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真正的企业家,需要用一种战略家的眼光看待市场、看待转型、看待产品创新,提早三五年布局,你就走在了前面。几家欢乐几家愁。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7月18日,A股房地产板块已有61家上市房企发布2013年中报业绩预告,其中,29家上市房企中报业绩"预喜",占已发布业绩预告上市房企总数的47.54%;20家上市房企中报业绩"预亏",占已发布业绩预告上市房企总数的32.79%。  相似文献   

2.
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板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情况分析我国自1990年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以来,已先后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被批准上市融资。特别是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上市政策不断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得到了更快发展,已从最初的12家发展到现在的数百家。随着2004年6  相似文献   

3.
近日,一组上市房企近10年再融资、净利润总额和累计分红的数据再次让"圈钱"一词进入公众视野。《国际金融报》选取了30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以公开资料为样本,对其最近10年的再融资和净利润进行了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9年,30家上市房企通过增发、  相似文献   

4.
交叉上市是世界上很多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自1993年青岛啤酒成为我国第一家交叉上市公司起,交叉上市成为我国很多大.型优质企业的共同选择.文章以A+H交叉上市公司为研究重点,总结出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特征:一是"先外后内"是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最大特征;二是A+H交叉上市是中国公司交叉上市的主要形式;三是境内外交叉上市的时间间隔正在缩短;四是外资股折价率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5.
从"亚马逊""雅虎",到国内在海外上市的十几家网站,如果你留意它们的发展过程,就会发现每个网站都经历融资的过程,而且不仅一次,往往是多次,最后上市(更广泛的融资).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买壳上市的操作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娜 《现代企业》2005,(9):42-43
买壳上市,又称“后门上市”或“逆向收购”,指的是一家没有上市的企业通过一个并购交易把自己的业务或资产并入到一家已经上市的企业中,同时成为那家上市企业的股东(往往是大股东或控投股东)进而主导上市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据统计,到今年上半年,在139家A股民营上市公司中采取直接上市方式的民营企业有59家,约占民营类上市公司总数的42%:买壳上市的民营企业共有80家,约占民营类上市公司总数的58%,可见买壳上市是民营企业上市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民营企业上市是最近几年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国内A股市场来看,民营企业每年IPO比例已由2000年左右的10%上下.上升到了1/3以上。可见.民营企业上市正在持续升温。作为民营企业大省,浙江的民营企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2001年,"天通股份"是第一个以自然人控股的上市公司;"浙江玻璃"是第一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2004年的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企业中有3家浙江民企.远远高于其他省份。有关数据也显示.浙江民企上市公司约占全国的1/5.数量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8.
反向收购在中国又常称之为"借壳上市",其显著特征是上市周期短、费用低。因此,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选择采用这种方式到美国上市,进而掀起了一股在美反向收购的浪潮。但据著名财经媒体Barron’s的一项针对158家借壳  相似文献   

9.
央行早就认识到,高利差已经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重大障碍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国所有上市银行的业绩全部"大丰收",50%的业绩增长算低的,100%的利润增长一点也不稀奇。根据12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的200年中报,12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达65%,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48.63%。12家上市银行中  相似文献   

10.
王丹 《人力资源》2008,(10):44-51
从1986年靠2000元借款起家、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一个小小的生产作坊,到资产及年营业收入双双超百亿元、位居2006年度"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84位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从一只液体皂产品到化工、农业、物流、投资3 1事业布局和600多个产品簇群;从作坊的家庭成员到大集团人才招揽与启用的国际化从纯粹私营资本到上市、并购,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资本实现社会化……这就是传化集团.  相似文献   

11.
《潮商》2007,(3)
据有关报导统计,中国有3000多家企业希望上市,但每年能够在中国上市的企业不足100家。由于政策限制,民营企业更难争取到上市机会。再者,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相对很小,实在也难以照顾到国有中小企业,更不用谈民营企业了。随着中国企业家对海外资本市场的逐步了解,越来越  相似文献   

