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以"食物安全"取代"粮食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人们习惯于将传统上的主食统称为“粮食”,主要是指稻谷、小麦、玉米、薯类等淀粉作物类和豆类二大类作物。但在国际上,与中文对应的“粮食”这个概念并不存在,在英语字典中也查不到与“粮食”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国际组织及世界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是“Food”即“食物”,  相似文献   

2.
营养学把食物分力五大类,即白色(大米、白面)、红色(各种畜禽、鱼虾及肉类)、绿色(新鲜水果、蔬菜)、黄色(大豆、花生及其他干果类)、黑色(海带、紫菜、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人们在膳食中,每天都应调配有各种颜色的食物。 因为白色食品中含有蛋白质、糖及多种营养素;红色食物富含蛋白质、无机  相似文献   

3.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表达了人们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而中秋佳节吃月饼正是人们表达心中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但我们现在聊的不是普通的月饼,而是一种经过国家认证的”绿色月饼”,它更能体现人们心中健康、美好、平安的愿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也许是受以“供应链管理”见长的沃尔玛出售假冒绿色猪肉事件的影响,目前,商务部闪电般地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中一种非关税壁垒形式,通常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规则与法律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补贴制度和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使国外的相关产品无法进入该国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或阻碍,从而实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出口战略的顺利实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了使我国农业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市场,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我们必须以循环农业的新模式来积极应对,以求破解“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  相似文献   

6.
8月2日,北京会议中心展厅里,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果选美。竞选获胜者此后将有机会入选“奥运果品”。记者获悉这次水果选美的第一条件便是“绿色”标准。难怪本刊执行主编要把“水果选美”的选题安排在《第一食尚》栏目。  相似文献   

7.
秉承“引领绿色消费食尚,营造绿色产业商机”的主旨,朝着编委会日前确立的“打造中国绿色食品第一传媒品牌”的目标,本期我们着力“以绿色食尚促绿色产业,以绿色产业创绿色食尚”,试图用“绿色”的主料,烹调出一道“食尚”的大餐,奉献给广大绿色消费者和绿色产业界的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8.
谋求转型:湖南欲以“绿色”兴农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过专门机构认证、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的食品。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其主导食品便是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大省,提升“绿色”竞争力是湖南未来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的食物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畜产品是动物性食品的主要来源。发展畜牧业生产,在我国食物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畜产品(食品类)与植物性食品的最大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人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肉类不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具有十多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也一直是农业经济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过去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 ,而且人们消费的主要食物就是粮食 ,人们很自然地用“粮食安全”来表述国际上通行的“食物保障”的概念。《从食物保障状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指出 ,现在是把上述两个概念区分开的时候了。尽管这二者有所不同 ,但是 ,它们还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即食物保障是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 ,粮食安全是食物保障的前提。从这个视角出发 ,该文作者构建了以“剩余供给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指标 ,分析了包括粮食、肉类、…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国家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的距离,粮食等主副食品的生产和供应一直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指出“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  相似文献   

12.
看“待三农”问题,最容易走的两个极端是估计不足和过分渲染。从事“三农”工作,最怕的两件事是找不准方向和抓不住重点“。三大战略、九大行动”从不同的层面回答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大认识和实践问题。就整体而言“,转变”的重点是思维“,拓展”的重点是空间,"提升"的重点是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对整个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九大行动”的实施,既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确切的战略基点,也“为三大战略”的实施打造了具体的操作平台。各行动的中长期目标效果虽然相互有很大甚至完全交叠,但其操作层面最直接的价值取向分别可归结于食物与农产品安全、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三个方面。“三大战略、九大行动”勾画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未来走向的路线图,在启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眼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继承与发展、软件与硬件等四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锡林郭勒草地样带食物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以锡林郭勒草地样带上典型草地牧区、浑善达克沙地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为典型区,分析锡林郭勒草地样带农牧户食物消费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开展农牧户入户调查获取问卷数据,开展典型农牧户食物跟踪调查获取农牧区食物消费季节变化数据,结合2015年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居民营养膳食结构宝塔(2016)和锡林郭勒盟经济社会数据,对研究区居民食物消费进行分析。[结果](1)农牧户食物消费以粮食、肉类、蛋奶为主,其中肉类消费以牛肉和羊肉为主。食物支出以蔬果、粮食和肉类为主,肉类消费量和肉类支出呈现倒挂现象; (2)食物消费量呈现季节变化,从夏季到冬季粮食消费量逐渐减少,肉类和蛋奶消费量增加,蔬菜消费量月际波动较大,水果、油类、饮料等消费量月际波动较小,食物中蛋白质、脂肪和能量摄取总量季节变化不明显; (3)区域间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和文化习惯不同使食物消费结构沿样带呈现差异化,食物间互补性和闲暇时间增加引起了食物消费结构季节性变化。[结论]居民食物消费沿锡林郭勒草地样带由北向南呈现梯度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农牧户食物消费呈现季节变化,食物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季节间食物互补性和闲暇时间。  相似文献   

