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洪波  陈洪涛 《农业经济》2007,(4):F0003-F0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将今年7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宣传贯彻和实施落实工作,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有关组织,应依照法律规定,各负其责,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自2007年7月实施至今已近8个年头,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合作社的发展。2008年以来,每个月注册1万家以上。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8.88万户,实有入社成员数9227万户,占总农户数的35.5%,为连接小农户和大市场作出了重要贡献。合作社致力于解决那些一家一户农民办不好、办不了、办了不合算事情,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十八大报告  相似文献   

3.
关于促进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以来,上海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今年6月份止,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665家,成为本市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地位、财产归属及责任承担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界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范围,并赋予了其法人地位.该法第二条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该条的规定,廓清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边界,使之与公司、合伙企业等经济组织区别开来.同时又指明了它的性质是: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样就解决了现存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名称多样、性质各异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民增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推行和不断完善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据统计 ,1978年— 1997年 ,全国农民年均纯收入增长 8%,特别是 1978年— 1984年 ,农民的人均收入连续 6年大幅增长 ,最高增幅达到 15 6 %。但自 1985年之后 ,农民收入增幅开始下降 ,从 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 9%,下降到 2 0 0 0年人均纯收入增幅 2 1%,如果考虑到地区间不平衡 ,有些地区的农民收入甚至是负增长。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1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  相似文献   

6.
《上海农村经济》2007,(1):38-4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7.
(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第…  相似文献   

8.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与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矛盾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它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对农民专业作社的调研来解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2006年颁布、2007年实施的。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民合作的范围逐步扩大、类型日益丰富,合作社呈现多元发展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难以适应当前合作社发展的需要,一些成功经验需要上升为法律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势在必行。就法律修订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增加新的内容,完善现有制度,加强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续上期) 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四章规定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机构.根据该章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常可以有以下机构:成员大会、成员代表大会、理事长或者理事会、执行监事或者监事会、经理等.  相似文献   

11.
一、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重大意义 农村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确立了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即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户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也因此确立.但是,由于经营规模小、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在商品生产和经营中遇到很多困难,因此,组织起来共同面对市场风险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分散经营的农民的必然选择.其中,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棉花长期处于产不足需,供求缺口巨大的形势下,推进产业化经营是我国棉花产业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而棉花合作社则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只有夯实这一基础,才能确保棉花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去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施行,为棉花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棉区应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棉花合作社,进而推动棉花产业化经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专业合作社这种市场主体,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型企业组织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这是继实行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农村改革中又一项重大的体制变革和制度创新,对八亿农民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从2004年到2014年连续10个中央1号文件都提出要培育和支持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这是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性安排,把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2008年,江苏省金湖县委出台《关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明确简化登记手续、减免有关费用、落实优惠政策、安排扶持资金等扶持措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和省委又先后召开了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对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为努力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水平,江苏省金湖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农委、农工部和镇政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他们对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金湖县政协及县政策研究室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一些粗浅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7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三周年的日子。这部法律,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概念和市场法人地位,是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运而生的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第一部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在中国农村经营体制变革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里程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10月31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57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项新的农业企业组织制度的诞生,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为了满足读者的相关关注,本刊约请参与该法起草工作的专家对该法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农村财务会计》2007,(9):16-20
三十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监事会成员是如何产生的? 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理事长、理事、执行监事或监事会成员,由成员大会从本社成员中选举产生,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本社章程的规定行使职权,对成员大会负责.  相似文献   

18.
《农村财务会计》2006,(12):23-23
本刊讯 新华社消息,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案室负责人10月31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充分征求了农民的意见,突出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和农民对合作社的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9.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呈现异质性、多样性的特点。2013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农民合作社是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是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2014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  相似文献   

2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是一部关系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法律,它增强了分散的农民家庭的市场经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利益。该法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尽快了解这部法律,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专业合作处鞠传莲副处长就有关问题作出解答。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