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振华 《金卡工程》2008,12(11):48-4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债权让与作为现代民法中比较成熟、应用广泛的一种制度,其是否能适用物权的善意取得制度一直是理论界有争议的问题.本文从债权让与和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构成要件入手,对债权让与是否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当今社会债权证券化后应该适用善意取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11条因在婚姻法领域承认了善意取得的效力而饱受争议。保护家庭共同居住房屋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意义,理应受婚姻法调整,但是善意取得制度作为传统民法领域特别是动产归属判断方面的重要制度,与婚姻法的人身伦理属性、人文主义价值追求相悖。所以将家庭共同居住房屋无差别地完全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不合适的,本条款应当进行必要的修订。  相似文献   

3.
善意取得制度作为物权法中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其设立的宗旨是维护物权交易的动态安全,并调整物权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现在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所确定,但一般都是仅限于动产,对不动产不适用善意取得。现在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善意取得制度作了明确的规定,正式确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既确定了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也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这样符合我国国情,对维护交易秩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调整我国物权关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衍船 《金卡工程》2008,12(9):88-89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护交易安全,稳定经济秩序.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善意取得制度对财产交易双方行为的限制和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善意取得这一制度在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但实践中,有些公安机关对涉案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一律追缴到底,从而损害了受让人的利益。本文旨在研究善意取得这一制度在公安实践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对公安机关在刑事执法中如何贯彻善意取得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瑜 《金卡工程》2008,12(12):42-42
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物权法>和<票据法>上都有规定,但票据法上的善意取得与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在立法宗旨、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厘清两者的区别,明确两者的不同适用条件,对指导我国的民商事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静 《当代金融研究》2022,2022(2):148-163
在财产被查封的情形,被执行人或所有权人擅自处分查封之物的,不得对抗执行申请人。查封的对抗效力是法律直接规定的结果,同处分权能和合同效力无关。查封不影响被执行人或所有权人的处分权,也不影响处分查封之物基础合同的法律效力。查封具有禁止处分的法律效果,即被执行人或所有权人不得擅自处分查封之物,否则可能引发公法上的责任。在擅自处分查封之物时,善意取得与公示对抗是两种保护善意第三人的模式。从立法论的角度来看,善意取得规则不应也无须适用于查封之物,否则会影响体系融贯,并导致制度重叠问题。查封制度具有独立的善意第三人保护规则,即查封的公示对抗规则。在公示对抗规则之下,执行申请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得到了妥当平衡。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日耳曼法的善意取得制度,因其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已被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在我国,虽然票据法对票据善意取得制度已有相关规定,但在民法中无法找到它的依据、而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又缺乏系统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票据交易及市场化建设,为此我国应以适当的立法形式系统地构建票据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社会上时常出现行为者精心设计的房屋掉包案件。行为人伪造房屋实际产权人身份证,冒充产权人出售房屋,获得房款后逃之夭夭。当行为人无法归案或无力赔偿的情况下,法院在保护产权人和善意第三人时不得不做艰难选择。掉包案的核心在于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从案件本身来看符合《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然而,从善意取得基本原理出发,只能得出"不适用善意取得"的结论。并通过动产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差异的比较,揭示《物权法》第106条的不足及不足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善意取得是所有权取得的一种方式,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产生的一项交易规则。我国已通过物权法,尚无民法,文章具体分析了善意取得问题,以期对我国民法典的颁布尽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证券无纸化已成为各国证券发行、结算交割制度革新的发展趋势.为达成降低交易成本、保障交易安全之目的,关键在于实现无纸化下证券交易中法律风险的最小化.物权法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具有实现以上目的的功能.从善意取得的发展趋势、构成要件与财产权的历史变迁以及证券市场实践等角度观之,无纸化证券的交易可以且应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田月红 《金卡工程》2009,13(6):130-130
本文通过探讨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否定说与肯定说,分析目前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现实状况,认为不动产也应该适用于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3.
浅谈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月 《金卡工程》2010,14(4):105-105
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善意取得制度的起源,善意取得制度在我国现行法上的规定及在新颁布《物权法》中的体现,从而结合《物权法》中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得出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即为:受让人须为善意;让与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须通过有偿的法律行为而取得所有权;客体为动产或不动产;让与人须为合理的占有人。以及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效果,即原权利人因善意取得使其标的物的所有权发生消灭。  相似文献   

14.
登记公信力与不动产善意取得都是关于不动产的重要制度.我国物权法在确立公示公信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将不动产纳入到善意取得的保护范围.在不动产交易中,登记公信力和善意取得制度都能够起到保护第三人的作用,但是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和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又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个人私有财产意识也在不断提高,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也逐渐被社会公众所熟识并关注.本文首先通过梳理遗失物及善意取得之概念,再通过古今中外遗失物之善意取得制度的比较法研究来略探遗失物之善意取得的法理意义及现存价值,并通过分析我国物权法107条对我国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评析并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王虹 《时代金融》2012,(8):93-94
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的第三人代表了整个经济社会动的秩序。本篇文章从有效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比较分析了善意取得制度和客观善意主义保护制度,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本身具有很大弊端,但是客观善意主义是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把保护第三人的善意标准客观化更加符合物权法理也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王虹 《云南金融》2012,(3Z):93-94
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的利益,是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的第三人代表了整个经济社会动的秩序。本篇文章从有效保护物权变动中第三人利益的角度出发,在比较分析了善意取得制度和客观善意主义保护制度,认为善意取得制度本身具有很大弊端,但是客观善意主义是建立在物权行为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把保护第三人的善意标准客观化更加符合物权法理也利于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典当立法所涉及到的交易形态凡与《物权法》相一致的,适用《物权法》的规定。就营业质权而言,可以采取物权法定缓和说,允许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营业质权可以善意取得,但在善意取得要件上不以支付合理对价为必要。在营业质中,当户仅以其当物承担责任,典当行不得向其主张债权。典当行在赎回犹豫期届满即可实现其营业质权,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直接取得当物的所有权,从而使债权得以消灭。  相似文献   

19.
刘阳 《财政监督》2011,(1):76-77
一、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 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是以牺牲不动产物权所有权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换取交易安全,是对不动产物权的非正常利益变动做出价值判断,是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进行协调的权宜之计。其价值表现于:一是保护不动产物权交易安全;二是促进流通,实现物尽其用;三是有助于原权利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防范对物的无权处分。  相似文献   

20.
一、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的价值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制度是以牺牲不动产物权所有权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换取交易安全,是对不动产物权的非正常利益变动做出价值判断,是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进行协调的权宜之计。其价值表现于:一是保护不动产物权交易安全;二是促进流通,实现物尽其用;三是有助于原权利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防范对物的无权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