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国外名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窥视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纷纷冲入国门,以他们的名牌产品为开路先锋抢占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充满了“潘婷”、“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日立”、“松下”、“福特”、“奔驰”等洋货,这些名目繁多的洋名牌猛烈撞击着中国的国内品牌。据德国《商报》报道,外国公司生产的饮料在中国城市占有率高达55%,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公司在中国就建起30多家罐装厂,年产量达70万吨,而日化用品方面也是洋货充斥。据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百家商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力士、夏士莲、舒肤佳、花王等品牌占据了日化市场77%的比重。在洗衣粉市场中,奥妙、碧浪、汰渍等几种品牌占到66%,而过去人们喜欢的活力28只占有5%,洗发液中飘柔、潘婷、力士、海飞丝占到了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2.
市场洋名牌半有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前期至今,中国企业在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中创造了一批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产品品牌,这些品牌已成为我国消费者放心购买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信息广场     
我国应取消官方认定的名牌评选本刊讯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月前向社会公布了40个无根据的“世界名牌”和违规的“中国名牌”名单,其中不乏一些在市场上已经有相当知名度的品牌。这一公告对市场和拥有这些品牌的企业来说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企业遭受打击尤为沉重。在上面的解释中,“世界名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中国名牌”则是有根有据的官方标准。之所以要由官方认定,是因为市场上很多产品都打着“中国公认名牌”、“全国销量第一”、“某某博览会金奖”等招牌,真真假假,令消费者难以判断与选择。此次“假名牌”风波表明,只要存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发展迅猛,已位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窥伺中国市场已久的外国企业纷纷挤入华夏大地,抢占中国市场的制高点。 (?) 有关数字表明,外资已充分进入民族品牌领域; 洗衣粉行业 据统计,我国年产8万吨以上洗衣粉的“熊猫”、“双猫”等企业已分别与美国“宝洁”、英国“利华”等合资,外国的品牌已垄断了我国洗涤品市场的3/4。结果仅存的国产名牌南京“加佳”,沙市“活力28”等几个品牌与洋货抗争。 啤酒行业 国内60家年产6万吨以上的啤酒厂中,有70%与外商合资,像北京啤酒、杭州啤酒和烟台啤酒与香港中策公司合资,美国AB公司收购了武汉中德啤酒厂,澳大利亚富士达收购了天津渤海  相似文献   

5.
本刊今年第五期刊登了《’95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研究报告》,这是一项量化品牌信誉价值的研究。这在我国是第一次。研究报告反映出了一个事实——经过多年奋斗,我国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也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市场上叫得响的中国名牌。这些企业、这些名牌,将是我们以中国特有面貌参与国际竞争的本钱。我们从商标的价值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奋斗的成果,也看到了与国际名牌的差距。商标价值的差距,其实是规模、技术、管理、运营和资本实力上的差距。今天本栏目推出"让中国名牌辉煌"这一专题,就是想通过同外资和国际名牌多方面的对比,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经验,同时认清我们自己所拥有的市场、商标、劳动力等方面的价值,并将其转化为资本,以便上规模、上档次,使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外国名牌大举进入中国,中国名牌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因为只有在与强手竞争中才能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市场一体化和企业战略国际化的汹涌浪潮,中国市场已演变成国际竞争的“波斯湾”。跨国公司挟着雄厚资本和赫赫品牌纷纷进军中国抢摊占位,名牌国际竞争全线铺开。在今天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及早动手进行名牌国际竞争策划,创造中国的世界名牌,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李鹏总理多次深刻指出,创造名牌产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我国经济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背景下,我国民族工业不可避免地要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据市场调查,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咖啡、力士香皂等洋名牌,1995  相似文献   

7.
中国名牌遭遇外国品牌“围剿”饮料业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有八大汽水名牌:四川的天府可乐、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广东的健力宝和强力、武汉的大桥、天津的山海关,现在只有广东的健力宝在独自支撑着中国饮料业的一片天空,其他都纷纷归附到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旗下。固体饮料也是外国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雀巢、麦氏成了咖啡的代名词。中国作为茶叶生产大国,却成了寸茶不生的英国“立顿”红茶倾销地。日化用品市场 碧浪、汰渍、奥妙等洗衣粉品牌取代了熊猫、菊花、高富力,仅有活力28在艰难挣扎。洗发液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企业在计划经济下走进今天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产品竞争已演变为品牌的竞争。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名牌问题发麦一系列文章和讲话,政府制定名牌战略,企业军创品牌地位,消费者青睐名牌产吕,“名牌热”正如火如荼地席卷中国大地。但在实际的生产、经营管理中,面对潮水般涌向国内市场的外国吊牌,国产品牌只有招架之势,而无还手之力,原因之一就里我们对品牌的培育工作做得不够,计划性、系统性、持续性不强,对创名牌的艰苦性、复杂性所需的时间认识不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去争创名牌,创出名牌后又如何进一…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名牌战略的推进下,企业重视品牌经营,倾注全力争创中国名牌和省名牌,这对促进我国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优化资源的利用,对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年前首次开展中国名牌评价时,全国只有几十家企业的几十种产品被授予“中国名牌”称号,而今年已经发展到了几百家企业、几百种“中国名牌”产品!这些企业在获得“名牌”称号以后,是否可以认为“到顶”了呢?绝对不是。  相似文献   

