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满足外资银行正常业务发展需要并有效控制短期外债规模。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关于2005年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指标核定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研究》2004,(7):54-55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6月26日实施。《办法》扩大了境内外资银行业务范围。外资银行向境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对外资银行外债范围和额度管理作了重新界定,对外资银行未来经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首先就该办法对外资银行经营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也对新外债制度下外资银行如何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政策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5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颁布了《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这是国家因应新时期形势变化、加强外债管理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国家对中、外资银行从差别化管理走向同一标准管理的一个步骤,也是我国银行入世承诺的一项具体行动,将为境内中、外资银行搭建起一个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政策平台。  相似文献   

5.
随着外债统计口径的调整及我国逐步对外国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我国现行外债管理方式的改进势在必行。本文从外资银行外债项下资金运营情况入手,针对现行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调整外债管理政策,将监测的重点从外资银行外汇资金使用的管理转向外资银行自身外债流出入的管理,以实现统计与管理政策的协调。  相似文献   

6.
一贯强调服务与管理并重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对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政策调整问题上秉承其一贯作风,继7月2日和5日,外汇局先后在京津两地邀请当地外资银行进行座谈之后,8月27日上午,在北京华融宾馆二层的会议室.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再次邀请各地外资银行代表汇聚一堂,听取外资银行对《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出台后政策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27日,《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的出台一下子吸引了众多的眼球:外资银行关心借外债是否像过去一样便利,外汇贷款是否仍能结汇,中资银行则关心对中外资银行是否真正实现了一视同仁;外资企业关心向境内外资银行借用外汇贷款是否仍受限制,惜外债是否还是不需审批;中资企业贝Ⅱ关心与外资企业是否享受同等的待遇。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汇管理》2005,(4):30-31
2004年外债指标管理虽然经历了一段颇为不易的政策解释过程,但监管机构的决心和目前市场环境下指标管理的必要性.使得外资银行对该政策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主动配合的过程。2005年短债指标的核定方案切实考虑了外资行的合理需要.在一系列充满诚意的沟通之后.《通知》既有助于加强和改进境内外资银行短期外债管理.又满足了外资银行正常业务发展需并有效控制短期外债规模。  相似文献   

9.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确立了通过主报告行直接申请和注册地外汇局分支机构逐级转申请两种外债申请模式,根据既往管理经验,它们分别在公平配置与规模控制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主报告行申请制虽然可以较为容易地达到有效控制外债规模的目的,但却面临如何在各分行间公平分配外债指标的问题。在控制外债规模的要求下,如允许外资银行在系统内调配指标,不排除指标集中投放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情况,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占西部落后地区的外债资源,不利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0.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出台后.本刊第七期及时组织了相关专题。事隔两个多月.中外资银行有何反映?各相关管理部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外担保管理依据的是1996年颁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和随即出台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及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的多次调整,特别是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改革后,目前的对外担保管理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管理的需要,亟待完善和修改。  相似文献   

12.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犹如一粒石子,自投出之日起便荡起层层涟漪。为此本刊就这一业界关注的问题及时做了两期相关报道。时隔三月。政策效应如何?未来存在何种变数?如何应对?这都是本期“专题纵深”力求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资银行在华展业限制的放宽,现有外债管理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二线”和“一线”两个外债管理方案及其实现条件、管理效果的分析,提出对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实行“一线”管理的中期政策调整方案,其对外负债实行总量控制,对内放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外债形势与外债管理政策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中国外汇》2006,(9):69-69
上海外债总量占全国的份额长期在10%以上,政策重点调控的外资企业和外资银行外债所占比重更为突出。近年来,上海外债总的特点是外债规模和短债比重都持续大幅上升。2004年的外债余额同比增长高达75亿美元,增幅40%。2005年继续增长70亿美元,增幅27%;其中短债增加51亿美元,增幅36%,年末短债占比达59%。从更长的时间看短债规模上升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企业借外汇贷款结汇的动机明显增强。这反映在上海市外债结汇呈现大幅增长态势。2001年全年外债结汇才数亿美元,2002年这一数字已接近十位数,2003年在2002年基础上差不多又翻了一番。其中,境内外资银行发放的贷款结汇比例超过18%,2004年一季度这一比例约为30%,在2003年10月至2004年3月全部外债结汇中境内外资银行外汇贷款结汇占比超过40%。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外资银行在华展业限制的放宽,现有外债管理政策的适应性调整势在必行.本文拟通过对"二线"和"一线"两个外债管理方案及其实现条件、管理效果的分析,提出对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实行"一线"管理的中期政策调整方案,其对外负债实行总量控制,对内放款按照国内外汇贷款管理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外债管理政策调整对外资银行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因此政策调整的进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办法》自2004年6月26日实施后,在渝外资银行以贸易融资为突破口,中资银行加大外汇贷款营销力度,业务发展明显加快,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9.
短期外债出新政,金融机构短债规模总体“渐进缩量”一半左右,手笔颇大。但细细研读,总还是“东边日头西边雨”。一般而言,客观环境的变化是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那么此次短期外债调整,彰显出目前我国怎样的外债管理脉搏?又对广大中、外资银行产生哪些中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天津市外资银行离岸业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境内外资银行外债管理方式的改革对外资银行离岸业务管理模式的影响,深入分析了当前外资银行离岸业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