12.
增发潮再起     
楼市火暴,股市飘红,对资本"贪得无厌"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增发竞赛,一时间——刚刚过去的7月份,可谓一场上市房地产企业增发的盛宴。谁在增发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的一年间,有20多家房企有增发意向,其中大多数因为市场原因搁浅;随着楼市、股市上扬,这些"资本点金术"正在卷土重来。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北京26家涉农企业拟上市5月5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服务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为促进北京市农产品加工业资本化、规模化、园区化的发展,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未来几年,北京市将有26家涉农企业拟上市,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有9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有17家,拟上市企业2009年平均销售收入达8.56亿元。从企业性质看,拟上市企业以注册地在郊区县的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共有17家,占总数的69.2%。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中国概念股频遭国外机构做空。安永发布的《全球IPO最新信息》显示,2010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42家,退市3家;2011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企业只有14家,但有41家退市;到了2012年上半年,只有1家中国概念股企业在美上市,退市的却有19家之多。2012年7月,受浑水做空报告的影响,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简称新东方)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调查,随即股价产生剧烈波动。虽然此次危机最终化险为夷,但新东方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本文以新东方遭遇国外机构做空为例,分析做空的动因并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物业管理》2013,(2):60-61
<正>根据锦江区的发展规划,至2015年,锦江区物业管理行业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5亿元,纳税总额1.3亿元,总收入上亿元企业和境外上市企业各1家。去年,在成都市锦江区进行的"城乡物业管理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中,近两年来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由62.41%提高到了98.31%。高满意度来自于"宜居锦江"的创建。近年来,锦江区围绕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提高业主满意度开展了积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上市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丹 《企业经济》2002,(7):157-158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履蹒跚的中国银行将如何应对?顺势而为,直面挑战,银行上市不失为一条良策.放眼成熟的市场经济,银行上市是极为普遍的现象,纽约证券交易所约有9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0%;在NASDAQ上市的银行业有9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19%;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在美国,著名的商业银行如花旗、大通曼哈顿、道富等均为上市银行;香港市场上的汇丰银行、恒生银行更是著名的蓝筹股.据统计,仅1999年一年,全球就有30家商业银行进行了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相似文献   

17.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融资量大、市场活跃、透明度高。有人作过分析,从1980年到现在,纳斯达克上市的1130家企业,创造了2.1万亿美元的市值,其中60家创造了2万亿美元的市值,这些企业平均带来500倍的回报。1999年2月17日,侨兴环球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8.
王亮 《英才》2012,(10):72-73
创新业务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什么时间能够盈利?券商对此也并不清楚。券商"缺粮"?近期多家券商发布融资公告,在弱势的A股多少显得有些刺眼。今年底19家上市券商中(不包括上市仅1年的3家券商),11家券商先后公布了融资方案,68.75%券商集中融资也预示着券商行业"粮仓告急"。尽管多数券商在资金用途上含糊其辞,却近乎一致表示"将全部资金增加公司资本金、扩充公司业务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在四大国有银行仍在做着上市美梦的时候,我国股份制银行早已先尝到了“禁果”。2003年,银行上市的一个亮点是华夏银行的成功上市。2003年9月12日,华夏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挂牌上市,这是中国第五只银行股。在前四个上市的银行中,深圳发展银行是第一家上市的银行,之后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相继上市。与此同时,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厉兵秣马。早在2000年,这四家银行就提出了上市的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四家银行没能像和它们同年提出申请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招商银行一样成为上市银行。  相似文献   

20.
<正>综合三类指标我们发现,中奥到家4.48元/m~2·年的单方净利润和59%的ROE是目前在刚上市的三家上市公司中最高的,且是遥遥领先的,换句话说,其整体盈利能力是三家中最为突出的。2015年11月25日,中奥到家集团有限公司(01538.HK,以下简称中奥到家)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专业第三方物业管理公司。综合三类指标我们发现,中奥到家4.48元/m~2·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