体制 促进地质找矿的有效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地质勘查工作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有效投入不足,难以发挥其先导作用和引导作用;②商业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③政策环境不利于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完善地质勘查工作体制,加大地质找矿投入的有效途径:①国家和地方将地勘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计划;②改革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机制;③政策上要鼓励勘查;④建立和完善商业性地勘工作投融资机制;⑤给予税收政策的支持;⑥应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6.
四川秦巴山区位于龙门山造山带北段、米仓山褶皱推覆带和大巴山推覆构造带的交汇部位,经受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的锰、金、铅-锌、钼、铀、铜、石墨、磷和页岩气等矿产的储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墨和页岩气为该区的优势矿产资源。如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立足资源型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倡导绿色开发,同时增强资源转型能力,积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四川秦巴山区的脱贫致富及绿色循环发展,这对于生态绿色转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老挝矿产资源丰富,优势矿种的勘查开发价值较高;中国企业在老挝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普查权、勘探权、开采权,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奠定了较好基础。中国企业在下一步工作中应注意:①加强找矿远景分析和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可行性评价;②重视斑岩型铜金矿的勘查开发;③适度控制钾盐的勘查开发速度;④金属矿的矿业权向重要成矿区适度集中。  相似文献   

18.
甘肃地矿局黄金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实践证明 ,油气类矿产探采一体的公司运作实现市场化的模式 ,也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是推进商业性地质工作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有利于地勘单位企业化 ,而且有利于推进我国资源产业新体制的建立。文章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2007--2012年地勘行业代表性发展数据作统计分析,总结出属地化地勘单位发展的十个特点:回归主业趋势明显;商业性勘察市场空前繁荣;工程勘察与施工业市场稳定;矿业开发收入和矿业权转让收入明显减少;资质建设水平大幅提升;省级地勘基金发挥重要作用;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包袱重;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勘查施工及科研能力弱;内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对属地化地勘单位发展的七点启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坚定发展地质勘查主业;高度重视工勘与施工市场;积极发展地质延伸产业;大力加强资质建设;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保持地勘队伍的合理规模;改革不宜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20.
根据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地质环境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矿业开发蓬勃发展的现状,针对矿产资源在西藏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西藏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对矿山地质环境和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等问题,从推进西藏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的角度出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规划矿业开发布局,合理有序地开发矿产资源;加大找矿力度,进一步摸清西藏矿产资源家底;坚持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建设绿色矿山;依靠科学技术,推动矿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