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韩林林 《经济师》2006,(1):129-129,131
盈余管理是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常用的一种利润调节方法。文章着重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涵义,探讨了其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指出对整个社会来说,盈余管理的害处远远大于益处,所以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减少或杜绝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
朱凯  潘舒芯  胡梦梦 《财经研究》2021,47(10):140-155
企业通常会通过权衡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边际收益和成本来确定盈余管理的方式和水平.金税三期系统以智能化为特征,有效实现了税收信息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强化税收监管的作用,提高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但不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成本,从而改变企业盈余管理的选择.文章以各地区实施金税三期作为外生事件构造双重差分检验,研究了智能化税收监管对企业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强化了对纳税不遵从企业的监管,增加了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使得纳税不遵从企业倾向于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且随着税率的上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增强.文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和制定税收监管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白丽秋 《经济师》2012,7(2):188-18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受到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高度重视,从而盈余管理也越来越被普遍应用。但是由于法规制度等的不完善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对盈余管理的若干问题还存在很多模糊的界定,如果过度实施盈余管理就很有可能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文章论述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和盈余管理的应用及其影响,提出了对盈余管理进行识别和监管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4.
公司的成长性会导致公司报告盈余的较大波动,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降低公司成长性给盈余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的成长性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高成长性的公司,低成长性的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更为强烈,高成长性的公司与正向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程度更低;公司的成长性对向下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郭莉 《时代经贸》2013,(18):17-18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盈余管理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最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研发支出采取有条件资本化模式。分析了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的影响,发现研发支出资本化不仅受到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还受到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仅在高盈余管理程度公司中,盈余管理动机才显著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进而研究了盈余管理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市场定价的影响,并提出市场会依据企业整体盈余管理程度来判断研发支出资本化所传递的未来盈利信号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证实,在不考虑盈余管理程度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对研发支出资本化定价;在区分盈余管理程度后,低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正的定价,高盈余管理程度公司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具有负的定价。  相似文献   

7.
资本市场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盈余管理盛行,因而盈余管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而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各种动机所产生的盈余管理类型进行了归类,认为合理的会计管制应能把盈余管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财务调整的手段,实现企业中财务盈余的一种行为。企业中的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文章首先明确了什么是盈余管理,并认真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并阐述了在新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盈余管理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最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选择了2007—2009年中国A股医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中国医药上市企业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为优化中国医药企业股权结构,遏制过度盈余管理提供现实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医药上市企业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不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股权制衡度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7—2009年中国A股医药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中国医药上市企业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以及盈余管理的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医药企业的盈余管理现象仍然比较严重,2007—2009年间医药上市公司为了不被ST或者为了达到证监会的配股资格标准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且做了向上的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这必将对我国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限制一部分不正当的盈余管理行业。本文对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质是公司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博弈行为,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委托——代理理论和会计信息不对称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运用博弈分析模型,提出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盈余管理,又称盈余游戏,在西方国家已有二十多年的研究历史,很多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本质及其特点作了大量实证研究,在我国,盈余管理只是最近几年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目与日俱增的宏观经济条件有一定发展的情况下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而对于上市公司参与盈余游戏的研究还不全面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股权性质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基础上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凤委  汪辉  孙铮 《财经研究》2005,31(6):96-106
文章从盈余管理的角度对股权性质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了考察,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差异将会影响我们对这一问题的判断.法人控股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明显高于国家控股公司;剔除盈余管理影响后的业绩比较没有差异;股权性质发生变更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也发生变化.我们的结论证明,不考虑会计信息质量这一前提很容易导致我们对企业经营业绩做出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是现代财务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适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经营的稳定性,防止股票价格发生波动,有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使得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资本市场失灵。本文得出的结论是:盈余管理不同于会计造假,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行为,具有普遍性,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给企业、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成文的游戏规则,会计制度的"不完全性"不可避免。同时,作为"经济人"的管理层基于自利需要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如何合理计量和有效监管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是长期以来困扰监管方的重要课题。通过采用贝叶斯分析方法说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监管方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可以采取更加有效和直接的方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监督。同时,为了对盈余质量的总体水平变化情况有清晰的判断,根据盈余管理的动机差异,建立了反映利润操纵、利润平滑和避免亏损的盈余管理多维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8.
笔者基于行为财务视角,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考察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权衡.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管理者会策略性地权衡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公司管理者利用应计盈余管理调增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高涨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利用会计应计调增盈余的行为减弱,而利用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的行为增强.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期,初期,管理者不会利用盈余管理向上操纵盈余,但随着投资者情绪低迷期的不断延长,管理者同时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调增盈余.笔者的研究结论为盈余管理的市场时机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0年和2011年的经验数据,检验了不同终极控制人性质下盈余管理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不同度量方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比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低,其主要差异体现在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总额和操控性经营现金流量上;中央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高强度的真实盈余管理,而在应计盈余管理上则无明显差异;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的两种盈余管理手段存在互补关系,而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则存在替代关系.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和政府的过度干预造成的,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减少政府干预是解决上述现象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长期融资是创业板公司面临的重大决策之一。文章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项目盈余管理的角度,考察获取长期借款、发行债券或增发股票的创业板公司是否会主动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公司在研究期间内确实存在盈余管理,但与其长期融资行为的相关程度却不高,而可能是出于IPO、避免退市或股权激励等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