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因果关系的显著性是管理案例研究严谨性的最终标准。因果关系的显著性程度取决于归纳过程的强度与广度,使用穆勒五法中的剩余法与共变法可以加深案例研究归纳的强度,使用穆勒五法中的契合法、差异法与契合差异并用法可以加大案例研究归纳的广度。  相似文献   

2.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相似文献   

4.
分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础性经济思想.本文梳理了党百年分配思想演进的历程,阐释了其演进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逻辑.党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之道,在指导分配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分配关系、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则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分配思想体系.服从与服务于全体人民共同...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须清晰认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以及现实逻辑。共同富裕在理论维度的政治经济学叙事表现为资本逻辑、劳动逻辑以及人民逻辑这三个层次。共同富裕在历史维度的政治经济学叙事嵌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基本分配制度之中。在现实维度上,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叙事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联系起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领导,把握好共同富裕的长期性、渐进性与共享性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共同富裕提供健全的理论引导、组织保障以及方法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经济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完整而清晰的形式化,提出了历史理论、经验性理论、逻辑性理论、定义式理论、解释性理论等理论形式概念,给出了理论演变的阶梯循环图,并对相关一些实际问题如理论文献、数学工具、理论积累、计量经济学的性质、范式等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8.
资本逻辑以"增殖"为唯一目的,强制推动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不断地解构与其密切相关的生态逻辑。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资本逻辑从时间和空间上造成生态逻辑的断裂,决定了恶劣的生产环境。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资本增殖逻辑对市场空间的构建导致了异化的消费生活方式和贫乏的生活环境。此外,经济危机和军事生活造成生态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只有正确理解资本逻辑与生态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以社会主义的力量掌控资本,才能跳出"资本增殖"的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共同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主流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有助于从个人逐利行为中实现帕累托改进乃至社会财富最大化,但这种理念建立在逻辑化市场之上,是以原子个体假设和形式逻辑推理为基础的。但在真实世界中,市场主体是异质的,行为也嵌入在具体社会关系之中。实际上,真实世界的市场逻辑结论体现为:(1)市场由人类创设而非自然之物;(2)异质性市场主体享有的自由程度不同;(3)市场收入分配往往有利于强势者;(4)市场马太效应会导致社会两极化;(5)市场实现个人收益而非社会效用最大化;(6)市场竞争难以自发导向帕累托优化;(7)自发市场秩序扩展时往往会中断或内卷;(8)掠夺性市场中的获胜者往往是蟑螂性人物。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测。观测必须借助观测信号,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观测信号的属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Necessity and Sufficiency are two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in science. Indeed, they are th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ctors, variables, etc.  相似文献   

12.
扩展的交易成本理论视角:经济组织治理逻辑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交易成本理论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三个维度来分析经济组织治理,忽视了经济组织的生产属性.本文对交易成本理论进行了扩展,从生产层面增加了任务的复杂性、技术的可分解性和企业能力三个维度.从而构建起了两个层面、六个维度的经济组织的治理逻辑,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通过揭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论证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生态伦理行为具有普遍性,包括个人消费行为、企业生产行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中的具体实践。将生态伦理作为一种行为,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剖析生态伦理行为逻辑,寻找生态伦理行为边界,通过生态伦理的行为效益对其进行福利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为杰 《经济前沿》2012,3(3):94-101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邹平座 《财经研究》2006,32(8):28-39
文章研究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和自然主义价值论在数理逻辑上的统一性。根据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对价值运动的三个空间和数理逻辑关系的基本假定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三个价值理论通过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如何实现在数理逻辑上的统一,并阐述了各种同一性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意义。证明不同的价值理论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以有所不同,但在自然空间它们是完全统一的;在不同的空间是可以转化和互相解释的,但不同的价值理论有不同的用途。  相似文献   

16.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上是公民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纳税人权利意识凸显出来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的产生及其实施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逻辑.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因而会对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同维度的逻辑进行强调,这一状况使得不同国家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标准的选择以及制度安排上出现差异.在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目标的情况下,弄清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逻辑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研究这个新领域,有助于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一全景式观照。坚持科学发展的梯度性,也是改革开放30年我党的一个重要战略。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在于从发展梯度的角度阐述科学发展观,研究科学发展的规律,研究科学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问题,关注科学发展的中间过程状态,论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必然逻辑,探索科学发展过程的创造性和谐,为科学发展的未来阶段提供理论支持。科学发展的梯度理论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以“反贫困”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初级阶段、以“重效益”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跨越阶段、以“讲和谐”为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18.
经济顺向的逻辑:方法论的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轨国家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就是要把曾经严重扭曲的经济进程中的思想和实践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与方法论、所有制与财产权利悖论以及自发性秩序与人为设计的对立,转轨到经济顺向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进程中来.由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一种观念指导下传统计划体制的起源与命令性经济体制形成的过程,以及在另一种观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市场经济基本价值观和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重点强调了经济过程的自发性秩序理念.  相似文献   

19.
"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新贸易理论将企业异质性成功的引入到国际贸易模型中,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贸易的发生及影响,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研究的新领域。新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好的企业做国际贸易,而较次的企业做国内贸易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提高产业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福利,所以在政策上应该促进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20.
In seeking to value environmental amenities and public goods, individuals often have trouble trading off the (vague) good or amenity against a monetary measure. Valuation in these circumstances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fuzzy in terms of the amenity being valued, perceptions of 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umbers chosen to reflect values. In this paper, we apply fuzzy logic to contingent valuation, employing a fuzzy clustering approach for incorporating preference uncertainty obtained from a follow-up certainty confidence question. We develop a fuzzy random utility maximization (FRUM) framework where the perceived utility of each individual is fuzzy in the sense that an individual’s utility belongs to each cluster to some degree. The model is then applied to a Swedish survey that elicited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enhanced forest conservation and to a Canadian survey of agricultural landowners that elicited their 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 for a tree planting program. Both the WTP and WTA measures we obtain using the fuzzy approach are well below those obtained using standard probability methods. Based on goodness of fit measures and Monte Carlo experimentation, a case can be made for using a fuzzy preference approach for modeling preference uncertainty as opposed to incorporating respondent uncertainty within the random utility maximization frame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