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丽 《新智慧》2004,(8B):73-74
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错误的财务报表表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9号对其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其内在涵义一方面是委托单位的会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产生的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2.
一、风险和工程审计风险的含义风险系一种可能性与不确定性,是指特定事件、措施或行动对特定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或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工程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工程项目存在错报或有重大缺陷,或者是被审计单位工程投资管理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存在重大漏洞或未被有效执行等,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因种种原因未能发现,且发表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二、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工程审计风险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项目本身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弄虚作假或工程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项目并不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弄虚作假或工程管理无弊端和无漏洞的风险。也就是说,工程审计风险的产生是客观存在和主观运作的共同作用。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①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②审计时间滞后,审计方式、方法陈旧;③内部工程审计所处的审计环境不佳,具体表现为法制不健全、审计对象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差;④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较差。三、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加强工程投资内部审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  相似文献   

3.
朱艳 《新智慧》2002,(3):36-36
初步审计策略是指,注册会计在审计计划阶段对某个或某组重要认定的审计方法所作的初步判断,即根据审计计划所确定的审计范围,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价,决定是否进行符合性测试;决定实质性测试是否进行抽查;根据重要性原则,决定子公司和联属公司的审计方式是采用重点审计还是采用一般审计审阅会计报表;是否实施预审等等。  相似文献   

4.
一、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特征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是指,在对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事项进行审计时,注册会计师未能察觉出对财务报告具有重大影响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存在重大的错报、漏报情况,从而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项目的审计风险而言,它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1.必然性。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尽管可以被认识和控制,但是不能被完全消除。例如,在关联方交易审计中常采用抽样技术,而不进行全面检查,这必然会导致样本和总体特征之间出现偏差。而且,注册会计师对适当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的职业判断也可能出现偏差。可见,通过对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遭受损失的程度,而不可能完全消除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2.复杂性。影响并能改变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因素众多而复杂,难以准确计量。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同其他审计风险一样,也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方面构成,其中需要评估的是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在关联方交易中,影响这两种风险的因素很多,注册会计师对各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我国逐步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并对此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程序。这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审计范围与专业能力外延扩大、建立分行业数据库和软件模型、要求审计程序前置化、注重运用分析程序、全面运用内部控制、根据客户规模选择不同的审计模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林 《新智慧》2004,(9A):44-45
一、电算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问题 1.电算化环境下,无纸化数据和无纸化交易减少了数据的重复输入、重复处理,也使会计处理程序化。业务发生后只要业务人员执行相应的功能.会计人员不再填制凭证就可以直接记录到相应的账户上.系统的内部控制更多地依赖自身的实时控制。于是,数据的可靠性、原有纸制审计证据的减少、内部控制体系(会计处理及业务处理流程)的变化成为内部审计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产生入手,分析了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导向审计。而重大错报风险导向审计结合了经营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优点,最贴近审计的目标,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一样,同样存在审计风险。本文从分析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特征以及当前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审计师能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恰当分配重要性账户,就能较好的控制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否则,将降低审计效率,增加审计风险.从对审计重要性内涵的解析开始,本文着重论述了审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恰当处理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关系对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应用的作用,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希望会对加强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审计重要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错报的严重程度.重要性水平是一种职业判断,取决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过去执业中所形成的惯例和经验.注册会计师既不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也不可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如果定得过高,虽然面临的困难较小,审计成本较低,即检查风险较小,但影响报表使用者决策的错报往往没有查出,导致使用者决策失误并发生损失,从而引起诉讼.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虽然可以将影响使用者决策的错报都查出来,不会被起诉,但由于需要查出的错报太多,因此会发生较多的审计成本,降低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确定审计程序和评价审计结果时,如果审计师能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恰当分配重要性账户,就能较好的控制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否则,将降低审计效率,增加审计风险。从对审计重要性内涵的解析开始,本文着重论述了审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及恰当处理重大错报风险与检查风险关系对提高审计重要性水平应用的作用,并相应的提出了一些有益建议,希望会对加强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西方审计学术界提出的审计模式,在西方注册会计师(以下简称CPA)审计实务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西方内部审计界近年也开始关注这一能弥补制度基础审计缺陷的审计模式,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版《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入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在我国,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讨论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做的工作表明,在CPA审计领域有逐步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意图;在我国内审领域,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3年出台的《内部审计准则》规定,我国内审的工作范围仅限于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同时关注内控风险,这表明我国内部审计领域还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的打算。本文拟将风险导向审计究竟是否适合我国CPA审计实务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并促进了网络审计的发展,审计的理论要素从范围内容都产生了深刻变化;电子商务下的网络审计不仅面临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而且也面临一系列新型的审计风险,诸如不留痕迹的数据篡改、计算机技术性信息丢失和网络系统内部控制不严等,都需要加强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发生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银广夏事件”等都涉及了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问题。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针对审计项目做出的审计结论因偏离实际情况而承担相应责任和损失的可能性。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社会、经济、法律环境等外部因素有关,又与审计人员自身的思想学识、道德文化、专业水平以及审计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管理体制等内部环境因素有关。因此,要降低审计主体的审计风险,就必须正确识别和估测审计风险,正确地判断其发生的概率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结论的公信力,从而推动我国的独立审计事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审计风险是指在特定的主客观环境下,在特定的时期、空间内,由于CPA对会计信息中存在严重错报漏报和公允表达的情况下,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所引起的并给审计主体带来审计失败的现实损失和潜在损失。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隐蔽性与可控性、偶然性和时间的随意性、必然性、超然的全过程性以及可转换性、利害双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涡报和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给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审计风险。如何进行防范和应对就是要慎选客户并进行客户风险评价,慎重地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地确定会计报表的审计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异常情况,提高项目经理的专业素质,强化项目经理的风险意识,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风险控制制度、慎重出具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8.
内部审计因牵制因素较多而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某种原因对审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辨别不清或发现问题而未揭露,从而使审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风险。防范内部审计的风险,必须标本兼治。主要防范措施有: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审计业务培训、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审计过程监督、强化新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市场日趋开放,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手段越来越多,因而引发的审计案例层出不穷。其中,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的案例数量很大,是重大错报风险的集中地带,也是注册会计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亚星化学、紫鑫药业、北生药业等企业关联方交易审计接连出现问题,且经统计有相当比例的关联方交易审计案例出现在近五年。在此大背景下,文章针对企业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进行具体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公允性是指会计报表没有重要的错报,或说会计报表不存在引起报表使用误解而作出错误决策的错报;会计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是判断会计报表公允与否的标准;我国会计报表审计的目的应该选择公允性,同时应修改《独立审计准则》中发表无保留意见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