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现阶段,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身之间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文章从以人为本的内容实质、以人为本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思想与西方人道主义和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本质区别进行注释。  相似文献   

2.
钱亚明  刘文玉 《发展》2009,(9):58-59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内涵与本质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的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也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
人性化管理激发潜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在今后所有工作中要将“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真正做到尊重人格、尊重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和合理利益以及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表明,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动力和根本目的.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要长期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因而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统领党的执政理念、干部队伍建设、执政制度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才能有效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炜 《魅力中国》2009,(14):27-27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是人为本,强调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做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凝结着对社会主义实践的深沉思考,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晰了“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崭新境界。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继承了以往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积极成果,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为…  相似文献   

7.
侯思亮  程金才 《魅力中国》2010,(19):100-10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理念的提出与确立,使得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个体,人们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利益。与此同时。一些与“以人为本”相互矛盾的问题也产生了。这其中,较为典型的是“以人为本”与“艰苦奋斗”之间的矛盾。个别人认为,艰苦奋斗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后春义 《发展》2011,(7):56-5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维新乡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工程库区移民工作中,全体移民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情系移民”的理念,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使移民工作始终立足于维护移民的合法利益和长远发展,一切以人为本,一切为移民着想,努力使广大移民群众感到满意,从而促进了移民动迁工作顺利推进,确保了两批673户3199人移民的顺利动迁。事实雄辩地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库区移民顺利动迁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郭毅 《改革与战略》2009,25(10):14-17
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经典著作中“人的本质”思想的解读,并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行为假定进行比较,说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阐释“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此说明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基础、发展目的和发展条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云 《广西经济》2004,(8):39-3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作为服务行业的城市商业银行,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想方设法提供各种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在优质服务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邹瑄 《黑河学刊》2009,(2):10-12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赋予发展以崭新的内涵,凸现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发展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但涵盖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的协调发展,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内容博大精深涉及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涉及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对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本主义内涵的深刻揭示,证明人是一切理论思考和实践行为的价值原点与绝对基础,离开了人的这一核心,任何发展都会变得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科学发展观内在联系的理论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勇 《理论观察》2009,(4):26-28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马克思学说中的重要概念,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形态目标,是对未来社会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体(人)与社会形态的统一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要协调统一,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由此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与科学发展观存在逻辑耦合,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深入探讨“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内涵对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起着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也逐渐被引入各行各业广泛的领域,“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现在也不再有异议。应该说这是社会和历史进步的成果,是新世纪头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宝贵的精神财富。抛开口号的形式,从内容上来说,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在理论上还应该有一番思考。  相似文献   

17.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教育、培养、造就人是其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思想体系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的表现形态,其整个思想体现了“依靠人,为了人,发展人”的理念,即人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所以在践行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哲学思想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也体现了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当代体现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优秀典范。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