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新产品的成功或失败?经分析,开发新产品的那种兴奋,往往让企业冲昏了头,忘记残酷的市场现实。特别是开发部门所提出的各种数字,常常太过乐观,使企业盲目地投入。要避免这个问题,早在推出新产品之前,企业就应先分析其中可能的陷阱。1.顾客需求...  相似文献   

2.
李强 《山西农经》2023,(23):25-27+33
推进新媒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运用数字传播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阐明了新媒体赋能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机理。新媒体传播对于数字乡村建设具有创新性价值和建设性意义,未来需要加快村民数字素养培育,协同推进数字乡村共建;坚持农民信息需求导向,促进内容创作实现“在地实践”;整合乡村多重文化资源,增强新媒体传播品牌效应,以此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安全费用是保证煤矿安全设施投入、促进煤炭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它和煤炭企业的经济状况有重要关系,并会对未来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生产安全费用信息是信息使用者以历史与现实为起点预测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探讨数字技术的价值,如拓展养老服务覆盖领域与便捷渠道、深化人际交往与心灵支持、优化资源共享与交互机制。然而,数字技术也面临挑战,如数字鸿沟、隐私问题、认知差异等。未来,数字技术有望革新设施,扩展智慧养老服务;构建数字化社区平台,丰富社区生活体验;推广现实技术交互,增进老年群体感知;普及远程数字医疗,提升全面健康关怀。  相似文献   

5.
有些事你不能抱有太多的希冀并想像得太完美,这世界老母鸡变鸭的故事举不胜举;有些愿望你不能憧憬得太美好太过于绚彩,这世界太多过于残酷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中国最为活跃的活动影像作者和艺术家之一,赵亮的作品深刻折射出这个时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生存的荒谬感,或更进一步说,赵亮以记录现实为基础的"真实写作"。无论从其早期的纪录片《告别圆明园》、记录北京地下摇滚音乐人的《纸飞机》,获得世界赞誉的、描写中朝边境一所警局的日常公务的《罪与罚》,以及拍摄十余年的《上访》,都可以视为一种影像的政治表述。即如何真实面对现实政治,如以非叙事和叙事手法的杂糅、影像和声响的重新组织,从其中解放出来,继而获得一种形式上的纯洁。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质量一方面依赖于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另一方面依赖于农产品物流与销售环节.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已经基本承担起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功能.但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农产品生产组织模式的变迁,现有农产品供应链在效率和安全度等方面均亟待提高.本文从交易费用理论入手,探讨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模式,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是现实及未来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为6亿,约占总人口的44%。而2015年我国当代农村题材电视剧仅有15部490集,部数和集数分别占该年度电视剧生产发行总量的3.81%和2.96%。对比感强烈的两组数字,揭示出在"奇剧"迭出、综艺"井喷"的荧屏上,农村题材电视剧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现实。如何用影像记录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心路历程,表现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9.
魏星 《致富之友》2011,(9):29-31
我们今天谈起新媒体艺术,要从两个层面说起,一个是广义层面上的新媒体艺术,它涵盖了身体行为艺术、影像艺术、装置艺术、以及数字和互动多媒体艺术;一个是狭义上的以数字技术、互联网和生物技术为载体的新媒体艺术。有些学者按照历史年代的线索把艺术史划分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到古埃及古希腊的  相似文献   

10.
两种创新     
<正>拜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所赐,近年来,一座座高大透亮而又充满科技含量的温室、大棚拔地而起,游览其中,物联网、视频监控、产品溯源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显得高大上了许多。相应的,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精准农业……新的提法层出不穷。与文字游戏不同,这些提法对应的是现实中农业面貌实实在在的新变化,而非凭空硬造。这些概念的提炼,是对现实变化的尝试总结。一时没有共识,或恰恰说明这是  相似文献   

