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助学贷款开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然而近年在发放助学贷款时,由于部分借款学生失信严重,造成银行自身效益难以保证,极大地影响了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强化大学生信用意识,是促进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的两种贷款方式,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异同的分析,明确二者在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地位及关系,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选择贷款方式上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缺失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力求就如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自律能力、完善信用制度、构建诚信社会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以期能够推进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惠及更多的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出现的银行惜贷、学生违约的问题,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规定及其他一些客观条件,构建了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学生违约、银行惜贷问题的产生进行了解释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王宁 《市场论坛》2014,(2):93-94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建设过程中,国家助学贷款对提供高素质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推行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势,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性的一个重要举措.虽然国家助学贷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提供助学贷款利润低,还贷时贷款学生的不积极配合,导致银行在助学贷款业务上面临的风险很高,影响了商业银行助学贷款办理的积极性,出现惜贷现象.文章将从银行与学生之间关于助学贷款的博弈论进行分析,剖析两者之间的供求关系,找出矛盾所在,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银行与学生供求矛盾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中诚信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约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于大学生诚信的缺失.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分析了助学贷款中银行与贷款学生之间的博弈关系,提出努力构建诚信的社会环境、构建助学贷款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推进建立助学贷款的失信惩罚机制是促进我国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文章从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瓶颈入手,通过分析国家助学贷款主体之间的关系,在现有对策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证券化的交易结构、流程及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8.
张薇薇  贺明  张丰 《华商》2008,(21):58-58
国家助学贷款的建立和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由于助学贷款是一种特殊的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这就给还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对大学生的诚信也是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9.
张薇薇  贺明  张丰 《华商》2008,(22):58-58
国家助学贷款的建立和实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但由于助学贷款是一种特殊的无担保的信用贷款,这就给还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对大学生的诚信也是一种考验。  相似文献   

10.
为帮助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我国从1999年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切实为经济困难学生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相关政策、规定与时俱进地进行着调整,目前的政策更显科学和人性化,但它仍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银行和学生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贷款制度本身制定的不合理以及作为一种信用贷款运行所需要的配套环境的不完善等。应建立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颁布《国家助学贷款法》,拟定与助学贷款有关的法律,修改与信用征集相抵触的其他方面的法律。构建完整的社会信用体系,树立诚信的社会观念,建立完善的征信制度及个人信用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建立政策性的国家助学贷款银行及助学贷款的担保机构,提供多层次的资助形式。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贴息、商业银行和高校协同操作的一种商业信用贷款。从近年发展情况看,其推进状况并不理想。本文尝试从制度角度出发,探寻提高助学贷款制度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石瑛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97-98
在美国,助学贷款是一种非常广泛的助学方式,它在鼓励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中美两国在助学贷款制度方面的做法,以借鉴美国助学贷款的制度设计,使我国助学贷款制度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政府、银行、学校、学生四个参与主体的关系,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银行贷款相关政策,建立大学生信用评估体系等措施,来规避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找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助学贷款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罗锐  肖坚 《北方经贸》2006,(4):77-79
文章针对制约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因素进行了析解,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良性循环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海玲 《消费经济》2007,23(3):49-51,55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良性循环,必须正确看待国家助学贷款消费的双重属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助学贷款消费事业;必须发挥中央政府在国家助学贷款消费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加强普通高校对本校国家助学贷款消费事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的国家助学贷款消费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及相关规定,构建了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学生违约、银行惜贷问题的产生进行了解释,并在国家助学贷款激励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学费和住宿费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深圳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重构深圳市国家助贷款政策的建议,并对政策营销的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桂丽 《北方经贸》2006,(2):75-77
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贷款的发放与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文章通过对商业银行与大学生双方心理特征、高校行为及社会信用环境的系统分析,揭示了制约国家助学贷款顺利实施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利益主体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英 《价格月刊》2005,(9):15-16
国家助学贷款是从1999年开始的.旨在为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支付其学费和部分生活费提供商业性贷款。贫困生可以通过非一般性质的商业贷款来缓解学费和部分生活费的压力,而顺利享受到高等教育的权利。根据萨哈罗普勒斯的“教育投资回报率”,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远大于社会收益.因而学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政府担当起辅助社会弱势群体的责任,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帮助,使其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基于社会宏观调控职能和保证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因而也可视为政府的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