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考察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文献中,已有研究往往基于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单方程估计结果,而忽略了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反馈机制。针对这一缺陷,本文基于1983-2007年相关数据,通过构建包含两部门产出方程和劳动力转移方程的联立方程组综合考察二者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但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非农生产率明显低于城镇劳动力的生产率;同样地,经济增长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流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防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取得的平均9%的增速中。劳动力的波动的贡献占了21%.著名经济学家蔡昉认为。带动中国经济今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引擎必然是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而这台引擎的强大动力来源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因此。加快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从低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生产率部门。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4.
《商》2015,(24)
对于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的途径是将生产要素从低边际生产率部门转移到高边际生产率部门,同时,这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生产函数的建立,对劳动力配置不同部门的边际生产率进行估计。从得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将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业,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来说,具有极大的提升作用,从而能够更好的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具有十分良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与增长方式转变的模型,实证回归的结果表明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产业部门向高的部门转移过程中可以提高社会总的生产率.具体来说就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可以提高TFP,其中劳动力在第三产业中的转移效应要高于第二产业.据此,本文关于产业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是大力发展浙江的第三产业,由一个部门带来的扩散效应可以推进经济的总量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直接带动了就业结构的变化,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这种变化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同时又和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又是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劳动生产率角度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结构的变动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将大量未充分就业的农业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而导致就业结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动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本文从生产函数出发,将就业结构变动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得出就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的流动时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基于1978-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理出发,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稳定关系,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积极的影响。根据我国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现状,一方面我国应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此同时提高转移人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以此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替代劳动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出,劳动需求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因而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作用方向存在不确定性。本文构建两部门任务模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生产率效应和对就业替代效应的影响机制,考察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和产品替代弹性对两种效应的作用方向;利用我国28个省份2003-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人工智能技术对劳动力产业结构的作用方向及强度,进一步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不同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上,对制造业就业非线性影响。理论模型说明,在多数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会抑制制造业就业,其对制造业就业的替代将促进劳动力向服务业的流动;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较大突破导致制造业生产率有巨大提升时,产出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效应会大于技术替代效应,劳动力回流入制造业。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制造业的劳动力占比,但其生产率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抑制作用。面板门限回归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不足0. 0282时,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提升1%将减少制造业就业占比0. 124%;反之,当人工智能技术生产率增长幅度超过门限值时,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提升1%将增加制造业就业占比0. 179%。研究结论的重要启示在于揭示了人工智能技术对制造业就业的挤出效应会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而发生反转,促进制造业劳动力回流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通过各种不同的经济传递机制直接作用于承接地,产生多种经济效应。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在对索罗余值分解的基础上,探讨产业转移驱动承接地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指出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可以通过资本累积机制、生产率提升机制及就业创造机制产生资本效应、技术效应和就业效应,在这些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最终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1.
<正>产业结构的偏差对就业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主导产业的不同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理论区别于其他诸如丹尼森、哈罗德等经济学家的主要方面在于:他重视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转变迅速。从部门来看,先是从农业活动转向于非农业活动,后又从工业活动转移到服务性行业。从劳动力在农业和非农业部门的分配来看,在传统社会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云南省沾益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职能作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拓宽劳动力输转渠道、构建农村转移就业务工人员权益保障体系等措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具有中国劳动就业结构特征的CGE模型,以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变化和中国实施经济刺激计划为背景,设计不同的情景方案,模拟分析了中国出口变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出口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实现0.088个百分点的非农就业增长。但出口就业效应相对于不同的产业部门和就业群体而言具有明显的差异,出口下降将导致纺织、制造业等部门就业人数的显著减少,农民工就业压力明显超过城镇就业。因为出口就业效应显著低于投资就业效应,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劳动就业不仅在数量上经历了从大幅减少到显著增长的突变,同时在结构上也出现了从可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的转换。权衡劳动力比较优势利用和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就业基数大、出口就业弹性低的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提高,实现就业的结构性均衡增长,应成为确保我国未来就业安全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验分析表明高增长经济在中高收入阶段增长明显放缓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放缓主要是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所致。经济放缓的时间受到一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速时人均GDP在国际平均水平之上。通过生产函数法分析可知,未来十年,随着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改变,就业增速将出现下降,高储蓄率将会出现调整进而带动投资增长减速,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放缓。过去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所依赖的极高的投资增速和人口红利,很难继续起到支撑作用。未来十年,为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依靠单纯的资源、能源、要素的投入,转向依赖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托达罗的两部门理论主要用来说明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和间接性,尽管发展城市传统部门会对城市环境和市容造成某些不利影响,但其促进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思路对我国存在许多有益的启示。文章指出,我国应坚持走多元化、浅层次、渐进性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道路;发展城市非正规就业,增大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发展小城镇,发挥小城镇对周边农村的辐射功能,增强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发展城镇弹性就业,尽可能地增加农业劳动力及其家属的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加入WTO后,广东省从就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劳动力正加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就业的行业结构来看,劳动越来越密集化,经济和就业结构不断向劳动密集型行业转变;就业机会的增加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食品、皮革制品与建筑建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文章提出,加快广东省就业结构转换的对策,一是加快经济增长,继续实施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经济政策;二是提高城市化水平,扩大就业容量;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四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在区域基本结构因素制约下,个体主观选择的过程。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分为动机、环境认知、决策方式三个阶段。使用因子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对安徽省四个样本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决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决策因子、空间决策路径的地域差异。结果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动机和环境认知是影响就业决策的重要因素;动机对环境认知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动机通过环境认知对就业决策的中介作用,大部分呈现正向影响,但也有一些呈现负向影响或影响不显著;家乡和家乡城镇就业环境与当前就业地就业环境的差异,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形成的基础,进而影响其决策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浅析非农劳动力市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教据线性回归模型来计算非农劳动力市场三部门的就业弹性,进而分析三部门吸纳农村转移就业的能力,来说明三部门应该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农特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安置.  相似文献   

19.
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要素投入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引起的经济增长非常小。  相似文献   

20.
《致富天地》2006,(4):24-24
《云南日报》报道: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突破60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00多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