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尽管我国对耕地保护出了一系列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几年来耕地还在减少,而且粮食也在减产.因为工业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必然要占用耕地.为了保证粮食的安全,应加强对耕地的优化利用:即耕地的集约利用、规模经营、计划利用,来提高耕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人均粮食的占有量.  相似文献   

2.
自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以来,土地的经营规模问题倍受青睐.但不少同志并未能正确地把握规模经营的内涵,实践中往往把规模经营与集中耕地等同起来,一提规模经营就在扩大耕地和发展种植业上做文章,致使规模经营的路子越走越窄.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经验表明,规模经营决不是某一生产要素的简单的合并和集中,而是各种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结合、互为作用的结果,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多种规模要素综合发展的过程.故现阶段的规模经营实际上是农业综合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3.
耕地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耕地资源开发将使这些价值全部丧失,如果这些价值不能得到合理补偿,必然会对耕地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而在当前政策体系中,耕地资源开发中的耕地价值并没有得到合理补偿,这也是我国当前耕地过度流失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耕地资源的配置效率,避免耕地过度流失,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耕地价值得到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4.
耕地流转后,规模经营的耕地产权拥有性质、生产组织方式和耕地使用的监督主体构成发生改变,规模农户的农药、化肥等短期投资随之改变,最终引起耕地面源污染的变化,本文利用湖南省资兴市的田野调查数据对这一影响机理进行了的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调研地耕地流转之后规模经营农户的收入高于自家地种植农户,耕地流转市场化程度较高;由于种植方式和种植作物的改变,转入耕地面源污染总体高于自家地,但随着转入地经营权稳定性的增加,规模农户会更愿意主动保护耕地质量以保证长期经营。最后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分析,提出由于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致使耕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导致耕地比较效益低下,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提出为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应该建立合理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价值标准、面积标准和配套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两田制"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冲破"均田制",实行土地相对集中的一种土地经营制度,也是土地规模经营的一种具体形式.从实践看"两田制",县体作法有四种:—是"口粮田"按人均划,"责任田"办合作农场,按劳承包,联产计酬.二是"口粮田"人均一份,"责任田"实行租赁,有能力的多租,反之少租.并规定企业领导人、"八大员"、民办教师、主要村干部不租耕地.三  相似文献   

7.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8.
本文围绕"城市化节约土地"这一命题展开,通过对城市化率、耕地规模经营率、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四个指标相关关系的计量分析,证明规模经营率可促进城市化率;粮食产量和城市化率无显著关系,耕地面积的绝对数量和粮食产量由于占补土地质量不对等以及规模效应的存在,不存在显著关系.因此,耕地保护指标不能是静态的,而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9.
张凤荣 《中国土地》2012,(10):27-28
自1998年《土地管理法》规定实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以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土地开发整理,补充了大量耕地,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由于受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和开发整理资金不足等限制,也确实存在着"占优补劣"的问题.为此,国土资源部不断下发文件要求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并通过规划设计审查、施工监管等措施来保证补充耕地的质量,但"占优补劣"问题依然时有发生.2012年8月,国土资源部再次下发了《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利用上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的有关建议.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统计数据分析法.研究结果基础设施用地在建设用地中占有很大比重.对耕地保护影响较大;基础设施整体发展落后,用地集约程度有待提高.研究结论通过分析中国基础设施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提出了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需求,促进基础设施合理用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找准土地行政管理的"靶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行政管理的目标应当是建立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的机制,在保障社会消费需求(食物、纤维等产品)的前提条件下,合理、适度地转移耕地用途,最大限度地发挥耕地资源的多功能、多用途、多属性的特点,而不仅仅局限于控制耕地的转用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节约耕地,缺乏经济机制内在动力。从严从紧集中统一管理城乡土地,是需要始终坚持的大政策。对农村用地的管理和节约,是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对城乡建设用地需要在长期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下合理用地。在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接近零增长,即2050年以前,我国在耕地总量上没有回旋余地。末来我们两、三代人在耕地上坚持过五、六十年紧日子,就能为子孙后代创造更美好舒适的环境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县级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从县级层面上分析了耕地利用、保护中数量、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耕地数量减少、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高耕地管理水平等建议,以期对全国的县级耕地利用和保护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农村的调研,明确提出了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当前规模经营的现状、特点、发展环境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相应提出了发展规模经营5项思路和10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重庆市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增强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意识;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综合运用法制、经济、行政手段管理耕地资源等三项措施以及为确保这些措施落实的四项具体操作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耕地及基本农田利用限制《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对土地流转用途管制进行了严格限制。《意见》明确强调: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严禁在流转农地上建设或变相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私人会所等。×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栽树及其他毁坏种植条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耕地利用形式变化愈演愈烈,耕地非农化利用尤为突出,威胁着粮食安全。通过对耕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形式进行剖析后得出:短期和季节性耕地抛荒对粮食安全影响较小,建设用地占用对粮食产量将造成直接影响,土地流转的非粮化使粮食产量下降,而过度的退耕还林也会造成耕地面积的减少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建议建立以粮食安全为目标的生产者补贴制度,加大对规模经营粮食生产者的补贴力度;提高征地成本,严格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加强对优质农田的管控;以及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投入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湛江市农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在涌现。其发展进程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原有耕地的规模经营发展十分缓慢,而在农业新开发领域中却基本上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新格局。 为什么农业规模经营在传统农业中,特别是在原有耕地上难以发展,而在开发性农业中却能广泛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资源紧缺和耕地流失过快是长江三角洲最为突出的资源问题之一.文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不同地区20多年来(1978~2002)耕地面积变化与人均GDP增长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耕地面积随人均GDP 的增长呈显著的指数型减少, 未来5~1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耕地资源仍有较大的压力.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未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首要任务应是有效地控制耕地流失.对此,作者从土地管理政策、土地管理机制、土地利用空间重组等方面提出了实现该地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具有长期规模经营历史、规模经营案例较多且相对集中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农户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分析、分类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深入分析和检验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的实际影响,揭示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发生影响的环境条件和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