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冲突证据合成时传统证据合成和单一修正改进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证据源预处理和组合规则双修正的证据合成方法。利用夹角余弦理论,计算证据向量距离后转化得到权重系数,依据权重系数对证据进行重新概率分配,完成证据源修正;之后用修正的动态合成规则,进行修正证据的合成;同时提出了算法分析模型。实例结果验证了算法在证据合成时具有最优结果、较强通用性和稳定性,可应用于信息融合、不确定信息决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熊康 《商业科技》2010,(5):121-122
计算机和网络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基于计算机信息和网络平台的电子证据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司法领域,而对电子证据的属性归属的问题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困难。本文在对现今学术界主要的观点做出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应区分狭义的电子证据与广义的电子证据,尽快明确狭义电子证据的独立证据形式地位更有利于证据法学和诉讼法学的发展,有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威威 《商》2014,(7):45-45
证据开示(DiscoveryofEvidence),也译作证据公开或证据展示,证据开示这一制度在布莱克法律辞典中的解释是:了解原先所不知道的,揭露和展示原先隐藏起来的东西。证据开示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对抗制诉体系,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程序。在庭前设立证据开示制度,具有多重的价值。本文将着重从司法实践的角度探讨我国证据开示制度存在的意义,以及构建该制度的侧重之处。  相似文献   

4.
一、证据交换的主体 证据交换的主体是指谁来进行证据交换。证据交换是当事人之间相互探知、交换证据的内容,以便做出反驳、质证、辩论的程序性制度,因而参与证据交换的主体只能是双方当事人。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其只能居中裁判,处于中立的地位,不能参与证据的交换而成为证据交换的主体,但可主持证据交换的进行。当事人在进行证据交换时同时把已交换的证据交给法院,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标多特征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简单证据的综合识别算法。首先,利用模糊理论将接收的特征参数与知识库中的特征参数进行比较,匹配求出目标模糊隶属度;然后,根据模糊隶属度和特征参数可信度构造包含“未知”的简单证据;最后,用简单证据组合规则进行证据合成,求出识别结果。经过数字算例验证,该算法既能处理冲突证据又能减少证据合成时间。  相似文献   

6.
[针对D-S证据理论无法解决证据冲突和基蝴率分配函数的微小扰动使融合结果急剧变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证据理论融合算法。该方法首先求出了证据距离得出相应的证据冲突,然后给出描述证据间相互支持度的模糊矩阵,并依次来研究不同情况对融合数据的影响,进而说明改进的融合算法的有效应。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现代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有力遏制刑讯逼供,有效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我国两高三部委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勋(以下简称俳法证据排除规定》),确立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新的证据规则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本文旨在借鉴世界各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基础上,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进行探讨,发现其突破和不足,对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强化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弱化和规范了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职能,体现了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当事人主义;其设立举证时限和证据交换的规定则深化了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并促进了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以其证据能力与证据的证明力为核心,建立了较完备的证据证明规则。  相似文献   

9.
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零口供”“零直接证据”的现象,本文分析柏景湾爆炸案来证明间接证据可独立证明案件事实,通过间接证据的组合链接认定案件事实,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得出证明结论,有高度盖然性,推理出唯一性的结论,既节约诉讼成本,又提高诉讼效率,有力地打击犯罪,弥补间接证据链条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10.
司法实践中,常出现“零口供”“零直接证据”的现象,本文分析柏景湾爆炸案来证明间接证据可独立证明案件事实,通过间接证据的组合链接认定案件事实,运用逻辑推理和经验法则得出证明结论,有高度盖然性,推理出唯一性的结论,既节约诉讼成本,又提高诉讼效率,有力地打击犯罪,弥补间接证据链条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11.
证据合法性指证据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主要包括:取得证据的主体符合法定要求,证据形成程序符合法定要求,证据形式符合法定要求,证据内容符合法定要求,证据运用符合法定要求。其中,收集证据主体合法、程序合法等关于证据来源合法性的规定,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也是工商行政执法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的。【案例】省D市工商局于2002年月日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内容大体如下:李无任何合法手续,于2002年3月份,冒用中国SJ进出口公司名义,从香港进口295吨聚酯短纤,在内地销售。其中,2002年4月销往D市纺织印染厂4…  相似文献   

12.
冯舰军  ;韩伟  ;冷英杰 《商》2014,(35):149-149
本文以审计证据相关性为研究对象,详细剖析了阿伦斯审计证据相关性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对审计证据相关性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黎 《消费导刊》2014,(5):217-219
《刑事诉讼法》修订后,第五章“证据”方面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将原来的七种法定证据种类,调整为现在的八种。这一变化是基于司法实践中新的证据种类不断出现所进行的“亡羊补牢”式的调整,但是仍未跳脱我国一直以来沿用的证据法定种类“封闭列举式”的规定,其划分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本文通过对中外法定证据种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提出我国法定证据划分标准应统一的初步观点。  相似文献   

14.
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都以调取、收集、运用证据为前提,对行政执法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关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在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正确理解《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的相关内容,提高依法行政和积极行政的执法水平,提高工商行政管理的效能。行政执法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同属法律意义上的证据。行政执法证据,又称行政程序证据,或简称行政证据,是指行政机关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而调取、收集、运用的用以证明待证事实的证据。例如,在工商行政处罚程序中用以证明合同当事人利用合同侵占、损害国有资产的证据,在企业注册登记中用以证明注册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电子证据取得了较大程度上的发展,为网络纠纷的解决做出了贡献,本文主要针对电子证据与网络保全证据公证进行一定程度的研究与分析。对于电子证据来说,它与传统证据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它的缺陷为阿络保全证据公证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何浩  陈红光 《商》2014,(9):154-155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民事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材料,民事诉讼制度离不开证据制度,民事证据制度是民事制度的核心和灵魂,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这就需要人民法官在民事审判中充分行使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本文结合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现状,从民事举证时限、事实认定及举证责任分配等角度分析法官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体现方式以及探讨如何行使和完善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商》2013,(18):216-216
刑事诉讼对证据进行审查的三大环节为: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刑事审判。这三个环节是刑事诉讼的三大关键环节,对刑事诉讼活动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这三个环节对证据进行的审查也就尤为重要。2013年1月1日新实行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证据方面进行了较的大改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刑事证据制度。但是对于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刑事审判这三个阶段的证据证明标准的规定不够明确,应当细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14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首次将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一种形式入律,此后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和正在修订的行政诉讼法,进一步赋予电子数据独立的法律地位。但现行法律格局赋予电子证据三种地位,即两个证据规定的视听资料说,新刑诉和新民诉的独立证据说,合同法的书证说,电子证据的法律定位并未统一,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仍未明确,影响电子证据取证、认证、举证适用规则的建立和造成司法实践中对电子证据运用的混乱。因此进一步研究电子证据的概念和法律定位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汪晶 《商》2013,(19):272-272,260
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这一规定使得争论已久的电子证据成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取得了法定的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检察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办案工作中发挥电子证据的积极作用,做好新刑诉法与检察工作的对接,成为了摆在检察干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北京市工商系统办结涉网案件925件,同比增加了50%;罚没款1487万元,同比增加了24%。可见近年来涉网案件急剧增加。而2007年10月1日新施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第23条也把“计算机数据”增列为证据的一种,表明电子证据越加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子证据的作用,完善涉网案件的证据链条,从而支撑整个行政案件的合法性,也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