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磊 《东宇经纬》2000,(10):32-32
幼儿蹒跚学步时,总是会跌跤的,少不了慈祥的妈妈不厌其烦地扶着走;学童刚开始写字,也难免写得歪歪扭扭,需要辛勤的园丁手把手地教着写。人生坎坷,一生中谁能数清有多少挫折和磨难?尤其是当心灵受到扭曲或压抑时,如何及时矫正,靠什么去支撑?每每想到这些,我总会翻开那一本本厚厚的日记,似乎在寻觅那给我新生的起点。每次,我的目光最终都停留在那页撕掉而又重新贴上的日记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第一资源是什么?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人力资源"。但是,在举国上下一片"开发"潮中,究竟又有多少人想到开发这一资源呢?谁又算过,第一资源的可利用率可以达到多少?现在达到了多少?一切都象谜一样,中国的第一资源在不断再生和不断浪费的低水平循环中,潜伏着失去资源属性的可能。上海,这座中国头号城市,由于浦东的开发开放,在雄风尚存无几的  相似文献   

3.
海南,曾是广东的一个行政区域;海南,还是许多海南籍广东人的故土;海南,曾是当年广东知青上山下乡的地方;海南,更是今日广东人外出旅游的首选之地。海南,这遥远而美丽的南方海岛,凝结了多少广东人的思念;维系着多少广东人的牵挂……走进广州,走进这个繁华的大都市,我们同样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那浓浓的、挥之不去的海南情结……难忘,知青的岁月我们无从考证,在过去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广州知青来过海南;我们同样也无法追溯,在流逝的年华中,有多少广州知青的青春与热泪献给了这片热土。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他(她)们对青…  相似文献   

4.
对于男人来说,前列腺疾病是他们心中的隐痛,可有多少人为他们的难言之隐深思过?当我们在为他们的无私与奉献而感恩崇敬时,又有多少人为他们的难言之隐解惑过?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一个春潮迭起的时代,也是一个群贤竞出的时代。伴随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东风,改革的浪潮再度席卷神州大地。百业并举,一片兴旺的景象。在举国兴奋、人潮涌动的喧闹中,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将深情的目光瞄向了那片相对沉寂落寞的土地——老区。1990年7月,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1992年,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召,一群深受革命英雄主义思想影响的青年人自动聚集在中国老促会的旗下,开始筹备创办《中国老区建设》。应当说,这是一批不甘寂寞而又羞于"挣钱"的年轻群体。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九年的金秋十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来到宁岗,在八角楼前接见了宁岗人民。   曾经有过一番辉煌,有过一盏明灯,八角楼,一个响亮的名字,曾使多少人想往;至今仍被多少人魂牵梦绕,一曲动听的《党的三代领导人登上八角楼》,更使多少人迷醉,又为多少人广为流传。   1972年底,邓小平在那具有重大深远历史意义的复出前夜,从那座小院的“邓小平小道“走出,来到了宁冈,登上了八角楼……;   1989年的金秋 10月,江泽民来到了宁冈,登上了八角楼,在八角楼前,接见了宁冈人民……。   八角楼里,八角楼前,深深地刻印着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闪光的足迹……。   今日,八角楼前,那急匆匆的、坚定有力的脚步声仍在响个不停。   那是宁冈人民踏着党的三代领导的脚印,向着富裕道路前进的步伐…… (一 )  红灯普照的宁冈县,现在怎么样 ?  而今的宁冈红火 !宁冈,这一块神奇的红土地在历史的调色板上再度辉煌。   大潮涌起:   1994年 4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这一年,宁冈在 1985年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区贫困县的基础上,又列为《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扶持的贫困县,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的《中国老区建设》至今已经创刊十五周年了。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中国老促会的领导和各省、区、市老促会以及广大老区工作者的支持下,在十五年的岁月中,《中国老区建设》与时俱进,内容贴近实际,贴近读者,丰富多彩,指导性强,版式生动活泼,受到广大读者的珍爱和赞扬,成为老区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8.
从现在起,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6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特别是要看贫困的老乡。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陕甘宁老区扶贫应该怎么办?纵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扶贫历程,会有偶然的巧合。2014年是历史上著名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20周年。"八七计划"的基本内容,是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而陕甘宁老区则解决1908万人。如果从2014年算起,我们所面临的任务是到2020年,同样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口的贫困问题,而陕甘宁老区则解决1232万人。所不同的是,起点更高,目标更大。"八七计划"的目标是单一解决温饱,而这一次是"两不愁、三保障",是个多维的目标。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范小建在撰文中说到,如果把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客观情况相比较,可以看到有利与不利两个方面的情况:有利条件:一是起步时减贫的速度快。2014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八七计划"起步时,年减贫只有  相似文献   

