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各个国家开始了一次新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中国在2009年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作为国家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2.
通过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研究发现:近几年来合肥高新区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并不平稳,各年间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之间的变动幅度差别比较大。特定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与该区域就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然而在现阶段,合肥高新区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并不平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效应也并未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这就需要合肥高新区从整体出发,做出区内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优化和调整区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先导作用以及未来的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为特点的新型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发展态势,引导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优化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了国家级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但同时在产业布局上发展结构趋同、重复布局、遍地开花、一哄而上、有能无产、达能不达产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面前,如何扬长避短,采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真正与我国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要采取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PPP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通过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新塑造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5.
我国处于投资导向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比较优势的变迁,凸显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经济发展迈向创新导向阶段、实现起飞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产业集群、尤其是地理集中性的产业集群,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最强劲产业竞争优势的"摇篮".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用20年的时间,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怎样实施这一决定,如  相似文献   

7.
目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深刻把握当前产业结构特征,有助于产业政策效果评价和产业政策制定,有益于产业结构导致的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问题的破解。依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四项特征和合理化所包含四项内容,从多个维度对东北三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进行系统测度,结果显示:在东北振兴政策背景下,三省产业结构高度和合理程度得到提高,但主要产业仍是资源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应优化东北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东北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8.
曹晓刚 《商》2013,(17):285-285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它在促进科技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文章分析了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化工科技市场》2010,(1):41-41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对于中国调结构促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正是中国发展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兴产业中与资源、环保相关的节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最为看好,而创新则是新兴产业发展过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方芳 《现代商业》2013,(31):199-200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着密切关系,二者的关系可以用有序度来衡量.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实现经济迅速振兴乃至进行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湖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两型社会”建设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背景下,探讨其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的关系,对湖南省产业培育及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月盘点     
权威发布发改委: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12.
《财经界(学术)》2011,(13):69-69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5月25日出台,与2005年版目录相比,新版指导目录新增加了新能源、城市轨道交通装备、综合交通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产品等14个门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增内容成为新版目录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实体经济发展的依然缓慢,这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基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是适应世界产业结构重大调整的必然选择。拟从培育和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重点领域等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先导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决定性的促进作用。积极推动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廊坊市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必然的选择。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廊坊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廊坊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是对过去单纯依赖物资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反思,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影响中国经济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二选择,自2009年提出以来,虽然发展趋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本文探讨了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路径入手,分析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从坚持市场开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优化产业布局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三个角度阐释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静宇 《光彩》2010,(5):48-49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技术领先、能耗低、投入少、产额高等特征,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由于其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列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今年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之一。日前,国家发改委及工信部、财政部等多部门起草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代拟稿正在进行调研,力争6月前递交国务院;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  相似文献   

17.
马健 《消费导刊》2014,(1):37-3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本文介绍了我国以及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健 《消费导刊》2014,(2):37-37,4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新兴产业。本文介绍了我国以及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商》2012,(10):55-5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一个深度结合,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而最终形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涉及三个关键词:新兴科技,新兴产业、战略性。从产业内容看,"七大产业"一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承担重要作用,与上海市明确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具有传承和深化的关系。从战略地位看,强调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当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主要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其工业化进程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三次产业的比例呈现工业化加速发展的特征,符合产业结构发展规律。但产业结构低度化、区域产业结构差距较大、产业发展过度依赖工业等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综合分析未来山东产业结构调整具有强劲的内在动力与资源支撑。应借鉴有关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与扶持力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客观认识东中西部差距,在协调发展中逐步解决问题;坚持创新导向,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