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农村“第一步”改革成功以后,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多元化经济结构取代了单一结构而成为中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征。“第一步”改革以后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多种经济模式并存这一态势说明,各地农村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机制,因此,如果说“人民公社”僵化体制是“第一步”改革所面临的束缚整个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那么,“第一步”改革成功  相似文献   

2.
如何发展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大事。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与 2 0 1 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完善不同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一个保障体系 ,而保障机制又与各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内在紧密的联系。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其不平衡。因此 ,各地区应该结合本地实际 ,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一、合作医疗与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 ,是在国家的支持下 ,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识城乡经济不平衡的原因是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分析了世界各国城乡经济不平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经济规律发展农村经济的途径,指出边远农村当前不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应积极推进城市化和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在目前“以县为主”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下,因县域经济极不平衡导致的城乡师资配置失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我国城乡差别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完善教师法以及相应的人事分配制度,促进职前教师到农村学校轮流工作,即通过“师役制”提高农村学校师资质量,初步实现城乡教师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海峡两岸农业发展面临着什么机遇与挑战 ?提升两岸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什么途径 ?两岸农业发展的互补性与合作前景如何 ?促进两岸农业的进一步合作应采取什么措施和策略 ?这些都是近年来两岸学者十分关心的问题。 2 0 0 2年 10月 2 4~ 2 6日在杭州召开的“加入WTO后的两岸农业 :投资与贸易学术研讨会”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次会议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联合主办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卡特 )、杭州市农业与农村工作办公室、《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等单…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作为我国唯一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基础设施信贷条线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针对城乡基础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在总行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以党建工作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  相似文献   

7.
西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情况1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徐小青 (2 0 0 2 )、王小林 (2 0 0 2 )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从政府举办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与非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发生了变化 ,制度本身的变化是从原来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发展到现在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安排并存 ,其基本特征是供给主体不再局限于农村基层政府 ,在部分发达地区出现了农民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的非政府供给主体 ,非政府供给主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回顾 2 0 0 3年 ,《2 0 0 3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 2 0 0 4年展望》认为 ,中国农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发展的态势。主要的“亮点”是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 ,农产品供应充足 ,农产品贸易活跃 ,非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 ;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迈出关键性的步伐 ,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粮食生产直接补贴试点已经展开。但是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减产 ,农民收入增长依然缓慢 ,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等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展望 2 0 0 4年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更有利 ,发展得将更快 ,农民…  相似文献   

9.
·专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制度透视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含义克里斯托福·D·捷拉德 黄祖辉 蒋文华 (5 -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化“三农”问题研究中国   …………………………………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习中心组 (11- 4 )与时俱进 迎接挑战 推动农村经济新发展陈锡文 (11- 10 )…………………………………………·农业形势与政策·2 0 0 0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 2 0 0 1年展望陈劲松 余 贤 (2 - 4 )………………………………当前“三农”形势与对策思路马晓河 王为农 姜…  相似文献   

10.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大明 《农村经济》2003,(11):95-97
有关资料显示 ,在“十五”期间 ,我国将有 1 5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解决这部分人“无事可干”的问题 ,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容忽视的难点。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必要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并号召全党“要在本世纪头 2 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1] 不难看出 ,江泽民同志此处讲的“不全面”、“不平衡” ,除了指东西部地区的差别外 ,更主要是我国存在已久的工…  相似文献   

11.
1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昝金生 《中国农史》2003,22(3):69-75
为挽救江南农村经济,在国民党政府的倡导下,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兴起并发展起来。江南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组织、经营和监督上有自身的特点,它对江南农村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江南农村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池子华 《中国农史》2002,21(4):62-70
本文以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背景 ,概述农民“离村”的社会经济效应 ,认为 ,“离村”现象主要是农村经济衰退的产物。农民大量“离村” ,对农村经济社会影响至巨 :精壮劳动力流失“不仅减削生产力 ,而且失去优秀人才以为农村改进之基本” ;造成耕地撂荒和“有地无粮”现象的严重化。尽管农民离村对农村社会经济不无小补 ,但总的来看 ,积极影响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5.
付丽 《林业经济》2012,(5):117-119
2011年11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我国资源税改革踏上新的征程。但我国现行资源税仍存在征税范围较窄、计税方式不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无法与资源税改革相适应、资源税税收收入归属不科学等问题,因此,资源税改革必须向纵深化推进。应该扩大征税范围、推进从价计征方式的使用、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实现资源税税收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  相似文献   

16.
国外“工业下移”的实践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和人口高度集中于大城市而农村局部地区衰退或发展滞后的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的现象,在不同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中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却较为普遍.外国的经验是通过大城市的工业和人口向小城市(镇)的扩散来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二战后,发达国家大城市的工业和人口自发流向小城市(镇),拉美国家政府对农村落后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资本的跟进,亚洲日、韩等国政府主导下的"工业下移",均取得了重大的经济社会效果.我国的城乡差距和"回波效应"的现实与实现全面现代化的目标相悖,因此,借鉴外国的经验,通过"工业下移"来加速新农村建设可能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和全面现代化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had varying experiences in trade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1980s, attributable in part to their differing stag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ther important influences relate to the exter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policy choices made by their governments not only during the period but also in the preceding decade. The achievements of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under the advers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the 1980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macrocconomic and agricultural growth, the commodity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growth, their food production and trade, the expansion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ir agricultural exports, and the policy and nonpolicy factors affecting them. Special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role of policy reforms implemented in China and the South Asian countries, following similar policy developments in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Asia in the 1960s and 1970s, toward greater openness in their trade regime and increased private-sector participation in the economy. These reform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observed acceleration in gup , agricultural, and export growth in the 1980s. However, macroeconomic imbalances have emerged that threaten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in those countries. The major challenges for the 1990s also differ among the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industrially advanced Northeast economies of Taiwan and South Korea, the primary need is to ease the transition of the remaining rural population as farm incomes continue to fall and workers move to industrial and service activities. This challenge has to be addressed in the context of growing external pressure to further open their domestic market for agricultural imports. Among the Southeast and South Asian countries, there is a need to reduce the existing policy biases against agriculture, particularly against export crop production. Moreover, China and the South Asian countries face the additional challenges of continuing to deregulate their trade regime and internal markets, and of promoting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Despite the external trend recently toward regionalism,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generally seem committed to an open trading system, on which in fact their past impressive economic performance has been predicated.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them in the 1990s is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arresting and reversing any protectionist tendencies arising from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trading blocs and to support multilateral initiatives such as the Uruguay Round that promote global trade libera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19.
Trends in agricultural trade for South and Central America are documented and the reform process is discussed. Performance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of the region is evaluated. Challenges for policy makers are reviewed, ranging from macroeconomic policy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0.
洪认清 《中国农史》2004,23(4):67-71
著名实业家穆藕初曾系统接受西方农科教育,深知农业教育对发展农业的重要性。他强调农业人才的培养要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注重专才教育;农业人才的训练以能刻苦耐劳、有丰富的农学知识和充足的农事经验为准则。他还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培养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呼吁农业人才躬赴乡村,通过各种途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农民中进行文化知识、农业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