9.
岁月永不停歇,无论我们经受了多少严峻的考验、经历了多少难忘的事件,2008年在我们的奋斗中已悄然翻过去: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在这块土地的时候,历史的长河已经流进了2009年。  相似文献   

10.
正隆冬时节,湖北当阳老区却处处涌动暖流。问起由来,老区干部群众都称赞全国老促会先进单位—当阳市老促会真情扶持老区有力度!说起事,一个接着一个……扶修路;让老区群众出门不再难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当阳市有39个老区贫困村,大部分聚集在边远山区、库区,年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穷在哪里?穷在路上是其一。庙前镇石马村,有7个村民  相似文献   

11.
解剖中医     
《中国经济快讯》2008,(28):59-59
如果问.哪些学科中骗子与谎言最多。除了政治外。那毫无疑问就是医学。不知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人没有上过当,恐怕没有,你我都不例外。医学是最古老的学科,也是最年轻、最不可靠的学问,而人人又离不开它。但是鉴别真假好坏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本书做了一定的努力。应当鼓励这种批评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解剖中医     
如果问.哪些学科中骗子与谎言最多。除了政治外。那毫无疑问就是医学。不知人类历史上有多少人没有上过当,恐怕没有,你我都不例外。医学是最古老的学科,也是最年轻、最不可靠的学问,而人人又离不开它。但是鉴别真假好坏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本书做了一定的努力。应当鼓励这种批评的声音。  相似文献   

13.
当一首名叫《青藏高原》的歌风靡全国后,又有多少人对那片神秘的雪域高原产生了无限的神往。西藏,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它那博大苍凉的自然景观,那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宗教和文化艺术对世人有一股挡不住的诱惑。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对西藏的向往只能是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在此之前的西藏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上没有一条公路,西藏与内地的物资交流和信息传递全靠牦牛和骆驼通过崎岖的山路进行,从四川雅安或青海西宁往返拉萨一次需一年之久。1952年护送十世班禅返藏时,  相似文献   

14.
生命价值几何?当一个人处于壮年,有着健康的身体.满意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时,生命是无价的,但是当重疾袭来时,眼看着生命需要靠巨额花费去维持时,还能有多少人不在心中衡量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我的生命价值多少?  相似文献   

15.
《中国老区建设》2013,(2):64-64
固始县今年订刊1200份河南省固始县2012年订阅《中国老区建设》1003份,是河南省县级单位订刊大户。2013年《中国老区建设》发行工作开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宣传工作,非常支持县老促会的工作。县老促会领导深入基层狠抓订刊,使订阅《中国老区建设》数量在高起点上又有新突破,达到1200份。(张建生)上蔡县今年订刊1067份近日,在河南省上蔡县委召开的全县老区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我退居二线后担任了山西省泽州县老促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从那时开始,我一直积极订阅《中国老区建设》,经常给刊物投稿,并曾被聘请为通讯员。岁月如流水,《中国老区建设》已陪伴我十七个春秋。我为何如此钟爱《中国老区建设》?理由有三:一是价廉物美,刊物价格低但内容丰富,接地气,有颜值。二是文章短小精悍,言之有物,一看就明,一听就懂,特别是红色经典故事多多,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正>读者心语去年12月22日,我在区政府开完会,顺便到隔壁的老促会坐一会儿,看见桌上有一本2009年第11期《中国老区建设》。征得同意,我拿回家细看。越看越觉得这本刊物办得好,有特色,既有传达关于老区方针政策的《高层声音》,又有观点鲜明、材料具体的《调查报告》,既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老区报道》,还有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难忘岁月》。愿《中国老区建设》这朵瑰丽的奇葩花开富贵,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8.
踏访萧关     
萧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在民族的历史进程中被记忆收藏得完完整整。那曾让万千将士为之兵刃相见的萧关,那曾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千古吟唱的萧关,而今还保留着昔日的荣光吗?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在当今中国的白酒业,如果勉强拔出一个老大,那就是五粮液.不过,这话可不能让茅台人知道了,因为在茅台人的眼里,中国的白酒老大应该是"国酒"茅台.想想也是,问问国人,有多少人知道五粮液,又有多少人不知道茅台?正因如此,茅台与五粮液之间的明争暗斗渐渐地愈演愈烈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岁末,当众多媒体忙于盘点自己关注的那些人或事的时候,《中国老区建设》派出多路记,赶赴小岗、大寨、南街和横店,探索一个既老又新的问题——村级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