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家电下乡政策的背景、目标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一项重要举措,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明确的政策目标,本文在全面回顾总结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进程的同时,对家电下乡刺激内需、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改善贫富不均等政策效应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赵雁名 《大众商务》2010,(16):67-68
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政策。但目前政策一刀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存在问题、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民收入低等问题对家电下乡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从政府、企业、农村以及农民等方面努力,促进家电下乡政策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效果为调研对象,深入了解当前"家电下乡"政策在贵州省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结合省情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效果,使其在贵州省取得预期的政治和经济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政策.但目前政策一刀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存在问题、农村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农民收入低等问题对家电下乡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从政府、企业、农村以及农民等方面努力,促进家电下乡政策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伴随"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及实施,我国家电企业越来越关注对农村市场的开发。为了迅速抢占农村市场,家电下乡企业必须加强渠道建设,健全农村市场网络。分析农村家电市场渠道建设滞后的原因,深入剖析海尔在农村家电市场渠道建设方面的创新——网格化建设模式,并对该模式的推广实施进行研究,有利于为其他企业提供可供借鉴的农村家电市场渠道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对全国246村3 656农户的3次调查与回访资料,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政策的惠农效应初步显现,农户购买下乡家电的数量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同时,补贴兑付程序相比以前更加简易,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评价高;但下乡家电质量等问题也逐渐在增多,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和对下乡产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为进一步实施好家电下乡政策,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整下乡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收集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有关GDP和家电下乡销售额的面板数据,对家电下乡政策在全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效应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做了实证分析,并对实证结果做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不同地区的家电下乡经济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有效提高家电下乡经济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徐琪 《全国商情》2012,(1):28-29
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本文调查了大理州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情况,分析了家电下乡政策对农村消费的拉动效果,并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供相关部门决策所需。  相似文献   

9.
基于“家电下乡”中企业开拓广西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家电下乡”政策,分析它对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开拓未来广西农村家电市场的营销策略展开几方面的研究: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9年中、2010年初和2010年中对全国246村3656农户的3次调查与回访资料,对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电下乡政策的惠农效应初步显现,农户购买下乡家电的数量大幅增加,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同时,补贴兑付程序相比以前更加简易,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评价高;但下乡家电质量等问题也逐渐在增多,农户对家电下乡政策的满意度和对下乡产品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为进一步实施好家电下乡政策,还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整下乡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完善相关政策和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的显性负担大幅度减轻,然而农民的隐性负担并未因此减轻,政策外负担有增无减,教育与医疗负担不轻,"剪刀差"负担存在泛化。农民的隐性负担沉重,主要源于乡镇管理的体制缺陷、发展导向的城市偏向和商品要素的市场失灵。要减轻直至消除农民的隐性负担,必须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落实"三农"倾斜政策,完善商品要素市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大变革。第一次是从僵化的人民公社体制下解放出来 ;第二次是从土地的束缚下 (指剩余农业劳动力 )解放出来 ;第三次是从传统二元社会结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前两者发生在农村领域 ,后者则超出农村领域。我国农村只有经历这三次大变革 ,才有可能引导农民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民为本,协调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共建。毛桥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惠民工程,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搞成"扰民工程"。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走向经济发达的机制就是促使现代工业部门发展,随后将利润投资于农业。同时,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大量转移劳动力,经济实现由传统农业为主转向以现代工业为主。从而实现国家现代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首先分析中国目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状况和农民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然后提出应通过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妥善转移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发展乡镇经济、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等措施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状况,使城乡走上合理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是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必须以农民为本,协调城乡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积极参与共建。毛桥村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惠民工程,不能搞成“形象工程”,更不能搞成“扰民工程”。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使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农民,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支持政策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OECD的政策矩阵评估模型计算了市场价格支持和直接支付两种支持政策对我国农业的政策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对生产、贸易和价格的影响相差不大;但市场价格支持政策的政策成本则由纳税人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消费者剩余有所减少;而直接支付政策的绝大部分成本由纳税人承担,消费者剩余明显增加。显然,直接支付政策造成了较小的社会福利损失,更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对解决“三农”问题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加快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向市民的转化,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文章在对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988—2009年安徽省数据,分析了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教育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原材料来源或历史的角度讲,工业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于地表资源进行深加工而形成的工业企业,另一个则是对于地下资源进行开采或深加工而形成的工业企业.实施"工业反哺农业"从路径上讲,主要有:"反剪刀差",废止不利于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产品支农,工业化理念和制度的支持,捐赠和税收的支持,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