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娟 《中国集体经济》2007,(27):159-160
文章通过对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实证分析,得出宁夏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宁夏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成同方向变动,也就表明提高宁夏城镇化水平,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和农民收入的情况,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二者的相互影响关系展开定量研究,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结果认为,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交互影响.长期下,农民人均收入对城镇化水平有23%左右贡献率,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为22%左右.长期可采用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达到对农民收入的正向拉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经济方法,对广东省1978~2007年间的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发展、农民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作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广东省农民收入和城镇化发展、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化发展是提高广东省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陆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安陆市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状况,结合近年来农民收入相关元素变化,分析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而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的、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的、先进的工业国转变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各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已经证明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和相关性。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城镇化过程与工业化过程更是联系紧密。本文利用河南建国以来的相关数据,通过计算工业化率、非农化率和城镇化率,在与全国数据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过程,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不仅具有长期稳定关系,而且短期内也存在很强的修正关系,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新蜀  贺坤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07-109
文章通过对新疆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得出新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结论。新疆城镇化的滞后性发展导致新疆的工业化发展缺乏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直接影响到新疆的经济发展。文章提出了以工业化作为城镇化的内在动力,通过工业园区进行要素的聚集,采取中心城镇突破的战略,在全面整合区域力量的基础上推动新疆城镇化的发展,实现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部分地区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以及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金融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文章探讨了农村金融业务发展与农民增收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对“需求追随”型农村金融服务行业的具体影响。另外,也探讨了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发挥“供给先导”作用,实现金融扶贫,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高中荣 《当代陕西》2005,(10):54-55
近几年,随着“三农”工作的不断加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来源单一、后劲不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要保持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必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变农民增收方式,突出发展二、三产业,必须走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工化的路子。结合洛南实际,就转变农民增收方式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为支撑、互为依托。近些年,由于承接产业转移,江西沿江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整体的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整体上,工业化和城镇化仍是各行其道。通过对江西沿江区域各县市区UR/IR的测算,判断出该区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仍比较差,并对该区域进行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并就联动发展机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许家军 《乡镇经济》2009,25(7):49-52
文章建立在协整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动态相关性。研究结论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发展都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相比而言,工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更显著更持久。因此,加速我国工业化进程是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建设工作要和工业化推进有机结合,总体来说,实现工业化发展在现阶段对我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化研究城市化水平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本文采用1978-2008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利用Eviews3.0软件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了城市化水平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单向的因果关系,城镇化是引起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原因,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村人均净收入就增加156个单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政策理念。  相似文献   

12.
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和服务业。本文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化前期的主要拉动力量是工业化,而城市化中后期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但与陕西省城市化相关性更大的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口比重。因此,提高城市化进程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相似文献   

13.
董菲 《科技和产业》2022,22(11):207-213
利用2020年全国329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建立半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政府作用、收入水平对不同发展水平的服务业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对各层次服务业发展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城镇化率处于65%~80%时,对服务业具有逐步增强的促进作用;政府作用在促进服务业增长方面促进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中玉 《改革与开放》2011,(18):148-149
农民增收滞缓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增收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环境发展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提高农民收入,根本上要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疆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的城市化进程近年来虽然呈加速态势,但它是在工业化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发展的。本文实证分析说明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新疆的城市化进程与农民的富裕程度呈正相关,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关系密切;在城市的产出与消费中,城市化进程更倾向于消费。这些特征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与工业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搜集2001年到2012年的统计年鉴数据,运用指标正向化方法、变异系数法等构建了城镇化综合系数、工业化综合系数以及协调度模型,计算并评价了2000年到2011年我国以及四大经济区域和各省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从2000年到2011年城镇化和工业化以及二者的协调度系数都是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由严重失调向优质协调发展;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程度相差无几,而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程度最低,四大经济区域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呈现出梯级结构;2000年到2011年各省份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四大经济区域差异相呼应,并且协调度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间的非线性关系;选取滞后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作为阈值变量,使用工具变量法估计模型,其主要实证研究结果为:除低水平的人均能源消费量情况外,三个非线性模型都显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间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弹性会下降,而随着第三产业比重和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该弹性会增加;弹性数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增加趋势,到2010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文章最后分析了不同地区弹性系数值的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献基于资源丰裕和经济增长率的负相关关系得出"资源诅咒"结论。文章质疑这一假说,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可耗竭资源的两部门模型,发现负向的资源收入增长效应与正向的收入水平效应是可以同时存在的,资源是"诅咒"或是"祝福"只能通过研究资源丰裕和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利用我国建制城市数据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发现资源型城市具有正向的收入水平效应,表明资源是"祝福"而非"诅咒"。  相似文献   

19.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