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沪港经济》2007,(6):29-30
货币政策并非无所不能的“魔法石” 从发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到货币掉期、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再到调高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将针对流动性过剩所能使用的逆向货币政策工具用了个遍,可所换来的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宏观货币政策功能的质疑和审视。  相似文献   

2.
高珂  时光 《改革与战略》2010,26(6):81-84
文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剖析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转变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流动性变化是从2007年底初见端倪、2008年上半年逐渐减少而下半年开始大幅减少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货币政策之所以出现倒V型转变的关键原因是央行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失误和反应滞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宣布,从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去年以来第12次动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5.5%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再创历史新高。这一举措是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26):16-17
上周五人民银行突然宣布,提高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半个百分点至百分之八,其目的是防止货币信贷增长过快,以确保经济稳定。虽然采用这项货币收紧措施基本合理,但今后对于宏观调控的大方向和具体方式,均须小心处理,以免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央行初期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基准利率等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似乎并未遏止不断增长的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问题。而持续性的、不断积累的流动性过剩所带来的商业银行风险、经济过热、货币政策失效等隐忧,已经在经济大省广东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6.
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之一,具有猛烈性、时滞性和被动性等特点。2006年7月以来,为解决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连续21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本文主要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出发,结合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着重分析本轮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效果及其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7年底启动的“从紧货币政策”使信贷紧缩已成事实,原本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遭遇到“雪”上加“霜”的严峻资金考验。充分认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并在微观层面上加以解决:1、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2、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3、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4、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空间;5、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化解机制。通过以上的金融机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过信贷膨胀,经济过热之后又出现信贷紧缩。信贷紧缩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信贷紧缩有管理性成因,也有制度性成因。同时,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一定增速,我国的货币政策又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我国就出现了信贷紧缩和流动性供给之间的矛盾。本文讨论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现信贷紧缩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失灵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10.
董积生 《西部论丛》2007,(12):48-49
为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今年来央行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前10个月,央行先后5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隹利率由252%上调至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7.29%,发行央行票据3.84万亿元,1至11月央行还先后9次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9%调升至13.5%的历史高位。此外,相关部门还通过发行0.8万亿元特别国债等措施紧缩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尽管如此,由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我国流动性过剩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增长仍存在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苗头,紧缩性调控措施还会进一步出台,这无疑对还处于转型中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期,由于央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密集出台,重新使用信贷额度控制工具,尤其是2007年12月份外汇占款出现净减少,加上世界经济因美国次圾债等问题出现增长放缓,社会上出现了“流动性盛宴终结”的声音。对此,应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2.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0日】希望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在市场“没事找抽”的加息预期中,8日,中国央行再一次让市场“失望”: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而不是市场普遍预期的加息。经过此次调整后,中国存款类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4.5%,创20余年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3.
流动性,经济学上对其并无明确定义,来源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讲的流动性偏好,它是指人们有交易、预防和投机的需求,要有一种周转灵活的方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内地经济2010年10月份仍然强劲增长,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7%,消费品零售销售攀升18.6%,出口则增长22.9%。然而,通胀亦见加速。10月消费物价因食品价格急涨而上升4.4%,11月更是同比上涨5.1%,达到2010年的最高值,创28个月来新高。由于通胀预期持续上升,内地政府惟有全面收紧政策。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显示政府打击通胀及遏抑信贷增长的决心,央行于2月18日再次上调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幅0.5个百分点,2月24日生效。调整后,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9.5%,小型银行则为17.5%。此前,央行亦于2月8日调高利率,为今年  相似文献   

16.
白可秀 《辽宁经济》2010,(10):66-66
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存款类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来控制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保持金融机构对负债的清偿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一种管理和调控制度。因为存款准备金政策直接作用于以存款业务为代表的负债业务上,因此研究金融机构负债业务发展变化情况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影响,对于提高货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及保证金融机构的清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经过多年的演变与筛选,已初步形成了较为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组合。然而,实践证明,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现有货币政策工具已暴露出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用,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最优的货币政策取向和工具组合。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说,在微观上可将一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与方便程度视为流动性,而在宏观上,则可以将社会上存在的可转化为社会购买力的资产总和,视为流动性。具体而言,可界定不同层次的流动性概念。第一层次是央行发行(创造)的通货,或称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现金和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  相似文献   

19.
《天津经济》2011,(1):84-84
一、存款准备金率定义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一般而言,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持续了宏观紧缩周期,中国央行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利率,大量发行央行票据进行流动性管理,同时,银监会也配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