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前还款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和额度提前偿还全部或部分贷款的行为.它无疑是主动违约的一种重要形式.提前偿付风险是指由于抵押贷款借款人在借款规定期限之前提前偿付借款而引起的贷款人再投资风险.对银行来说,提前还款发生后,银行将因此遭受服务成本未得到补偿、提前收回资金闲置、预期收益减少等三种经济损失风险,且导致抵押现金流变得不确定,使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加强.当前,我国银行也被抵押贷款逐年增加的提前偿付现象而困扰,并影响我国即将开展的证券化运作.  相似文献   

2.
个人房贷违约风险又称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作为贷款人因借款人无力按期还本付息,或故意不履行还款义务,不按照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合同中规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贷款本息而遭受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文章探讨了商业银行个人房贷违约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蔡玉平 《时代经贸》2010,(12):268-268,F0003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设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和高等教育公平理论,充分考虑高等教育的“外溢性”特点,以在校大学生为借款主体,通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政策性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紧密合作,高效率地开展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由于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十分复杂十分专业的业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环境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国家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运行中还面临许多挑战、存在一些问题。其制度设计包括借款条件、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2002年9月,民生银行首次对外推出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衍生业务。此业务以人住房贷款为基础,衍生出“转按”、“加按”、“换按”三种更灵活便捷的还贷方式,满足了贷款人在还贷期间变更住房、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抵押现住房换购新房、出售未还清贷款住房由新购房人继续还款等多种需求,是银行在住房按揭业务创新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目前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东西仍不完善,比如我国没有建立起一个全社会共享的信用信息平台,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财产、个人收人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等等另外,我国到现在为止的金融信用立法太少,很难对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做出强有力的支持,这就增大了商业银行大规模发展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顾虑,使个人消费信贷的发展面临了制度性约束.  相似文献   

6.
苏立嘉 《经济师》2001,(2):174-175
近年来,各大商业银行陆续推出了自然人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大额耐用消费品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将消费信贷逐渐推向家庭,但总的来说还是发展缓慢。笔者认为制约消费信贷,最重要的还是银行难以把握消费者个人的真实状况,这就迫使银行不得不在贷款条件上设“槛”,而消费者又嫌手续繁,不敢入“门”,这种情况,实质上是社会信用机制滞后、不完善的突出表现。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银行个人信用业务的扩大,而且会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建立社会信用机制,特别是个人信用制度,在当前个私经济快速发展中,更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7.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小额贷款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得小额贷款市场的风险较大,市场效率低下,不断萎缩。分组机制根据贷款人的信息由贷款人自己组成不同风险成次的贷款小组,按组进行贷款,小组内成员相互监督,激励其按期还款,使得贷款机构的风险减小。并且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促进小额贷款市场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闵一宗 《经济世界》2000,(11):18-20
从 7月 1日起,上海市首批装有 200万市民个人信用报告的数据库系统投入运行。这个系统可以在全市15家商业银行通用,只需花费10元人民币,在5秒钟内银行就可以查询到这200万人中任何一位的详细信用记录。这意味着200万上海市民从此有了自己的“经济身份证”──个人信用记录。它标志着个人信用制度正向我们大踏步走来。 个人名字也能成无形资产 个人信用档案中金融信用良好,会决定银行对你放心贷款,甚至不用任何质押,而如果你有恶意透支。赊购不还,偷逃税责或受到公安处罚等不良行为。就会作为“污点“记录在案,那你…  相似文献   

9.
个人住房贷款是指贷款人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的普通住房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对百姓、银行、政府,都有积极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发放个人住房贷款还存在一些风险。为更好地发挥个人住房贷款的积极作用,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范、化解风险。一、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1信用风险。银行在发放住房消费贷款过程中会面临许多风险,仅借款给银行带来的信用风险就很大。住房消费信用风险是指在贷款合同期内,借款人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引起贷款无力偿还的风险。由于我国缺乏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对个人财务收支状况难以确定,借贷人有无负债和不良…  相似文献   

