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初次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 随着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也在持续扩大。1988-1990年我国基尼系数由0.341上升到0.343.平均每年增加0.001个点:1990-2000年.由0.343上升到0.417.平均每年增加0.007个点;  相似文献   

2.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对国民收入依据合理的规则进行分配。我国长期以来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很容易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事实上,公平不等于平等,更不等于平均。公平与平等,都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它们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或交叉的,如机会的平等(又称“起跑线的平等”、起点的平等)、条件的平等(又称竞争规则的平等、过程的平等),属于公平的范围。同时,公平与平等又是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平等强调的是某种“同”,那么公平强调的则是某种“异”。公平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所谓公平就是一种合理的差异,这与平等以同一性来衡量形成反差。同时,公平与平等的内容可以是矛盾的,如结果的完全平等基本上属于不公平的范围。每个社会成员在体力上、智力上、能力上的素质千差万别,是不可能绝对拉平的,如果无视这些差别,片面地追求结果的平等,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3.
在初次分配领域要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也要兼顾公平。初次分配的公平是竞争的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当前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是由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引起的,只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实现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4.
孔杏 《特区经济》2011,(11):150-152
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利用2000~2009年间的数据,对城乡人均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初次分配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城乡初次分配收入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推进的作用,意味着初次分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会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对初次分配收入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问题,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到中央全会,受到重视的程度已经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不久前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中国改革论坛上,专题讨论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会专家学一致认为。收入分配中的问题,重点是在初次分配,初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最大的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6.
初次分配也要贯彻公平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实行了劳动力低成本政策,劳动分配率偏低.这既牺牲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直接造成了"收入差距悬殊"的现实;又导致低水平竞争和落后生产方式盛行.文章主张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贯彻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去,既要解决初次分配中劳动者利益受损的问题,又要从初次分配环节先行减少过大的收入差距,为再分配最后解决公平问题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关系的理论探讨 理论上讲,国民收入的分配具有两种分配形式.一是初次分配,一是再分配.前者是指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当中,按照各种要素主体对产出直接作出贡献的大小给予的货币补偿;后者则是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基础上,对初次分配后的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则称为派生收入.从经济学角度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维系整个社会大生产的四大环节,离开了任何一个环节,经济的运行就会遭到严重破坏.那么,在分配当中所存在的两种分配形式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以及两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地区、城乡、行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更有政策方面的因素.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是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强化政府收入分配职能,发挥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项立勇 《浙江经济》2006,(12):35-35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会议强调,要“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此次会议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中央政府已把解决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作为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主要措施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及其秩序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党和政府针对我国劳动报酬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而提出的。它的有效实施,不仅能有效缓解日趋紧张的劳资关系,还能缩小收入差距,彰显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周国云 《广西经济》2011,(10):27-30
收入分配问题是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西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趋势在加剧,目前已经进入过大区间。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事关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经常被忽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社会整体稳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否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梦"。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原因,探讨收入分配改革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机制,希望以此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社会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初次分配公平的含义及其与二、三次分配的关系,提出了衡量公平问题的判断办法;并得出对于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主要在初次分配中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认识是将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完全对立起来。认为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并不将其与充分就业联系起来,笔者提出与此截然不同的观点.初次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是完全统一的,并且初次分配的公平程度与充分就业两者是紧密相联系的。这其中所提及的公平不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平均地分配劳动产品。而是如何保证公平的分配方式。如何公平地享受分配权利,社会如何保障初次分配的公平。  相似文献   

15.
柴兰香 《发展》2010,(3):66-66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仍然存在着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行业收入进一步扩大、地区之间收入悬殊等问题。为此,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具体来说,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上的有效功能 实行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而是要发挥政府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16.
赵双林 《特区经济》2010,(3):107-108
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市场经济国家长期以来所极力要实现但至今尚没有解决好的两个重要的政策目标。我国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效率与公平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也同样受到国人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认清效率、公平原则(机制)的实现过程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刘培林 《首都经济》2012,(12):24-2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之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出现收入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注意区分引起收入差距的原因。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践中被认可的,是相对公平的分配方式。不公平、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包括:由腐败引起的收入差距、由垄断引起的收入差距、因二元经济结构引起的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因教因病返贫引起的收入差距、因税收体制不健全及政策偏差导致的收入差距。不公平的收入差距只能伤害“科学发展”,切不可让它持续泛滥。  相似文献   

19.
《产权导刊》2009,(12):45-46
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保持企业和政府收入继续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从宏观角度看,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问题表现为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当前形势下,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两个比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