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本文从农村老年妇女人口统计特征、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的定性、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类型及其成因、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对策等四个方面对农村老年妇女养老问题的已有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论,为未来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中西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海龙 《黑河学刊》2005,(5):117-120
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老年人生活状况问题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中西部农村尤其如此。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作者调查了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状况,她们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和自身技能欠缺、身体欠佳等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创业意识薄弱等.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对策: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扶持本地乡镇企业发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加强清关交流;建立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救助与帮扶状况,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农村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发展诉求、生存困境以及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状况及其效果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群体呈现高龄化、身体弱、居住差、经济支持多元而失衡、消费方式单一而低层次等态势,为解决老年群体生存困境,当前地方政府从生活保障、疾病救助、日常帮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了初步的保障体系,但与农村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存发展诉求相比,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救助与帮扶状况,以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自治区为例,利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的方法,对农村老年群体的生存状况、发展诉求、生存困境以及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状况及其效果等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农村老年群体呈现高龄化、身体弱、居住差、经济支持多元而失衡、消费方式单一而低层次等态势。为解决老年群体生存困境.当前地方政府从生活保障、疾病救助、日常帮扶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构建了初步的保障体系.但与农村老年群体的实际生活状况和生存发展诉求相比,当前的社会救助与帮扶体系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口老龄化给旅游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对广东城镇1213位老年旅游者的调查,对其旅游行为与他们的生活状况的关联性进行探讨,颇有意义。调查表明出游的老年群体经济较宽裕、爱好多样、社会参与度高,精神生活比较丰富充实、幸福感较强。对老年旅游者群体物质、精神生活状况的了解,对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发展老龄事业有较强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农村经历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变迁.劳动力转移、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农村已婚妇女的家庭照料负担.在本文中,我们利用2000、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了照料父母对农村已婚妇女劳动时间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照料老年父母对已婚妇女的农业劳动时间没有影响,而对于非农劳动而言,照料自己的父母不会影响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但是照料公婆对妇女的非农劳动时间却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传统的父权意识仍然对家庭内部照料资源的分配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常住人口及农民消费状况最近五年,日照农村常住人口年均下降3.8%。截至2019年底,全市农村常住人口115万人。在常住人口数量连年减少的同时,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较大,越是经济不发达的乡镇,老年人口占比越高。妇女、儿童人口占比大。40岁以下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较少在农村工作、生活。农村常住人口和农民消费主体结构状况决定农村消费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是否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诸多争议,分歧甚为明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城乡养老制度,是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题中之意.但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而在于如何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一些学者认为建立非缴费制养老金制度,居民的养老金领取资格不受制于其缴费状态,有效减轻了老年人的贫困程度,也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所以,建立非缴费制养老给付制度适合于中国农村居民特别是贫困家庭老年人口.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别,老年妇女人数要多于老年男性人数。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被发达国家的经历所证实。(《中国老年妇女人口的变化趋势》刘金塘,2001)因此。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老年妇女问题。有学者指出,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别,老年妇女人数要多丁老年男性人数.而且,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被发达国家的经历所证实.(<中国老年妇女人口的变化趋势>刘金塘,2001)因此,老龄问题越来越成为老年妇女问题.有学者指出,老龄问题的关键是老年妇女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袁文英 《黑河学刊》2012,(11):188-190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新时期全面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三农"的关键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是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参照系。现主要通过个案研究法,对西北贫困地区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专门调研,揭示了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心理上非常孤寂等养老问题,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作医疗制度"、五保"体制改革,发挥村委会主导作用,移风易俗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J村妇女的深入访谈调查,反映被动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妇女真实的劳动、生活状况,揭示她们被隐蔽了的劳动价值,被忽略了的生活困境.文章也以成功转行的个案试探性地提出了解释性原因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但是,从我国目前农村现状来看,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而要深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农村留守妇女现象已经成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留守妇女现象给农村社会治安、经济发展、家庭和睦等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农村留守妇女问题解决得好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农村留守妇女现象作出探讨,以求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徐放 《改革与开放》2013,(8):64-64,8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占老龄人口比例日益扩大。城市老年妇女作为老龄化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传统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妇女的弱势现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基本分析和城市老年女性脆弱性表现特征的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城市女性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徐放 《改革与开放》2013,(15):64+8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老年妇女占老龄人口比例日益扩大。城市老年妇女作为老龄化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传统原因,在家庭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妇女的弱势现状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基本分析和城市老年女性脆弱性表现特征的探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老龄化社会中城市女性养老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农村人口数量呈现持续减少的势头,表现为目前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的农村常住人口主要由老年、妇女和儿童构成,以及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已经不把返回农村建房养老作为最终归宿,他们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将通过各种途径逐步彻底地转化为城市居民.农村人口不仅总量持续下降,而且占比也日益降低,是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关系演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变化,它必将对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影响.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也必须适应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从目前农村情况来看。部份农民存在着一些消费误区。若不引起高度警觉,及时做好教育引导工  相似文献   

20.
农民的闲暇生活水准——慈溪农民闲暇生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闲暇生活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人已经把闲暇时间和闲暇生活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代名词时,当前我国农民的闲暇生活状况怎样呢?提升农民闲暇生活水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作者以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慈溪农民为典型。对他们的闲暇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