10.
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靖  罗健 《经济师》2007,(2):105-106
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具体操作的贷款、还款和风险防范的机制,大学生的个人信用体系有待建立。国家还应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保证银行、高校和贫困生三方面的利益。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民生银行首次对外推出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衍生业务.此业务以人住房贷款为基础,衍生出"转按"、"加按"、"换按"三种更灵活便捷的还贷方式,满足了贷款人在还贷期间变更住房、增加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抵押现住房换购新房、出售未还清贷款住房由新购房人继续还款等多种需求,是银行在住房按揭业务创新上迈出的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张晓婷 《经济师》2000,(1):49-49,68
抵押贷款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是担保贷款的一种方式。在实践中,根据《贷款通则》及《商业银行法》的规定,贷款人发放贷款时,可发放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但信用贷款一方面借款人较难取得,要经过贷款人审查、评估,确认借款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才可获得;另一方面,贷款人承担的风险较大,一旦借款人在贷款到期不能还本付息,银行的贷款将面临收不回来的风险,严重影响贷款的安全性。因此,贷款人在发放贷款时,是以发放担保贷款为原则的。抵押素有“担保之…  相似文献   

13.
1.信用风险日趋明显。在城市化进程加快、政府推动以及“羊群效应”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银行机构的城建贷款正快速增长。由于城建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而贷款开办的时间还不长,其风险在当前还没有充分呈现,银行机构尚未充分认识到其潜在的风险,但城建贷款的信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2.法律风险十分突出。现阶段,城建贷款常见的担保方式主要有:(1)“项目资产抵押+收费经营权抵押+政府还款承诺”模式;(2)“政府性公司保证+政府还款承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担保法解释》,国家机关除了在经过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  相似文献   

14.
张淼林 《经济师》2000,(1):109-109
难点一:起诉容易执行难导致银行提起诉讼的原因,绝大部分是借款户久拖银行贷款本息不还,诉讼的结果十有八九需要强制执行。但实际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表现在:一是借款人实无还款能力,更无有效资产,难以执行。这类诉讼,银行是赢了官司输了钱,损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收回贷款本息遥遥无期,还要支付诉讼费用及其它有关费用,实是事倍功半。二是执法部门力度不大,由于“地缘”、“人缘”、“血缘”等多种关系,无疑影响到执法的力度,使一些拖欠银行贷款的人逍遥法外。三是银行胜诉后法院判决的有效资产(如地皮、房屋)的变现值常常低…  相似文献   

15.
防范个人房贷风险有五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学锋 《经济论坛》2003,(15):74-75
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主要风险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当借款人经济状况恶化,或者发生借款人死亡、失踪而无人代其履行合同,或继承人和代管人拒绝履行合同等造成借款人违约的风险。目前主要有下列表现:一是还款能力的收入证明水分较大。目前,收入证明一般由工作单位出具,而单位基本是按照职工的购房要求来“填”数字,甚至拍卖、倒闭企业的下岗职工仍能开出收入证明。二是购房者利用银行间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用一式多份的收入证明在不同银行按揭贷款,在多处购房。三是个人信用程度不明。由于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等级制度,对个人资质评…  相似文献   

16.
陈康  叶志 《经济师》2001,(1):173-173
一、建立个人资信评估体系个人资信体系是指能证明、解释和查验自然人资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本资料和行事规则。个人资信体系包括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个人资信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预警制度和个人信用担保制度等。有了较为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就可以根据每个客户的历史记录,确定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然后予以决策,从而有效地防范或消除消费信贷风险。1、推行个人信用登记制度,为个人资信评估提供充分依据。(1)银行要设计要素齐全的“自然人概况表”,建立个人资信评估的统一标准等级,并调查核实。贷款申请人要先填报“自然…  相似文献   

17.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款人在贷后高度关注借款人、担保人及外部事件,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早期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对影响还款来源和还款能力的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对控制不良贷款率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衡兵 《经济师》2004,(7):43-44
不成熟的个人信用环境已成为中国目前发展消费信贷的瓶颈 ,个人信用制度的缺乏给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带来的是高成本和低效率。文章从建立商业化运作的资信机构、加强个人信用法律法规建设以及商业银行建立银行内部的个人信用制度三个方面对构建个人信用制度、推动消费信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最后贷款人政策与银行危机管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银行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最后贷款人政策中,中央银行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即传染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最后贷款人政策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中正接受着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政策明显带有传统体制的色彩,属于效率较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筹资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借款难。银行借款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银行对企业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可是,有的企业由于不按时履行对银行还款的承诺,影响了企业在银行的信誉度,破坏了企业与银行的关系,尤其是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问题,是企业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