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的九条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四章 归国入仕虽然我已拥有博士头衔,但我自省迫近而立之年,我尚未就业过。我唯一的收入是一家中国报纸的稿费和替一位哈佛教授改卷每小时5角的薄酬。直到我在哈佛获得各种奖学金以前我的生活主要仍依赖于父亲给我的一笔钱。汉森老师是第一位提供我工作机会的人,可以在一所美国大学里教书。我早胸有成竹,不加思索地婉谢了他的好意。对具体就职条件不闻不问。我立志学而优则仕,要为中国出一些力。另一个工作机会来自南开大学的何廉教授。当我在哈佛就读时,该校的大部分经济学权威,包括李卓敏、吴大业等,都来吾校访问研究,与我时相…  相似文献   

2.
学校如同一台机器,成百上千的学生是机器里的一个个部件,若问机器运作的动力是什么?或许很多人认为是校领导、老师。我不否认,但总觉得大家往往忽视了他们——校职工。我们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只是两个不大的教室,但依然请了一位老师来打理。之所以尊称他为老师,因为他的确是一位朴实认真的人,岁数也不小了,总见他穿着不算考究但很整洁的衣服,灰白相间的头发也让人觉得很可靠。每次学生会用多媒体教室开会,他总能提供些帮助,教我们使用投影仪、电脑……对于他的帮助,我们总是接受得心安理得,回报也仅是一声礼貌  相似文献   

3.
北大经济学院第一例非典患者已经出院了。由于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及一位系统管理人员(其中还有一位外籍老师)和她“亲密接触”程度较高,我们都不……  相似文献   

4.
北大经济学院第一例非典患者已经出院了。由于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及一位系统管理人员(其中还有一位外籍老师)和她“亲密接触”程度较高,我们都不……  相似文献   

5.
在正式开篇之前,我先讲一个经济学笑话。一位经济学家回到了他的母校,对眼下的经济学考试题目非常感兴趣。于是,他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拿出考题给他看,让他大吃一惊的是,现在的考题居然与他十年前答的题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6.
马蔚华 《经济》2006,(6):100-100
几年前,我应邀去北大演讲,按照一般的程序,在我演讲之后要留出一些时间和大家互动,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这时,一位年轻的老师举手,我以为他要提问题,可他明确地表示要给招行提一个意见。原来他申办了招行的信用卡,按规定可以领取纪念品小熊猫,当时纪念品发完了,员工说下次再补发,可他下次去的时候又发完了。这位老师说:“这事如果发生在别的银行身上也就算了,但是发生在招行就太不应该了。”虽然此事最终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但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我曾不止一次用这个故事提醒招行的每一个员工,口碑的建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但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将它毁灭。正如本书作者卡尔森对于“关键时刻”的定义:“任何时候,当一名顾客和一项商业的任何一个层面发生联系,无论多么微小,都是一个形成印象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活在影子里     
带着沉重的悲哀,我方才告别了一位最好的朋友,他永远离我而去了。他刚买了一台电视机。 买了电视机的人,离开了活人的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影子的世界。我并不责备我的朋友。我想,像其他千百万人一样,现实世界使他感到受不了。 当然,我的朋友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完全退避了现实。相反,他却认为自己正勇敢地投身到如火如荼的现实中,把整个世界,连同世上的一切事件和人物都  相似文献   

8.
夏斌先生是我多年的领导,最近,读了夏斌先生<中国金融战略:2020> (与陈道富博士合著)一书后,使我重新认识了他——他还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战略家,一位谋篇布局的将军.  相似文献   

9.
颜夏 《经济》2005,(11):115-115
我有很多平时看起来很正常的同事,在出差时都会表现出纯属私生活范畴的怪癖。譬如我知道一位同事每逢出差住酒店,必须将房间里的电视通宵开着,并且音量必须达到一定分贝以上,才可以入睡;另一位则正好相反,睡觉时必须保证绝对的安静,此外还需关掉所有的照明。有一晚他甚至爬起来用毯子将房间的门缝堵上,理由是走廊的灯光渗进来影响了他的睡眠。凡是和他同寝过的人,没有谁愿意再和他睡一个房间,因为感觉很像是在陪葬。  相似文献   

10.
北大经济学院第一例非典患者已经出院了。由于我和另外两位老师及一位系统管理人员(其中还有一位外籍老师)和她“亲密接触”程度较高,我们都不同程度地被分级别隔离和自律性隔离。至今,这几位同事和学院当初排查认定嫌疑的其余三十几位老师都安然无恙,活跃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非典”恐惧的根源 由于有“非典”嫌疑,一段时间以来,被划归“另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