14.
蘑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自古以来被列为上等的营养食物。蘑菇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有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发现,蘑菇的营养价值仅次于牛奶。人们一般认为,肉类和豆类  相似文献   

15.
年前,日本营养专家提出人们的饮食保健,应遵循“三高、五低、七分饱”的原则。三高高新鲜度、高纤维、高蛋白。高新鲜度是指所吃食物最好都是新鲜的;高纤维是指每日摄入的纤维类食物不低于16克,可以帮助消化系统尽快排出代谢产物和食物残渣,减少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影响;高蛋白质是指每日每人蛋白质摄入量大于每千克体重0.7克,这些蛋白质可以来源于谷类、豆制品、肉类、鱼类及其他食物。五低低糖、低盐、低胆固醇、低脂肪、低刺激性食物。低糖主要是指少吃或不吃纯糖,因为它不是机体所必需的;低盐是指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低脂肪是指每天摄入的脂肪总量不能超过膳食总摄入量的15%~30%;低胆固醇指胆固醇含量不超过300克,因为胆固醇是人体基本营养素,且体内能自行合成,所以应少吃动物的脑及内脏;低刺激性食物主要是指带有辛辣的食物,食物量因生活习惯而异,个体差别很大,中老年人最好少吃或不吃。七分饱每餐都不要吃的太饱。每天要按时就餐,细嚼慢咽,使就餐真正体现出休闲和享受的特点,切莫狠吞虎咽。 三高五低七分饱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江西省委省政府近来提出了“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二十字治农方针。纵观国际国内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形势和客观分析江西所具备的比较优势,不难发现,要把“希望”实现、把“潜力”凸显、把“重点”突破、把“后劲”增强、把“出路”拓宽,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无疑是做好“山、水、田、畜、工”五篇文章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今年“3·15”,“食”仍是一个有声铲色”的话题。 去年以来,食品安全多次成为舆论焦点。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添加剂”改变了食物的“颜色”,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家住西安市南郊的王老太一提起做饭总不高兴.因为孩子们老说她炒的菜没营养.不“绿色” 王老太纳闷了:“青菜明明绿油油的.咋说不‘绿’呢?”后来老太太才知道“绿色”是有特殊含义的.现在也很老道地专挑那带虫眼的蔬菜——有虫眼说明这青莱没打过农药。是不受污染的“绿色食品”呀。可是,一棵没打过农药的青菜并不能代表“绿色消费”和“绿色商品”的全部内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提起“三农”,人们通常想到的是湖北李昌平的说法,“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而且,这句话也几乎成为讨论“三农”问题的基调。但是,中国农业及与其相伴的系列问题由来已久,其产生的原因也极为复杂,从分析和解决问题出发,仅靠一句充满感情色彩的评价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中国,地域之广,地区间发展环境和现实基础差异之大,使得对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耕地食物生产变迁及“非粮化”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揭示1978年以来中国耕地食物生产变化规律,量化“非粮化”对耕地食物生产变化的影响程度,为“非粮化”治理、保障食物安全提供基础依据。研究方法:食物热量计算模型、LMDI分解法。研究结果:(1)经过波动增长(1978—1998年)、波动减少(1998—2003年)、快速回升(2003—2016年)和缓慢增长(2016—2020年),2020年中国耕地食物热量达113.23×1014 kJ,是1978年的2.58倍。(2)耕地食物生产结构呈现口粮减少而蔬果、油料、玉米快速增长的特征,其中口粮热量占比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且西北、广西和青海的耕地食物热量主体分别由口粮转为玉米、糖料和油料;蔬果生产增速最快,热量占比增加了5.02倍。(3)1978—1998年和1998—2003年耕地食物热量变化主要由口粮引起,影响程度分别为46.31%和-64.84%;2003—2016年和2016—2020年耕地食物热量增加分别源于玉米和蔬果的贡献,程度为53.42%和28.30%。(4)1978—1998年、1998—2003年和2016—2020年,“非粮化”分别在14.63%、73.30%和23.81%的程度上抑制了耕地食物热量增长,其中,2016—2020年,“非粮化”是上海、江西、海南和贵州耕地食物热量减少的主因。研究结论:中国耕地食物生产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向多样化转型,“非粮化”抑制了耕地食物供给增长。要树立大食物观,以耕地食物增产作为分区域、分次序推进“非粮化”治理的重要原则,重点关注“非粮化”导致耕地食物供给减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