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     
印度比想象的更好 与《中国企业家》所做的调查结果不同,我认为:印度经济超过中国,相信是未来5-8年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印度经济越走越轻松,中国经济越走越沉重。 中国的企业家要警醒,不能坐井观天,夜郎自大,那些认为印度经济不可能超越中国的心态相当危险。正如调查中的数据:在所有接受调查的中国企业家中,只有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分工、交易展现的大范围合作是其经济行为的基本特征.迄今为止,这种合作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协调安排:系统性的制度强制和自由的企业家行动.可以说,没有企业家精神,经济计算是不可能的;没有企业家精神,就没有社会生活的可能.抛弃企业家精神,在“团结一致”和“利他”原则的基础上强行组织社会经济事务,在理论上不可行,而且这一企图最终会扼杀我们现在所知的全部文明.  相似文献   

3.
一位企业家、一两个MBA不可能真正带动企业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员工学会世界经济的“通用语言”。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应该向企业家学习,让干企业挣到钱的人给你讲怎么做企业,怎么赚钱。”敢说、直言的慧聪集团董事局主席郭凡生在今年的“中国商界领袖经济论坛”上疾呼,“企业要想挣钱,应该先学会分钱。”“企业家都一门心思想着怎样实现公司的快速扩张,及利益最大化,打探着所有能看到的各种赚钱的门路。这样的企业能做好么?”在郭凡生看来,这些老板是在“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生存与发展质量。因而,企业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关注宏观经济态势,他们意识到如果不了解经济动态,就可能丧失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企业家的需求,不久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对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正在成长中的中国中小企业及企业家们备感时机的重要,纷纷聆听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优秀领导力的共同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开国内外的一些财经杂志,关于中、印经济对比的文章比比皆是。不过,其中最引起笔者兴趣的是美国2006年3月6日出版的《新闻周刊》一篇关于《印度崛起》的文章,文章分析了印度正在成为世界新的关注焦点,尤其是从经济、政治、企业家等视角比较了亚洲两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实,围绕中印对比的话题一直未间断过。但当2006年有23名印度企业家进入《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后,关于印度经济、企业家的讨论再度升温。关于中、印经济的比较逐渐被聚焦在企业家的领导力上。印度学者指出,“任何经济体的成功最终依靠的是为它作经济决策的领袖们的头脑。”…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家》:印度会超过中国吗?林杰敏:除了商业流程外包、软件,中国在其它方面的优势非常大。印度的消费品市场跟中国比起来还很小渠道也弱。印度政府能否像中国政府那样有效的利用基础设施带动整体经济同样也是问题。印度的决策程序是民主的存在很多障碍使大举投资的决策很难达成。而在中国政府一旦认识到基础设施的重要就能立刻使投资到位。  相似文献   

8.
中国使自己的企业家软弱无力时,印度却一直在使本土企业家日子过得更加轻松 中国出口拉动的制造业繁荣很大程度上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产物,这有效地成为中国国内企业家活动的替代物。在过去20年间,中国经济已起飞,但是很少有本地的公司也随之起飞,私营部门没出现能够与大型的跨国公司竞争的世界级公司。而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远远到不了中国的水平.新德里对出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身上的“改革者光环”已经日渐褪去,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及企业家开始剔除那些不现实的、虚幻及被夸大的“使命激素”,让“企业家”重新回到职业的层面乡村能人·改革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国史》中曾经写到:“在中国这部历史长剧的发展中,中国经济没有占据显要位置。它只是一个配角——也许有几句台词——听命于帝王、官僚、外交官、将军、宣传家和党魁的摆布。”在过去的三十年里,这段话显然被改写了,因为在一个以致富为惟一主题的商业时代,能够创造财富的人成为了最显赫的主角。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工商联近期主办的“20122013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作了题为《信心与智慧》的报告,在他看来,“当前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信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1月13日,“2013青岛企业家峰会”在青岛黄海饭店成功举行。此次企业家峰会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企业家的使命”为主题。政企学专家学者400多人群聚一堂,共同探讨2013青岛经济发展走向,助推青岛乃至中国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12.
资讯     
形象的距离《中国企业家》2007年第6期企业家要一夜成名几乎不可能。比如因为2006年胡润百富榜而“露脸”的隐形富豪张茵,这个女首富的传奇故事,显然难以让公众印象深刻——在中国企业家认知度和美誉度前25名中任你一再提示,她仍然没有一席之地。但她不是最“冤枉”的。被称为亚洲首富的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甚至有“东方巴菲特”美名,——要知道,许  相似文献   

