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     
斗室Dwelling展期:2009年7月4日至2009年8月16日展出地点:奥沙画廊(Osage Kwun Tong)香港人口密度之高向来是世界闻名的。在这个挤迫的都市,香港艺术家如何以艺术和想象力解放空间的限制以及对我们造成的局限?由梁展峰策展的《斗室》展示了十三位艺术家回应空间议题的作品。展览将以三个角度探讨这个议题:实践的空间:关注被实际使用的现实空间,在营运模式背后隐藏的限制和操控;空间以外的空间:检视个人如何在物理空间的限制下努力拓展自己的私密空间;空间作为隐喻:描述空间作为提供"指涉"的功能场所。展览旨在让观众以艺术家的经验为参考,以不同角度了解当前的生活空间开阔其他生活模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正>泰康空间有两个主要职能.为泰康人寿建立艺术品收藏,和通过举办展览探究艺术本体在国内的发展变化。说到展览就不能不提到泰康空间的理念:追溯与激励。一方面通过梳理美术史发展中个案艺术家作品回溯历史,探究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渊源、文化渊源;另一方面支持和资助实验性项目,激励年轻艺术家的实验探索,并由此形成了我们关于成熟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的两条展览主线。泰康一贯关注年轻艺术家的  相似文献   

3.
香港 传真机     
<正>展期:2010年2月6日至4月1日地点:香港上环普仁街4号地下Para Site艺术空间策展人:Joao Ribas(纽约The Drawing Center策展人及艺评人)FAX展览邀请了不同年代的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科学家及电影制作人以传真机这一思想及绘画工具做构想。尽管,图文传送技术早于1843年由苏格兰技工Alexander Bain取得专利,此技术于1970年代才随着现代传真机的出现而被广泛用于商业通讯上。艺术家一直以来已不断  相似文献   

4.
打造属于自己的美术馆,往往是艺术家的梦想;而属于自己的美术馆,不仅能将艺术家的作品充分地融合于馆藏空间之中,更能使美术馆犹如艺术家最完美的作品。耗时多年的规划建设,朱铭美术馆不仅拥有独特宽广的户外展览空间,亦是台湾颇具规模"以艺术家为名"的私人美术馆;经营美术馆并非易事,通过和一路伴随美术馆成长的朱铭文教基金会执行长吴素美访谈,其中的经验及经营策略,更可提供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时尚和艺术之间永远充满着暧昧和激情,他们互相汲取着创作的灵感而向世人展示着一件件充满诱惑和思考的作品。2010年11月11日下午四时,"超时尚—中国年轻艺术家、时装设计师跨界展第一回"在别处空间开幕。此次展览是由优秀、年轻的8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和8位时装设计师互相搭档合作来完成20多套  相似文献   

6.
"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是《当代艺术与投资》继"工作坊: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工作坊:传播的图与转译的像"之后的组织、策划的第三个展览项目,邀请了来自居住和活跃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12位艺术家参加。展览将于2011年1月6日至3月6日在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行。  相似文献   

7.
2010年,我以协调者的身份参与了艺术家刘鼎(1)的一系列对谈(2)。在这个持续进行的艺术计划之中,刘鼎在不同的语境(展览、空间、事件等)中与艺术行业中不同角色的实践者进行非公开的对谈,以对谈的对象所参与的事业为引子深入地交流各自工作中的体会、认识和对于艺术  相似文献   

8.
《致富之友》2010,(10):95-95
2010年10月9至13日,由一汽-大众奥迪汽车鼎力支持,华南地区最顶尖的艺术品年度博览会"艺术广东201"0将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开幕。作为首届办展,艺术广东已得到了法国、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参展商的关注及大力支持,成为展会的国际亮点。本届艺术广东,广大艺术爱好者将有机会目睹在广东首次展出的参与世博会展示的功夫雕塑,中国最贵当代艺术家曾梵志千万大作《面具系列》,另外,参展商将携同国内外名家的作品亮相艺术广  相似文献   

9.
第一现场     
八月,举国关注的奥运盛会中国奥运健儿屡创佳绩。八月的艺术圈也是看点频频:8月19日,北京奥运会视觉特效总监又为我们奉上一道视觉盛宴——蔡国强:我想要相信大型个人回顾展,为本月一大看点。8月2日,随着遭遇展的开幕,世界顶尖级艺术机构佩斯画廊成功入驻798艺术区也是历史性的事件。8月7日,阿斯顿·马丁与艺术再次结缘。8月16日,尹朝阳1997—2007个人回顾展在今日美术馆举行。展览看点还有很多:卡通一代的代表艺术家陈可的新作展一个人的战争在星空间开幕;索卡迎来了菲律宾艺术家;天安时间得意忘形拷问何为中国艺术精神;韩之演当代空间的影像新媒体艺术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0.
<正>"另一种电影"的提法.来源于法国学者雷蒙·贝洛(Raymond Bellour).意指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涌现在欧洲和美国众多艺术机构及美术馆中的诸多大型展览.这些展览都毫无例外的聚焦、展示"艺术家的电影".即艺术家使用现成电影为材料"创作"或"改装"的影像作品及装置。  相似文献   

