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青海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马洪波(中共青海省委党校西宁,810001)青海是一个资源型省份,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是青海经济发展的方向。但因青海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不仅要发挥地方积极性,还必须积极争取中央扶持,形...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资源开发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资源开发,积极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振兴青海经济的希望所在。”柴达木盆地是我省资源开发的主战场,回顾这一地区资源开发走过的历程,总结基本经验,探讨加快开发的途径和对策,对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实现全省跨世纪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青海是个资源大省,而柴达木盆地则是全省资源最丰富的地方,素有‘“聚宝盆”之林。自50年代拉开序幕以来,柴达木资源开发大体经历厂以下几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53-1957年):资源勘探全面展开,资源开发开始起步。1953年,国家投入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对青海盐湖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详细介绍评价标准、评价等级、评价结论,明确盐湖资源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踏进21世纪的门坎,面 对未来、面对全国经济发展 战略的大调整,我们祈望已久的机遇即将给百业待兴的青海带来希望。高原人的认识也开始把发展经济的目光,由原来的农牧业自然经济转向以开发资源为主的经济领域。这一认识既符合青海的客观实际,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总体要求。 一、青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众所周知,青海是一个资源富省,盐化工、石棉、水电、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农畜产品、中藏药材和旅游等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难以估量,到目前全省已探明井发现的各类矿产资源有125种,其中…  相似文献   

5.
青海作为资源大省和经济穷省,其经济特征不适宜搞大规模产业,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青海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这是符合青海实际的、符合资源禀赋特色的、符合社会发育程度的、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实现青海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青海省的特色经济所依托的就是丰富的、独具特色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青海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再生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盐化工业资源精细化开发缺乏。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低,部分产品开发如盐湖提锂、氯化镁利用等尚未解决产业化所需的技术问题。盐湖资源分布广,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规模开发的需要。运力紧张也制约着盐湖化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7.
赣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优势 1.资源条件优势明显。钨、稀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赣州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誉,是离子型稀土的主产区,已探明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83.82万吨,保有储量45.69万吨,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40%;钨矿已探明储量114万吨,保有储量49万吨,约占全国保有储量的39%。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经济日报》1998年10月22日、26日、28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记者阵晓峰、李雅萍采写的“源头经济看青海”三篇系列报造,从江河源头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下游地区与源头地区的经济合作等方面,就“源头经济”的内涵、发展“源头经济”的意义及思路,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本刊推荐这3篇报道,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不少有益的启迪。江河之水青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黄河之水青海来。不仅如此,长江之水也由青海来。为有江河青海来,青海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经济小省,而成为一个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海是具有世界级高原特色的旅游资源大省和富省,是中国旅游业发展向西部转移的一个重要后备资源基地和新的增长极:但青海也同时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竞争力在全国处于后进状态。青海旅游业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知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旅游业要成为青海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就必须提高竞争力。研究青海旅游业竞争力的成果很少,仅有几篇“豆腐块”式的论文,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战略是决定经济能否实现加速起飞的关键因素。要促进青海经济的加速起飞,一方面应赋予资源开发更为广阔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1.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对劳动剩余经济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有多人对二元经济理论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也不断提出挑战,这些修正、补充和挑战使劳动剩余经济更为丰富和完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是典型的劳动剩余经济。经济研究者一致认识到,科学地开发我国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所谓剩余劳动力资源包括城市的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资源。据有关研究资料,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占社会总劳动剩余量的68%,这说明,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的研究在我国劳动剩余经济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即是根据这一前提,在调查了海东地区部分乡村后,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的状况及其转移途径进行了一次小范围区域性的微观研究,以期为该问题的宏观理论研究和宏观决策提供一些微观解剖证据,并提醒各级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在青海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青海农村经济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真正增长。  相似文献   

12.
鲁明功 《产权导刊》2013,(11):57-59
在当今国际竞争中,地方文化及旅游作为一种竞争软实力越来越被地方政府重视。2013年以来,各省通过不同方式加大对各自旅游资源的包装策划和挖掘。青海作为多民族省份,生活着回、藏、撒拉、土、蒙古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原创性为青海的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提供了无尽的资源,热贡文化作为藏文化海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历来被各界称道,如今青海的热贡文化已成为当地藏族人民和艺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都兰地域拥有一份穿越3000年时空的独特而深厚的文化资源。对这份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发掘,就是对中华文明的进一步传承和认知,有利于壮大青海的软实力和促进“文化青海”的构建。而借鉴“敦煌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创立“都兰学”,就是传承认知这份文化遗产的心经之途。本文试就此方面谈点一得之见,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14.
青海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察尔汗盐湖是一个巨大的无机盐宝库。盐湖资源是我省的优势资源,开发盐湖资源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从“七五”开始到“八五”期间,察尔汗盐湖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一、青海教育发展状况青海地处高原,是祖国西部一个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人少地广,且又资源丰富、尚待开发的多民族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科教兴青”战略作为青海发展的首要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各级各类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青海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期,在黄河水电资源开发上实施了龙羊峡、李家峡、公伯峡等一批大中型水电项目,对加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步伐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青海黄河沿岸的水电开发存在着有损和忽视当地农民利益的现象,一部分农民因水电建设失去耕地致贫,形成现代化的水电站建设与当地经济基础和社会发展落后的大反差,不利于黄河沿岸各民族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去年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和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青海旅游名省目标要求。针对我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旅游资源特点,如何利用我省独特自然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致力打造我省在全国乃至世界级独具特色精品旅游品牌,塑造全新的青海旅游名省形象,使我省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朝阳产业,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青海天然气、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且分布集中,是优势矿产之一。截止2007年底,全省天然气资源量达到25000亿立方米,为我国陆上第四大气区;煤炭保有资源储量49.08亿吨,主要分布于海西地区。从资源条件分析,我省特别是海西地区具备发展大规模甲醇工业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改变青海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改革,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海西是青海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资源开发和推进工业化的重点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业已形成的工业基础及外部配套条件,逐步构建起海西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资源综合开发、有效利用和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是摆在全省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国家选择海西柴达木地区作为循环经济试验区,探索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产业布局、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和环境成本的前提下,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和改造产业园区的思路及对策措施,是海西在推进资源开发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一次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