11.
数字融入既是行动和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和目标。数字媒体技术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极大的正向反馈,而纵观当下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群体已成为巨大“数字浪潮”中的弱势群体,数字融入过程更明显地体现为被动接受,具有较少的主动性。本文以积极老龄化新发展理念为背景,针对我国老年人数字融入现状,通过回顾数字融入与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问题成因、可介入路径,并结合后疫情时代现实视角,总结现实困境,提出创新之路与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方向纪录片是一个普遍的说法,独立制作是纪录片制作方式中的一种.而纪录片·个人影像方式,强调的是在独立制作基础上,追求一种个人的影像记录方式。所以这并非一个纯理论的课程,是强调在自己动手拍摄作品的基础上,学习影像的发现和思考方  相似文献   

13.
再造乌托邦     
张静 《致富之友》2011,(7):112-114
我认为,这才是艺术的目的;通过精确并且有限的概括,去生产一种观察世界的新的光亮。——阿兰·巴丢,《关于当代艺术的十五个论题》毫无疑问,五段式影像作品《竹林七贤》是美的,虽然从服装、道具到演员的表演、画面构图、镜头衔接和配乐都带着一种到了极致的刻意,但所有这些刻意混在一起,最终整体凝聚为一种平静、素朴的美。理解这种美就像理解月光流照山川与平原,在看到这些影像的那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趋于下降。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要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另一种是主张国家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改善生产条件,从实现农业现代化入手发展粮食生产。这两种观点都颇有道理,但都不够现实。那么,解决粮食稳定增产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通过调查研究,我认为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积极创造适宜粮食生产发展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双碳”目标下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找准减碳动能和路径提供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粮食种植统计数据,运用碳排放系数法从化肥、农药使用等6个碳排放源测度碳排放水平,基于动态面板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粮食生产碳排放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视角考察其减碳机理。结果 (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降低了粮食生产中的碳排放水平,数字经济每提高1%,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下降7.8%,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可信;(2)数字经济在粮食生产中的碳减排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一是在中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产销平衡区其减碳作用更大也更显著,二是在地形平坦的平原的减碳效应明显大于土地禀赋稍差的山地、丘陵地区,三是2015年实施的化肥“零增长”政策显著强化了减碳效果;(3)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粮食种植规模化、专业化的“结构效应”,是数字经济削减粮食生产碳排放的重要作用机制。结论 作为新兴关键生产要素,数字经济快速延伸和渗透到粮食生产环节,可以有效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和种植规模化、专业化水平,进而推动粮食生产低碳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订单农业是指农户根据本身或其所在地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它能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减少盲目性,是现代农业产销经营的主要生产模式.本文通过对美国订单农业发展情况的介绍,提炼出美国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中国未来订单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1.在这一个新世纪初的当下.提问"电影是什么"或"电影艺术的本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获得简易解答的提问。这并非意味着相同的问题在过去.即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答案。而是,"电影"这个置入于引号之内的尚未命名之命名,在过去通常以赛璐璐底片作为光影书写的语脉中,至少仍保持着一些可被共同观察与思考的影像特征。譬如电影属于一种对外在实存世界进行直接拍摄与叙述的纪实或虚构之音像体制。以此为基础,外在世界的写实性给予了影像工作者一种理  相似文献   

18.
农地经营规模是农业经济学研究领域一个持续讨论的话题,也是中国目前极具现实政策含义的话题。本文对农地经营规模变化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从城镇化发展水平制约下,农业劳动力可能的转移规模这一现实约束的新视角,对我国未来农地经营规模的现实选择进行了分析。分析显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农业在总体上都无法实现户均百亩或千亩以上的大规模经营,户均几十亩耕地将是中国未来农地经营规模的常态。为此,应削减对过大规模经营者的扶持力度;同时,必须下大力气完善对兼业农户的支持服务政策,以稳定农户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数字化农业已成为当前乡村振兴中的热门话题。数字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高级形式,发展数字农业是实现农产品精准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的重要抓手,对我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与农村经济改革的步伐和农业市场化运行的需要相适应,建立健全有效灵活、富有弹性的宏观调控体系是未来农业生产能否稳定增长的关键。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我们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宏观调控体系至少应体现如下特征:1.间接性——即政府对农业生产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