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万科     
王石 《商界》2006,(4):1-1
之前我总是宣扬诚信,现在总是说万科要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万科发展20多年,做房地产18年,从做企业的角度讲。万科是成功的。但是,相比国际上的企业,我越来越觉得万科应该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去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从暗合企业公民到主动追求企业公民,万科有一个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洁  张佳佳  王瑞蓉  王娜 《消费导刊》2013,(12):100-100,102
我们身处一个资源有限甚至稀缺的世界,而政府的关键职能就是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并为公民享有和利用资源创造一个保障性环境,向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创造公平、维护公平、促进公平,是公共服务与生俱来的独特使命,也是服务型政府的核心价值诉求。而服务型政府为公民提供服务的衡量标准主要体现在政府如何公平高效地为人民服务、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本文立足于公平的视角,浅层探析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期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衡量一个国家消费者的权利体系是否完备,固然要看一看它的成文法律,但更重要的是要看一看它的宪法是否全面地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公民的权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的权利会不断更新。而法律的制定总有一个相对滞后的过程,有时候公民的基本权利还来不及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还有的时候法律与法律之间关于公民权利的表述不相一致,甚至在有的时候法律上对公民权利的限制违反了宪法上的基本规定。所以,我们在保护消费者时,既要依据现行法律规则,认真梳理消费者的权利,同时也要站在宪法的高度,对法律…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开始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日益深刻的影响。但是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较之西方发达的公民社会还有很大的距离,还不能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与党政官员对公民社会的态度有关,认为它会危急到社会的团结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与我国在关于公民社会的法律、法规方面不健全所造成的,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是我们现在必须关注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5.
公民文化具有提高公民素质、消解社会矛盾、化解冲突的功能,因而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客观而积极地看待公民文化对于社会和谐、社会稳定的作用,对于培育公民文化、促进公民社会成长,积极促进生产关系改革、实现社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民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公民文化的发展会对既有的生产关系提出变革要求,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王石 《三联竞争力》2007,59(1):30-30
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到北京首次领取“企业公民”奖项时,发表了一句感言,我说对我来讲“企业公民”这个词很陌生,但是万科却站到了最佳企业公民的领奖台上。的确,万科本身的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观与企业公民的要求不谋而合。在万科对“企业公民”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做企业公民该做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郭红海 《消费导刊》2012,(4):113-113
社会治安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公民共同参与维护。面对人们对社会治安的关注越来越高,对治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就要不断探索公民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工作的途径,满足公民社会背景下公民对社会安全与稳定的多元化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治安管理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的兴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共青团具有强烈的公民社会组织属性,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社会组织。本文在分析我国公民社会发展及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共青团社会职能面临的新挑战,从而提出共青团如何更好地强化社会职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观的发展及内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企业公民”被用来描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首先回顾”企业公民”的发展历程,然后对”企业公民”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进行辨析,最后通过对”企业公民”理论当中不同的”企业公民”理解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公民”内涵进行了更为全面的阐述。关键词:企业公民社会责任辨析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当中,“企业公民”被用来描述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行为,这一术语将企业与“公民”结合起来,比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其他词汇如企业责任、商业伦理、企业治理等能更直接地对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积极地描述。然而,术语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不同理解,使人们对于术语的内在含义难以达成共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企业公民”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内涵是什么?与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有何差异?本文力图对此做出阐述,以期有益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当中对”企业公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时浩强 《商》2013,(10):176-176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政治生活也在不断地向民主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有意愿参与到我国的政府决策的过程中来。因此,我国公民的参与也成为了我国政治民主以及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对我国政府决策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不仅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途径,也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建设,最终可以促进我国政府顺利、科学地执行决策。本论文针对了我国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动力与现实阻力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了我国公民参与政府决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9)
公民参与作为民主行政的一个重要标志,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要求,能更好地体现公共管理的民主性、服务性、透明性和有效性。广泛的公民参与可以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它是现代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主要从公民参与的方面来谈公共管理,强调公共管理必须要有公民参与,阐述了这种管理的价值意义,现实存在的问题以及促使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依  梁龙 《现代商业》2013,(15):275-275
微博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渠道,是社会舆论监督的新平台,增加了公民对政治的关注度,强化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同时,我们也觉察到微博在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因而,政府和相关部门、公众人物、网民都应各自肩负责任,积极地为微博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积极作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透明化时代,透明的界限背后蕴藏着公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公共利益与公民隐私权的博弈。在网络时代,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棘于的难题。谁来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公民的信息安全当然要靠人们自己去保护。一方面,人们需要有知情权,需要网络监控与曝光来维护公共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在这个无处可藏的世界之中,保障我们权利,呵护我们的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下公民参与已经成为公民的一种普遍性和广泛性的行为,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政府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法制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市场成为福特汽车公司全局的一部分,当那里的员工成为福特全球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就不再仅仅把自己视为在这个国家做生意的外国公司。我们更把自己当作那个国家的“企业公民”,一个具有国家感和责任感的公民。  相似文献   

16.
口岸情报     
《中国海关》2004,(9):47-47
区港联动国家队大扩容,多哥洛美自由启动“一个窗口”工程,印尼即将出台大豆进口关税,我公民在德国机场受阻时应注意事项,进美国的免签国公民10月起需持新机读护照  相似文献   

17.
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公民体育健身运动的快速发展,但在公民健身过程一些现实问题影响了公民健身运动的发展,表现在体育锻炼器材滞后且数量不足,健身场地建设迟缓,缺少指导教练,制约公民健身运动,本文通过走访,对下城子镇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状况、健身设施种类及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台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创新性地推动企业公民理念与实践的发展?这成为摆在我国企业面前的一道时代命题。12月2日,“2012第八届中国企业公民年会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由中国社工协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围绕企业公民的“传承与创新”,与会企业、政府等各方代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作为社会形态的一种存在形式,是政治文化范畴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核心内容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在我国传统社会中,臣民意识是占主导地位的,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臣民意识也随之被公民意识所取代,进入了中国人民的政治意识。本文探讨我国从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整个发展转变历程对于提高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