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鹏祥 《商场现代化》2006,(20):230-231
在举证责任的两个方面中,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本质,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是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的投影,证明责任的法律性质为败诉风险负担;消费者购假索赔的举证责任应根据当事人的证明能力等因素加以具体确定;在证明标准上,应以较高程度的盖然性作为其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以证明责任来调整与规范诉讼行为的意识浓厚,在既有的证明责任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上,对于所谓现代型证明责任分配的探讨占有较大比例,而得出的结论几乎可以概括为某种意义上的特殊分配规则。面对网购纠纷这一交易方式,交易内容日益多样化的问题,停留在形式公正上的客观证明责任分配理论,定难以适应新时代实质公正判决的呼唤。既然学理上建构的证明责任分配理论无法担起解释实践中的普遍性证明难题的重任,线上购物证明难的问题有增无减,寻求另一条致力于通过诉讼证明过程发现真相的程序之路实为必要。本文拟通过探究具体举证责任(具体举证责任是诉讼中加之于当事人双方的责任,其在诉讼过程中是不断发生转移的,是由当事人之间交替承担的)的理论构建中"摸索证明""事案阐明义务"等技术规则在实证角度上如何尽可能促进诉讼事实的认定,弥补网购纠纷证明难问题的程序固有阙漏,并为学界进一步探究如何通过具体举证责任视角解决证明难问题提供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商》2015,(7)
缺陷产品致人损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其侵权诉讼的复杂性、长期性、差距性都决定了它是一场不公平的战役,其中有关举证责任的分配更是缺陷产品侵权诉讼利益衡平的关键点。通过对我国现行规定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举证责任分配的不足在于未能充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能力,而且在证明标准方面仍然很不完善。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利益与正义,笔者提出了通过完善有关缺陷及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以及实行限制性举证责任倒置来衡平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李晓凯 《华商》2008,(12):50-51
在罗马法中,契约责任泛指一切违反适法行为之债规定的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而我们在诉讼层面上讨论契约责任的问题,首先遇到的就是举证责任问题,即由谁承担举证责任和当事人针对什么进行举证等。笔者将就这些问题浅显地谈一些有关罗马法中举证责任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立法对其的承袭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基本理论 1.举证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案件当事人,必须对自己所主张的事实提出证明其确实存在,否则就要承担败诉后果的责任."举证"即提出证据,"责任"指负担、义务.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不仅仅是责任,也是义务、权利.原告起诉时,具有举证的权利;被告应诉时,举证不但是义务,也是责任,被告行政机关举证维护其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其履行法定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举证责任是诉讼当事人对法律直接规定的事项或者自己提出的主张,向人民法院提出证据证明其真实性的责任,否则将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举证责任的分配就是败诉风险的分配,因此了解《行政诉讼证据规定》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新规定,对于在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正确地收集和妥善地保管相关证据材料,以防在涉讼时处于不利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一、工商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一)在工商行政诉讼中,被告(工商机关)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一般认为,举证责任包括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当事人对其主张的事实所负担的提供证据加以证…  相似文献   

7.
合同中主张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调减时,证明责任应当如何分配,当前学界、司法实务界对此尚未达成共识。司法实务中存在证明责任分配的混乱与不统一,影响司法权威并损及违约金制度的功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包括现行法的缺陷和裁判者的误识,如司法实践对具体举证责任和证明责任概念混淆,也包括对违约金过高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的误读,以及对这一问题是事实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的不同见解。应当在厘清证明责任和具体证明责任关系,定性违约金过高是法律问题还是事实问题的基础上,正确分配违约金过高的证明责任,避免法官分配证明责任,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8.
金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301-302
我国医疗纠纷案件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变化,由最初的患者承担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的证明责任到《证据规定》的举证责任倒置再到《侵权责任法》的回归,变化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通过考察国外相关举证责任规则的设置,综合分析了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现状,认为我国仍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规则,由医疗机构就自身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9.
共同危险行为不是特殊侵权行为,而是一般侵权行为中的准侵权行为,在适用举证责任倒置时,证明责任的分担问题如何划分才能兼顾公平,正确把握举证责任倒置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郦祥 《商》2012,(15):121-122,120
证据贯穿于诉讼活动的始终,是诉讼的灵魂,证据制度是诉讼制度的核心,而举证责任是证据制度的核心,它与诉讼结果有直接关系,影响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与诉讼活动的社会效益。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直接影响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因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能否履行自己的举证责任与其是否掌握证据源密切相关,但是当事人是否掌握证据源与其承担的举证责任在某些个案中无法使用"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故本文将着重介绍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通过结合典型案例中当事人对证据源的掌握情况,阐明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及其分配对民事案件审判结果影响的重要性、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唐霞 《商业文化》2012,(2X):16-16
在民事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系指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这是一项特殊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对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实施中既要考虑公平原则,又要有实行倒置的充分原由。本文对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由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怿  于武强 《华商》2008,(15):60-60
随着民事诉讼证明责任与举讧责任的相关问题讨论的深入和广泛,国内学者在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两者概念使用上经常发生混淆,从而导致一些非本质性的争论,我们十分有必要从两者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还原两者的关系,并分析我国民事诉讼法中两者的关系形成的原因,并就统一规范两者概念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具有财产的价值性和可交易性,又不同于一般财产,具有特殊的共管性和地位的不平等性。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网络虚拟财产具备财产的根本属性也属于财产的一种,应该受到宪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特别是玩家与游戏运营商之间的纠纷性质上属于服务合同违约纠纷,由运营商承担证明责任有法律依据和合理性。证明责任应该按照合同法的严格责任原则分配,玩家承担初步的证明责任,运营商承担主要但不是绝对的证明责任,并有相应的免责条款。  相似文献   

14.
行政处理活动中的证明标准、行政复议活动中的证明标准和行政诉讼活动中的证明标准具有同一性。行政复议证明标准具有合理性、哲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行政复议活动中的证明标准因具体行政行为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即行政复议分别采用“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和“优势”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强化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弱化和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能,体现了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当事人主义;其设立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的规定则深化了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并促进了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以其证据能力与证据的证明力为核心,建立了较完备的证据证明规则。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构造的趋势为协同主义,证据契约的研究应于此前提下展开。协同主义要求诉讼各方协同发现事实,合理分配诉讼权限。因此,证据契约应囊括三方主体,除却当事人外,还应列裁判法官为监督、审查及阐明主体;证据契约的效力应以权限划分合理与否为标准,排除牵涉证明标准、证明力、证明责任等因素的合意之效力。惟有如此,证据契约制度方与法制体系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15条确立了抽象股利分配之诉,为司法适当干预公司利润分配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该司法解释未对“滥用股东权利”的认定原则和具体情形进行规定,导致认定规则不清晰,中小股东需要承担“滥用股东权利”的证明责任,往往举证不能,则需要承担败诉后果。因此需要完善“滥用股东权利”的司法认定规则,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赵文婧 《商》2014,(6):195-195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妨碍对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证明妨碍行为的内涵特征、法理依据、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相似文献   

20.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是确定侵权行为人侵权民事责任的一般准则。它是在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是处理民事纠纷、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归责原则决定着责任构成、举证责任承担和免责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在侵权行为法中居于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