10.
发展名牌要像创名牌那样主动出击,对外辐射,寸土必争,否则名牌难保。一、发展名牌采取进攻策略,是由市场竞争的形势决定的当前市场竞争的特点是市场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产品竞争品牌化。我国企业不只是面对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同时也面对其他各国同类企业的竞争。我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首先受到的是竞争者品牌的冲击。“索尼”、“万宝路”、佳能”、“可口可乐”等名牌几乎控制了广大消费者的视听空间。发达国家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调动种种手段,全面宣传其产品。我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如不主动出击,就会失城丢地,一败再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成为WTO成员,许多就业标准开始国际化。目前,我国已有90种职业须持证上岗。一些外国培训瞄准中国市场,职业资格的国际认证,犹如企业的ISO9000族认证一般热火起来。大量的“洋”资格证书涌入中国,令中国的“考证族”应接不暇,一时间,职业资格考试掀起了一股“洋”流。为便于读者了解职业资格认证上的洋规矩,现介绍一些洋资格认证。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购买商品,很多人都会想到名牌。据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80%以上在选购商品时注重名牌,在农村也有50%以上的农民看重名牌产品,尤其在家电方面,农民首选的都是名牌。事实证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产品受消费者青睐,除了在创名牌上下功夫,还得有淘汰“名牌”的意识。正因为眼下是品牌时代,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假冒名牌商品,诸如“世界名牌”、“国际精品”、“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等,“名牌”满天飞,让消费者稀里糊涂上当受骗。就拿白酒来说,目前我国只有17种白酒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海外“巨人”抢滩登陆,世界各国洋名牌占据了中国市场各个角落,市场竞争达到了白热化阶段。随着洋名牌的大举进攻,大批国产名牌被挤进了仓库,挤下了柜台,挤出了市场,使民族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剖析国产名牌在竞争中失利的原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4.
“传统名牌”绝大多数创立于计划经济时期,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国有品牌。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这批老品牌多半出现了“不适应症”,纷纷退出市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彩电、空调.冰箱等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增加,除一些不知名品牌退出市场外,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品牌的总体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而与此同时,一些过去企业数量成千上万的食品.饮料.乳品、啤酒、白酒等行业,现在也被少数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和地区性名牌所统治。……这些都已说明,在消费者的品牌消费中,企业如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等待自己的结果将只有退出市场舞台,如仅有品牌却不能成为名牌,市场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残杯冷炙。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的企业的产品销售额平均年增幅在25%以上。在企业界,一个共同的看法正悄然形成:“只有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存权”。目前,各地的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当地的品牌尤其中国名牌的数量有直接的正向关系。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多出现了以名牌产品为支撑的产业集群。一些地方的产业集群甚至已上升到区位品牌层次,典型的有“青岛家电”.“晋江运动鞋”.“郑州食品”.“佛山陶瓷”.“深圳IT”等。  相似文献   

15.
面对洋名牌的内外夹击,我国一批批具有民族自尊精神的名牌企业顽强抗争,绝不向洋名牌妥协。他们在积极更新观念、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充分挖掘已有品牌的文化内涵,提出并开始实施名牌战略,制定相应的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16.
名牌是企业素质、信誉和形象的生动展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施名牌战略以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大大提高了一些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但总的来说,我国多数工业产品和多数品牌缺乏品质特色和市场感应力,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多数技术含量较低,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率等均还不高,规模较小,适应国际竞争的能力不强。应对挑战,让更多的民族品牌在竞争中崛起,企业乃至政府仍需要从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树立名牌就是命牌的意识。邓小平说:“我们应当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侮。”目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国内市场已跨入品牌竞争阶段。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组织统计,“ ’ 98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平均增长 84.8%,其中前 20位增速达 90.7%,分别比全国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平均增长高出 35.1个百分点和 41个百分点。这表明,在品牌竞争阶段,越是名牌,品牌价值越高,市场优势越明显。二是来自“洋品牌”的挤压日益急迫。从现实看,目前全球大约有 2.5万个世界级名牌,但 90%以上集中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17.
2001年9月备受各界瞩目的莫过于48家企业的57种产品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次获得称号的名牌产品只涉及国内13个省市,其它包括甘肃在内的18个省(市、区)却没有一种产品入围。曾几何时,甘肃也有“长风”、“华夏”、“金字塔”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但是这些昔日名牌早已被后起之秀所淹没。现在甘肃也有“陇货精品”、“甘肃名牌”,可这也只是小范围的精品和名牌,在市场竞争中有些弱不禁风。虽然一次“中国名牌”的榜上无名并不意味着甘肃企业从此沉沦,但是市场是最公平的,优胜劣汰是永远不变的竞争规则。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实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陇货精品”做成真正的精品,将“甘肃名牌”打造成让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名牌。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的产品要进来,我国的产品要出去,靠的都是产品的牌子。外国知名品牌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市场影响?归根结底是品牌有较高的价值。我们要迎接入世的挑战,就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基础上,下大气力塑造中国的名牌,努力增加中国品牌的内在价值,才能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提起海尔、春兰、健力宝、茅台等知名品牌,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这些企业树立的名牌可以说是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名牌就是市场,名牌就是效益。延伸和壮大名牌的影响,已成为企业取胜之道的最坚实资本。品牌扩展策略也称品牌延伸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新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  相似文献   

20.
大浪淘沙看品牌12月17日,连续进行了7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的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发布了《2001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研究报告》。红塔山作为我国价值最高品牌连续7年居榜首,今年品牌价值为460亿元。其后是海尔价值436亿元、长虹261亿元、五粮液156.67亿元、TCL144.69亿元。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静告诉记者,1995年他们进行品牌价值研究时,我国企业的品牌意识刚刚唤起,人们理想中的品牌还是以外国名牌为首选。人们购买中国品牌,更多出于价格上的考虑。以家电为例,当时市场上至少有200多个牌子争高低。2000年已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