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常倩 《改革与开放》2013,(11):64-65
近些年来,徙入兰州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愈来愈多,但由于自身及外部的种种因素,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并没有与城市居民同步发展,他们步入内卷化发展的路径。这种情况若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整个城市发展的大局,并且亦不利于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笔者以上西园穆斯林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内卷化发展的原因作了阐释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尹雯  付雅婷  张华 《北方经济》2009,(16):62-63
本文从信息不对称以及博弈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个中小企业与金融业在发生信贷关系时的博弈模型,对我国信贷市场上商业银行与企业在申请贷款和偿还贷款时的策略选择和行动方案进行分析。在博弈模型中,首先给出模型的假设条件,然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博弈均衡的结果,并重点分析各个变量的改变对博弈均衡结果的影响,最后得出一些启发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淮海经济区城市居民消费差异,文章选取了淮海经济区2016—2021年城市居民消费数据,根据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将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分为3类,并通过建立ELES模型,从整体和地方两个角度测算出淮海经济区城市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以及需求价格弹性。  相似文献   

4.
吴欣欣 《宁波经济》2005,(8):16-18,36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影响宁波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扩展线型支出(ELES)模型对今后5—10年内宁波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预测,旨在探求改善宁波市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研究”课题组近期对江苏苏南五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状况作了抽样调查。本调查借鉴了学者杨菊华(2010)有关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指标体系的研究框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个别访谈、召开小型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对课题涉及的实证性问题进行了调查。访谈对象既有流动人口,也有城市居民与分管流动人口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问卷调查主要是分类加偶遇,课题组选取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等五个城市的流动人口作为调查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7份。  相似文献   

6.
常倩 《改革与开放》2013,(21):64-65
近些年来,徙入兰州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愈来愈多,但由于自身及外部的种种因素,这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并没有与城市居民同步发展,他们步入内卷化发展的路径。这种情况若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整个城市发展的大局,并且亦不利于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笔者以上西园穆斯林聚居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对兰州内卷化发展的原因作了阐释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宋杰鲲  张宇 《山东经济》2004,20(2):117-119
本文应用博弈论对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作假账现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同时建立了集团公司——子公司检查博弈模型和集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子公司三人博弈模型,对作假账现象进行了详细讨论,并给出了减少作假账行为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8.
征纳博弈与税收流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构建的征纳博弈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征纳双方在征纳博弈中为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可能采取的策略。同时,根据模型分析了税收流失的原因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年富力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以外的第三类人群——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就业、生存环境和生活保障等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劳动保障工作要点》中指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女性流动人口在流动人口中的数量增加和女性社会地位的上升,其城市居留意愿对整个家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章根据2015年江苏省南京市主城区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女性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就业现状、就业保障和工作期望,借鉴推拉理论重新梳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运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发现,推力因素中,年龄、受教育程度、赡养老人压力、平均日工作时间和性别歧视对女性流动人口影响显著;拉力因素中的有无亲属同在南京、平均月收入和就业前景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1978-2010年间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样本数据,运用协整研究方法,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收入低,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居民短期消费易受冲击,城镇居民的长、短期消费的乘数都较小,从而客观上形成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的现实;并且城镇居民消费的长期弹性、短期弹性都较小,消费增长过多地依靠收入增长,但其却很低;线性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都是可以选择的形式.对此提出了让城镇居民们也能体面地生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台冰 《特区经济》2009,(2):267-269
城市人口统计的偏离会造成城市规划和决策的失误,本文提出兼顾地域、职业及生活特征的全口径城市人口统计模型,除常住人口外还纳入符合一定判据的农村户口居民。本文提出包括人均GDP、收入、消费水平三类指标构成的城市人口判据,按东莞等3个市的数据验算结果表明,本方法算出的城市人口比按户籍法统计多30%~50%,比按地域法少15%左右,差异显著,且验算结果与3市实地调查相符。  相似文献   

13.
孟宪春 《乡镇经济》2007,(11):15-18
文章运用黑龙江省1978—2006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状况及变化趋势,在论述了影响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理论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各因素对黑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并进一步提出了缩小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如何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为研究目的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支出受到下面三个因素影响: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农村从业人员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比重和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相似文献   

15.
深圳未来30年的路怎么走,也是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问题.建议提高资源效率,树立建设3000万人口大都市的宏大目标;"五体并重",发展与大都市相匹配的均衡产业结构;率先推进民渐进市民化;改善城市管理系统,提升城市化质量;从外向型经济模式向开放型经济模式转型;积极推进深港紧密融合,加快深圳国际化进程;向体制改革要效率要发展要稳定要和谐;深圳今天也要向全国各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乡居民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函数的差别,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扩张性的财政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一般影响。研究认为,不断加强的财政刺激在提高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的同时,也扩大着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作者利用1980~2008年的有关数据,建立计量经济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为了改善扩张性财政投入产生的不尽如人意的收入分配效应,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帕雷托分布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确定一个时期内总体收入分配或特定部分的收入分配究竟是否趋向两极分化和比较中间收入等级和高收入等级的分配份额提供了方法。用帕雷托分布拟合我国1988年和1995年两年的居民收入分配。发现1995年和1988年相比:(1)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存在两极分化.城镇居民在排除了收入最低的10%人口后,有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向;(2)中间等级收入份额减少。收入向高收入者集中;(3)高收入者内部收入分配差别扩大;(4)社会成员在不同的收入等级之间的流动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18.
吴九兴  何丹 《科技和产业》2023,23(10):80-87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均衡发展对构建国家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10—2021年中部六省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考察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口密度、城乡收入、城乡差距等的变化趋势与特征。研究表明:(1)中部六省的经济规模都在不断增加,但数量差距在扩大;中部六省的经济增长率在整体上呈现降速趋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湖北、安徽、湖南的人均GDP的增长较快,而河南、山西、江西的人均GDP增长较慢。(2)中部六省中除湖南外,其他五省的常住人口规模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中部六省的人口密度除湖南省比较稳定外,其他都具有波动性特征。(3)中部六省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别较小,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别较大。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上是缩小的,但山西、江西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个别年份波动较大,存在回弹的现象。最后提出积极寻求基于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的发展模式;推动以区域创新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把握国家发展战略、用好用活用足国家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 2001 China ratified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By so doing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became legally bound,"to the maximum of its available resources",to achieve "progressively"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rights specified in the Covenant. Included amongst these entitlements is the "right of everyone to social security,including social insurance".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Jiangsu to exa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urbanites agree that previously disenfranchised migrants have the same right to social insurance as the urban population. Many urbanites fear that their existing entitlements to social protection will be diluted if social insurance coverage is extended to include new populations. Accordingly,state agencies and the media have sought to promote acceptance of a more positive view of migrant workers than has traditionally prevailed within towns and cities. We find that younger urban residents,urban residents who already have social insurance and urban residents working in the state-owned sector are more likely to agree that migrants have the same right to social insurance as the urba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与其持久收入均显著相关。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其暂时收入显著相关;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零,而其他省份的不等于零。"λ假说"检验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都是过度敏感的,导致PIH的局限性。选择误差修正项的绝对值表征不确定性和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对城镇(或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不确定性和远期的流动性约束对城镇(或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