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中国经济紧缩的宏观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央陆续出台的经济政策?为何连续七次降息都没有达到的储蓄余额下降的效果通过总量不大的利息税措施就达到了?发展中的中国股市作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在目前消费不足、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能否对刺激居民消费提供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些都是理论研究者比较关心并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最优目标规划模型入手,通过建立跨时约束来讨论若干宏观经济政策的背景理论,从中可以得到对当前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3.
探究宏观经济理论微观基础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浩翰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2,(7):6-9
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旨在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分析来阐释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里,整个宏观经济理论最为主要的研究课题是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宏观经济学应当建立在一定的微观基础之上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现有经济理论对建立微观基础必要性的解释尚缺乏说服力,并且在微观基础的构筑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本文试图对这一方面的争论和最新进展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4.
5.
什么是战后日本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大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许多意见对我们很有启发。本文也就这个问题,谈谈一管之见,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现代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为了达致社会和谐稳定而提出的预防和控制犯罪的一项重要方针和策略,它有自身的立论渊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贯彻该政策,我们除了理解其内涵之外,还必须把握其理论基础,从而将该政策内化为人们的观念,从而在立法、司法及其他社会决策与运动的实践过程中自觉地运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系的历史终结,重建我国现代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我认为,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终极目标配合,借鉴现代经济理论,我国现代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短期内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8.
9.
10.
11.
对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些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有关货币政策以及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理论分析,论述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问题和如何采取有效手段调控经济的发展。中分析了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一、我国目前就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尖锐。我国农村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000万人,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300万人左右,此外每年还有200多万大中专毕业生,约有几十万复员转业军人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中精减下来的人员,再加上城镇已经失业和不断失业的人数,粗略估计,城市每年的劳动力供给将超过2500万,而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每年大约提供700万个非农就业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将长期存在。另据我国权威部门测算,我国城镇失业警戒线:轻警戒线为6%,中警戒线为7%,重警戒线为8%,安全线为…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定位及宏观经济政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研究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问题,须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定位。由于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极为复杂,笔者主张将其定位为“劳动力剩余条件下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相交织的状态,同时还面临着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本文同时探讨了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并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阶段性淡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扩大有效需求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膨胀问题。投资膨胀是否引起了经济过热,大家议论纷纷。时下固定资产投资扩张有两个主要背景,一个是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了城市化、工业化及消费升级,由汽车、住宅产业带动新的增长周期,对投资品的需求旺盛。二是地方政府行政主导的投资项目猛上,为出政绩,争相以优惠条件吸引投资。在此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处于什么境地?现在经济形势很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央银行金融危机干预政策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验证据表明,银行业危机与商业周期有密切的联系,并不是一个如"太阳黑子"般的随机事件.当资产收益率严重下跌时,就会诱发存款人挤兑危机.和传统观点不同,我们并不认为危机一定是件坏事.危机既有成本也有收益,它能够在早期提存者与晚期提存者之间实现最佳的风险分担.但是当危机是有成本的或者存在一个资产市场时,恰当的中央银行干预政策将有助于实现存款人福利的帕累托改进.可以证明,中央银行的干预政策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关注我国宏观经济的同志都注意到这样一种经济现象:从1993年开始到1999年.衡量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指标的国内生产总值(以下用GDP)连续7年缓缓下降,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9年的7.1%.平均每年下降1%以上。与其同时衡量国民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指标物价指数也是一路走低.从1994年最高月份的25%的正增长下降到2000年上半年的负增长或很小的正增长。经济学界人士一直在关注和探讨.中国经济的谷底在哪里?人们都在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弄不好会超出适度的范围而失去控制。其根据是:货币与商品相对关系的变化在物价指数上体现出来要有3—6个月的滞后期,待到通货膨胀从物价指数上反映出来,它已发展3~6个月了。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