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纪筱琪 《新金融》2007,(10):19-23
本文首先对资本外逃的定义以及途径进行了讨论,并借鉴调整后的余额法和国内学者提出的方法,对1982-2005年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了估算。其中使用了我国经香港的转口贸易以及高报进口、低报出口调整进出口伪报。此外本文还就资本外逃的规模对汇率偏离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资本外逃对汇率的偏离程度有较明显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我国资本外逃的规模测算:1985-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修正的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总量较大,而且其增幅在不同年份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我国存在着资本的大量外逃与外资的大量流人并存的现象;我国资本外逃在未来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规模上,并对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强烈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修正的直接测算法和间接测算法,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外逃规模。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外逃规模总量较大,而且其增幅在不同年份存在差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我国存在着资本的大量外逃与外资的大量流入并存的现象;我国资本外逃在未来仍将维持在一个较高的规模上,并对宏观经济环境有着强烈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现有测算中国资本外逃规模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并在定义中国资本外逃概念的基础上 ,针对资本外逃的不同渠道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相应项目以及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双边贸易数据建立了新的测算方法。本文所提出的测算模型是针对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净误差遗漏项目进行三项调整 ,一是扣除国际收支统计中的误差 ,二是加上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误记录的贸易信贷项下的资本外逃 ,三是加上未被国际收支平衡表记录的进出口价格高低报形式的资本外逃。  相似文献   

6.
7.
为了对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做出尽可能准确的估算 ,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世界银行的余额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具体包括 :(1 )对资金来源项高报和低报部分的估算和调整 ;(2 )对正常的资本流出部分的剃除 ;(3)对居民境内外币资产的剃除 ;以及 (4)对余额法漏计的进出口误报部分进行了仔细的估算和调整。结果表明 :1 982— 1 999年期间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资本外逃额累计约达 2 32 8 65亿美元 ,年平均约为 1 2 9 37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中国资本外逃的测算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本外逃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催化剂与蔓延的助动器 ,对一国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通过介绍资本外逃及其测算模型 ,运用间接法对我国资本外逃进行估算 ,结果显示中国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现象。在详细分析中国资本外逃的产生原因之后 ,具体提出了一些相关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短期跨境资本作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均衡的重要因素,对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风险防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各类短期跨境资本测算方法,基于数据的真实性、可获得性和经济学意义,对比国际收支的趋势性变化,结合算法设计的合理性以及与国际收支误差遗漏项的关系,得到测算有效且符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实际趋势的短期跨境资本月度时间序列。本文所采用的相对最优算法,完善了对短期外债等短期跨境资金的估算,并通过增加数据来源,提高了对隐藏在其他渠道中短期资本的测算精度。研究发现,2003—2017年间流出入我国的短期跨境资本整体趋势可分为四个阶段:2003—2006年,短期跨境资本呈现波动中小幅流入;2007年初至2011年底转为大幅流入;2011年底至2014年初呈现短期流出入转换变化;2014年中期开始至2017年底转为显著、大幅的持续流出态势。本文在确定最优算法时,创新性地提出通过误差遗漏项,侧面验证测算有效性的检验方法,为进一步完善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统计监测与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针对测算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理论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基于流体力学视角的全新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半开放、半管制"的国际收支(BOP)结构特征和"宽进严出、放长限短"的资本管制特点使得基于资本自由流动国家的热钱估算方法不完全适用我国.热钱在中国流动具有隐蔽性和非法性,必须剔除诸如贸易伪报、资本夹杂和地下钱庄等隐性渠道对热钱流动规模的影响.本文以世界银行间接法和我国BOP为基础,首先提出"热钱流出之谜",然后分析热钱在中国流动的隐性渠道.并将其纳入估算模型,估算结果基本反映了热钱在中国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对外资流入境内房地产市场规模的测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外资流入房地产市场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综合考虑外资对房地产信贷的撬动因素,运用资产负债比例法间接推算出2003和2004年外资流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市场的资金总规模(包括直接流入的外汇资金及其撬动的人民币信贷资金)分别占全国房地产资金总规模的17.5%和11.5%,其中直接流入的外汇资金分别为140亿和12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境外流通规模测算:1997-2009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数量不断增加,引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国际贸易尤其是与东亚周边国家、地区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这些都增加了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二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助推人民币跨境流通,希望以此渐进实现人民币区域化乃至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经济金融相关系数法和民间资金供需模型,对岳阳民间融资规模从广义口径和狭义口径分别进行了测算,揭示了岳阳民间融资发展时序特点,通过测算发现:岳阳民间融资一直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自2010年开始,岳阳民间融资加速发展,2012年达到峰值。而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都非常关注的狭义民间融资规模,约占广义民间融资规模的2/5左右。民间融资的过快发展将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一定负面效应,后段需要重点关注和防范的是民间融资领域的相关风险,加强民间融资领域的规范和管理,使其平稳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麒麟  李磊 《财会学习》2022,(7):147-150
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促使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定位及职责的划分,决定财务人员在财务共享中心的配置,这需要对集团现有财务人员进行统计及测算,传统的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测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提出规模统计法对财务共享中心人员进行测算,弥补了传统财务共享中心人员测算方法的不足,并以G集团财务共享人员测算为例进行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16.
自本世纪初未观测经济范畴被OECD等国际机构提出以来,理论界对未观测经济规模测算的探索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普查的开展也为认识未观测经济总量提供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证据。在外部失衡和资本进出管制的背景下,中国未观测规模扩张是必然趋势,也对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国民账户均衡关系入手,采用储蓄、信贷与国际收支之间的均衡关系模型,测算未观测经济规模。结果显示,两种口径的未观测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介于10%-49%之间,2005年未观测经济相对规模因为普查数据调整GDP而有所下降,2006年又出现迅速扩张的态势,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资本管制能否抑制资本外逃--关于中国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资本管制抑制资本外逃的有效性问题,国内外学者曾采用多种计量模型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但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运用经济计量分析中最新的协整分析方法--边界检验(Bounds Testing)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Model,ARDL)对中国从1980~2003年的资本外逃状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资本管制对我国的资本外逃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贫困线是测量贫困人口、监测贫困范围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制定反贫困政策的基础。我国政府在1986年实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首次建立了农村贫困线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1985-2012年扶贫线,及其收入替代率和消费替代率,并运用世界银行开发的POVCAL软件,以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贫困线测算我国2005-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规模。经过分析,认为我国1985-2007年的扶贫线仅仅是维持生存需求的绝对贫困线,2011年新扶贫标准体现了我国扶贫理念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并认为把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0%作为我国当前的贫困线是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2004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5145.38亿美元,适度外汇储备规模的界定成为学术界及实际工作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将国内外经济学家普启认为的影响最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的几个因素(进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作为考察对象,利用SPSS统计较件对1984-2003年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决定,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将国内外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的影响最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的几个因素(进口规模、贸易差额的波动幅度、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变动、国家每年外债规模及汇率变动)作为考察对象,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1984-2003年间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从实证角度揭示了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决定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