13.
张维迎 《经济界》2010,(2):23-24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就是:最有才能的人究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做政府还是在做企业?如果他们做企业,他们是在做什么样的产业?中国过去30年的体制转轨和经济的高速成长,是一个企业家队伍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和励炼成熟的过程。不理解企业家精神,不明白中国企业家队伍是如何形成的,就不可能理解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把握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笔者在《2005:跨国并购的价值冲突》(《中国企业家》2004年12期)一文中呼吁业界高度关注:“与虚张声势的中国企业浩荡出行相反,真正藏龙卧虎的全球公司却在悄悄地进村。”“跨国并购从来就是双向的通道,在我们的企业家对陌生的国际舞台跃跃欲试之时.需要清醒地看到.跨国并购的真正战场是在中国本土。中国企业的最大价值是赢在本土,中国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主战场.无论我们如何机敏.主场的败将很难成为客场的胜利者。与日本当年以市场开拓为主导的海外并购高潮相比.我们还处于散兵游勇阶段.远远谈不上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今天看来.这一判断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15.
很少有学者像张维迎一样旗帜鲜明地表达对主流经济学的否定。在他2022年出版的《重新理解企业家精神》一书里,也有类似表态,“用标准的经济学理解不了企业家。”在他看来,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灵魂人物,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就排除了企业家的存在,因其假定未来是确定的,人的偏好、资源禀赋和生产技术都是给定的,每个人无所不知,都有无限的理性。在这样的世界里,决策就是计算,每个问题都有唯一最优的解,不需要想象力,不需要判断,因而根本没有企业家的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6.
<正> 你在追求财富方面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把这个问题交给普通人,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千姿百态乃至千奇百怪。交给企业家,得到的回答又会如何呢?一般人的猜想可能是"多多益善",因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利润,作为创利机器的发动机的企业家,对财富的追求不应该小胃口。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把这个问题交给3192位企业家,得到的答案相当集中:40%的人选择"能让此生没有后顾之忧",高居榜首;28.1%的人选择"能在平均水平以上就可以";22.2%的人选择"能过富裕的生活"。而选择想进入"中国500富豪榜"的只有3.5%。看来,中国的企业家们对财富较少有不切实际的极端追求。  相似文献   

17.
企业家是市场买卖出来的日前,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中山大学岭南财经论坛发表了题为“中国企业家的困惑”的演说。早在1986年,年仅27岁的张维迎就在国内最权威的经济学刊物《经济研究》发表论文《企业家与所有制》,提出与当时中国经济学界主流观点相左的理论:企业家是特定的财产关系的产物,没有这样的财产关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企业家;因此,造就企业家的关键是改革所有制。后来,张维迎远赴英伦,在牛津大学学习研究现代企业理论,学成归国,带回一本令中国学术界为之一震的博士论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在纯学术的逻辑上支…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款为印度人民而造的车。”1月底,塔塔集团中国区总裁詹宏钰对《中国企业家》说。在不久前的1月10日,印度塔塔汽车公司向全球发布了自主研发的Nano微型车,并赋予了它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人民车”,售价只有2500美元。  相似文献   

19.
陈文涓 《企业活力》2006,(10):60-61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虽然历史不可能向我们提供解决某个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却能启发我们处理现实问题可以遵循的某种思路,真正使“古”能为“今”所用。谋求企业发展,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是现代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处理物质利益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利与义,以求企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值得每一个现代企业家深思。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义利观,可供企业家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有一个话题:“上海为什么没有企业家?”王佳芬承认这个话题提得有道理,说上海企业家是“又少又牛”,而她自信地笑称自己是“这么有魅力”的上海女企业家。 “中国的土壤还不适合企业家成长。”王佳芬对本刊记者说,很由衷。 不知从何时起,王佳芬有了一个“铁娘子”的称号。她自己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