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数量相当的(约60万)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特殊人群经济上拮据、教育上空缺、精神上空虚、前途上渺茫.本文从理论工作者的视觉、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民生的良心、体现民本的理念,提出了对其在经济上要有稳定政策保证;在教育上要有明确目标定位;在心理上要有坚强精神支撑;在发展上要有周密规划安排的帮扶途径体系.  相似文献   

2.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是一个数量相当的(约60万)弱势群体。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特殊人群经济上拮据、教育上空缺、精神上空虚、前途上渺茫。本文从理论工作者的视觉、社会稳定的高度、关注民生的良心、体现民本的理念,提出了对其在经济上要有稳定政策保证;在教育上要有明确目标定位;在心理上要有坚强精神支撑;在发展上要有周密规划安排的帮扶途径体系。  相似文献   

3.
《东北之窗》2014,(1):79
正我们很少能够想到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这样一个角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大连儿童村,它是一家专项为服刑人员未成年特困子女提供教育、养护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儿童村现任村长王刚义,孩子们称他为王爸爸,他因挑战南极、北极冰海,曾获得五项基尼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救助与帮扶状况,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农村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发展诉求、生存困境以及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状况及其效果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群体呈现高龄化、身体弱、居住差、经济支持多元而失衡、消费方式单一而低层次等态势,为解决老年群体生存困境,当前地方政府从生活保障、疾病救助、日常帮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了初步的保障体系,但与农村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存发展诉求相比,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救助与帮扶状况,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农村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发展诉求、生存困境以及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状况及其效果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群体呈现高龄化、身体弱、居住差、经济支持多元而失衡、消费方式单一而低层次等态势。为解决老年群体生存困境.当前地方政府从生活保障、疾病救助、日常帮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了初步的保障体系.但与农村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存发展诉求相比,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卢军  周红  江文 《理论观察》2009,(4):101-103
农民工子女是现阶段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调查分析、实证研究的层面,而要重视理论层面、跨学科研究的层面;不应只是关注以自然科学为探讨工具的理性分析,而应深入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层面,予以更多的人文精神诉求和关怀。基于此,本文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以伦理特有的人文关怀探讨农民工子女个体心理的道德迁移,提出消除道德负迁移、规范其行为的可行路径,关注积极的自我完善,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管理服务业务的紧密结合,能够使包括弱势群体帮扶住内的各项项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更有效地整合社会救助资源,极大地扩展社会救助事业的空间,更好地把政府帮扶与民间帮扶柑结合的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由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增加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等原因使城市中出现了贫困人口,这一群体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期望失落感、相对剥夺感、焦虑心理和怀旧心理等心理倾向。社会应积极帮扶救助贫困人口,对这一群体的心理进行引导与调控,从而保障经济的繁荣稳定与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两高两部印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到2012年《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在我国基本上形成了相对统一的矫正办法——集体、个别、心理教育、社区服务、职业培训、未成年矫正特殊办法等等。但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尤其是教育矫正,《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相关规定却非常笼统,可操作性不强。本文旨在探讨法律法规及实践中,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矫正的困境及笔者所提出的可能有益的解决方式:教育矫正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能够促进社区矫正帮扶工作科学化与标准化,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与促进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构建了社区服刑人员帮扶工作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居住困难、社交困难、心理问题、制度障碍、工作评价六个方面的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王宇声 《魅力中国》2013,(20):72-72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有效的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国家却常以公众利益为由而牺牲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而作为其中特殊群体的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受到严重的忽视。本文从刑事未成年被害人特殊群体的角度,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不足之处,提出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对刑事诉讼工作有所帮助。一、我国现行刑事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障体系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令舆论哗然,使得流浪乞讨人员这一随人类文明而生的群体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促使在我国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转变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随着收容遣送变为救助管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在重新审视这一群体,思索对其实施救助和支持的救助理念、救助方式、救助原则、救助途径、救助效果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彬 《新西部(上)》2013,(7):81-81,80
本文分析了企业困难职工的成因和帮扶救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企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的对策。要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形成与帮扶工作相适应的内外协调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确立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保社 《北方经济》2008,(17):35-37
一、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 社会救助体系,指的是由国家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以及为保证这些制度的实施而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条件等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整体.在我国现阶段,新型城乡救助体系则是指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杨广增 《发展》2009,(8):13-14
一、民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民政工作在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作领域不断扩展。社会救助由过去的救灾救济扩展到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等工作;社会福由对农村“五保”、城镇“三无”老人和孤残群体等特殊群众的供养扩展到社会老人的养老服务;救灾救济方面,由过去只注重农村自然灾害救助,扩展到城乡并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社会管理由过去单一的殡葬、婚姻登记等专项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6.
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年耀 《特区经济》2007,(8):142-144
当前,进城务工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跟随他们进城的未成年子女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这些农民工子女在上学、管理、心理诸方面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而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公平的教育,真正融入他们所生活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12月起,渝北区总工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开展工会扶贫帮困政策宣传活动,把热乎乎的政策带到群众身边。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为最大程度上减少困难群体在脱贫摘帽过程中走错路、走弯路,渝北区总工会步履不停。一路走来,工会宣传队伍用脚步丈量服务,先后来到五星路社区、木耳镇等基层点,向老百姓通俗易懂地讲解工会困难职工救助、产业帮扶、金秋助学、互助保障等多个工会帮扶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剩余模式"发展到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权利保障制度,有效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中国仍然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救助制度还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制度转型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防御与救助规划中不仅忽视残疾人群必要的特殊需求,亦不够重视这一群体综合实力的适当发挥,亟待通过制定无区域差别的涉灾规划、建立适合格残疾人参与灾害防御与救助工作的绿色通道、健全相关政策法律规范并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辅助措施等,逐步达致遭灾期间与灾后重建过程中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障与主体能力的充分展示,推动新时期灾害防减机制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20.
上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和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