11.
今天当代艺术的贫穷感正来自于它的热络与庸俗化,丧失文化象征价值与社会权力的当代艺术,将大量脆弱不堪的艺术劳动者,发配到进行高利润交易的各个展览空间里,用获得微利回报的艺术家所生产的大量作品或事件,形塑出当代艺术的荣景。这些空间对于艺术家而言是珍贵的意义生产之处,但相对地,这些空间则战战兢兢地企图  相似文献   

12.
Para/Site空间成立于1996年,是香港第一个独立的由艺术家管理的艺术空间,它得到了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支持。作为一个先行者,Para/Site如今已经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独立空间之一,它在自己的艺术群落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虽然这个角色在空间多年的生存境遇中逐渐发生了改变和发展。Para/ Site在两个方面区别于中国其他的艺术空间:其一,多年来它  相似文献   

13.
"收藏"对艺术家就是一种支持,一种欣赏,一种认同。艺术家更能专注去创作和关注生存的内外世界。 我居住在香港,开始参与摄影展览始于2007年,大学毕业后曾任传媒工作,起初对于摄影作品的收藏并没有了解。  相似文献   

14.
后文革时期(1979-1984),一些边缘艺术家还没有在公共空间展示作品的机会。他们不仅在公寓中创作艺术作品,还将公寓作为一个替代空间,在公寓中开办小型的私密性的展览,并在展览中相互交流。公寓这种私人生活的空间,在那个年代却成为中国最有前卫色彩的艺术沙龙,反映出当时边缘艺术家的典型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香港     
聚宝盆:过剩.逆转展期:2009年6月20日至8月20日展出地点:Para/Site香港策展人:Dougal Phillips该展览将展出一批悉尼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是澳洲新兴的当代艺术馆Chalk Horse An Center与Para/Site艺术空间交流计划的一部份。本次以希腊神话作喻来反思当代生活及经济的展览、当中作品包括录像、表演、装置艺术以及壁画。宙斯以装满花果及谷穗的聚宝盆接上哺育他的羊被折断了的羊角。传说此聚宝盆盛载着其主人希望得到的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6.
颜磊     
<正>线索之三:从宣示、挑衅和吁求,到多重审视、自我省思和开放的理解空间现实变化及语言转向,在某种程度上均将艺术接受的效果问题推向新的层次,促使艺术家不断反思和调整自身的姿态。1996年,颜磊的作品《去德国的展览有你吗?》以故作严肃和戏谑混杂的语气,挑明中国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末2012年初,纽约古根汉姆美术馆举办了生活在纽约的意大利艺术家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回顾展:《所有的》(All)。古根汉姆在新闻通稿中称这次展览为该馆有史以来"最为大胆的"一个展览;纽约地铁里的宣传画上赫然是艺术家本人的蜡像如上吊自尽般悬挂在一个不锈钢架上——雕塑作品《我们的革命》(La Rivoluzione siamo noi,2000)。这似乎与艺术家本人声称这一展览是他的"最后致意"相吻合;今年只有51岁,备受美术馆和策展人青睐的卡特兰对媒体表示,在这次展览之后,他将逐渐进入退休状态;这个年纪在艺术界,尤其是艺术大腕当中还正当年。不知道是否如外界所传——卡特兰近年的作品水准参差不齐,已经江郎才尽,因而萌生退意。当然,鉴于卡特兰一贯对于媒体的戏弄态度,人们也很难搞清楚这一次他是玩笑还是认真。纽约艺术批评界对这次展览的评价也趋于两极。  相似文献   

18.
城事     
《致富之友》2012,(2):12-14
>北京BEIJING"青年100"由三里屯ZAN8艺术空间的"青年100"圣诞"暖房计划"开始,青年艺术家和观众在互赠节日礼物的暖意中,给这个冬日的艺术圈增温。新年伊始,"青年艺术100"组委会进驻新东风艺术区新办公室,并正式启动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艺术家海选项目。"青年艺术100"是一个致力于推广青年艺术  相似文献   

19.
<正>由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和《当代艺术与投资》杂志共同主办、北京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承办的"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即将在2011年1月6日至3月20日在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与展览开幕同时,举行《艺术与投资》杂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度回顾     
<正>每到年终,作为媒体,回顾本年度工作一定是首选大事。《当代艺术与投资》侧重回顾2009年度艺术事件、展览、艺术家和艺术创作几个主要议题;而09年度的回顾专题的制作方式,也彻底去除往年的"十大展览"、"十大策展人"等权力封号意识浓厚的榜单,改为邀请不同身份及背景的重要艺术批评家和重要实践者自由谈"华人当代艺术"值得评议的事件和个案,试图以点带面,以局部点评宏观,具细微而不失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