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以解放初期我国在运用唯物史观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和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例,论述马克思唯物史观在我国运用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研究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则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重分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来源于黑格尔,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和继承.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的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虽然提出的时代距今已经十分遥远,但这种思想对当今全球化、现代化建设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仍具有启示作用,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通过普遍交往而达到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整体化状态,旨在研究人类在超越了狭隘民族地域界限后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论证,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在其类的区分上是劳动,人的本质在其自然属性上是其需要,人的本质从相对于群体的个人而言人的本质又在于其独特性与个性。在今天这个人的关系被逐渐物化的时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于我国当代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的代表性著作中的主要观点和论断,从而揭示唯物史观形成的开端、萌发、萌芽和初步形成过程,说明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研究历史哲学必须要回到历史哲学的开山祖师维柯那里,维柯的历史哲学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基督教的阴霾,开创了历史哲学的新局面。马克思肯定了维柯关于历史观的合理观点,对于他的史学思想持批判继承的态度,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批判蒲鲁东《贫困的哲学》而写成的一部论战性著作。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分析马克思《哲学的贫困》过程中,解读出了马克思主要针对蒲鲁东颠倒地理解经济范畴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形而上学地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唯心主义地理解社会发展动力三个方面的批判。从马克思对蒲鲁东这三个方面的批判过程中,进而可以看到《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与政治经济理论分界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是研究人的本性。以人为本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与核心内容,同时也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坚持唯物史观及其基础上的价值观是我党把"以人为本"作为自己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这也是现代唯物史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雷珍 《现代企业》2009,(11):48-49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涉及到的不只是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而且是解释国民经济运行的理论基础。当前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民经济总量与结构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需要运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来进行剖析,需要从马克思的理论寻找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现代唯物史观不仅是面向历史的,更应该是面向实践和现实的。社会治理过程中重视唯物史观,是由其自身科学性和历史发展的现实决定的。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本身也离不开唯物史观的指导。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唯物史观思维、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才能化繁为简,破解当前社会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2.
陆昱 《企业导报》2010,(2):264-266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实践运用,并在新时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动力。  相似文献   

13.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的继《神圣家族》之后的第二部著作。该书从1845年春开始酝酿,到1847年春全部完成,前后花了约两年时间。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这是一部划时代的论著,马克思在该书中首次详细全面地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它标志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正式形成,标志着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过去的哲学信仰、与旧哲学实行了彻底的决裂,也预示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想在理论层面完成论证。本文拟对该著作共产主义论证部分进行粗浅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熊念 《中外企业家》2013,(2S):251-25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运用唯物史观,在详细地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即"两个必然"的著名理论),进而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原理我们正确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真正做到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大力发展民有经济;民有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民运用所拥有的经济资源从事经济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收益的一切经济形式;民有经济的本质是马克思主张建立的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社会主义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其实质就是承认所有的人都拥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使所有的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向人们昭示一个政党的历史命运并非自生自灭而是社会历史选择的结果选择的根本标准是三个代表特别是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获得社会变革中的历史正当性这是当前深入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留给人们最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首先马克思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思想体系第一次确立了生产力标准马克思在概述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时明确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必须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来解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  相似文献   

17.
正自改革开放以后,马斯洛关于人类五个需求层次的理论开始在我国流行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尤其是企业管理员工的理念。然而,作为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国家来说,始终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去解剖、分析和辨明包括马斯洛理论在内的各种新进的西方理论。本文意在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8.
宋媛 《活力》2005,(8):53-54
《共产党宣言》言简意赅地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新世界观,以唯物史观说明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在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阐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相作用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旨在综述学界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绝不可能把一百多年前写的这部“圣经”,用来寻找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现成的教条式的“答案”,也绝不应当各取所需,从这“圣经”中断章取义地来搞实用主义.而是应当融会贯通马克思《资本论》和有关著作的经济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运用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求我们创造性地运用它来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的体制改革中的新问题.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建设经济体制上,敢于在理论上有新发展,有新突破,来作为基本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其早期著作中,多次提到"直观"这个词,但是其涵义却有所不同.本文通过运用黑格尔的"直观"所具有的整体性,从而解析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直观"的不同涵义之间的转换,并进一步剖析这种涵义转换出现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