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仇志俊 《中外企业家》2013,(9S):127-128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民企知识型员工流动性较强。国内有一项针对62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中的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在企业的任职期间普遍较短,一般为2-3年。其中,最短的任职期仅为50天,最长的任职期限为5年。接受调查的多家中小企业表示,每年都有近百名员工离职,他们其中的大多数都进入竞争对手的方阵中,这其中不乏外资企业。各项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现象严重,企业健康发展堪忧。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入世,外企与国内企业打人才争夺战,员工离职问题倍受关注。本文从员工离职的类型入手,通过分析离职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供企业借鉴的对策来规避离职风险,以期将损失减到最小,并能为企业带来益处。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大部分世界500强跨国企业都已在中国进行投资,其中许多已在中国建立了地区总部,这些外资企业中,尤其是生产制造业,能见到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中年人则很少。通过对东北地区20家外资生产制造企业进行实证调查,分析得出导致外企制造业员工中年职业危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企业员工自愿离职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自愿离职是指员工主动离开企业的过程。员工自愿离职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际权威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2001年对中国深圳地区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员流失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近15%的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10%~20%之间的高度危险区。根据美国的有关研究,有2/3的员工是在刚开始的3年内离职。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组织公平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士气与积极性。目前,企业面临员工忠诚度低、流动性大的现象,严重制约和威胁企业的发展。文章旨在探讨组织公平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并讨论组织承诺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了"领导—下属配比研究"方法,设计针对领导和针对员工两种问卷,针对来自吉林、北京、上海的12家企业,涉及房地产、药品销售、物流等多个行业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公平各维度对离职倾向均有很强的预测作用;组织承诺在组织公平与离职倾向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哪一家公司最适宜人们工作,哪一家公司让员工最满意,今天有了初步的答案。据《北京晚报》消息,《财富》2005 年中国卓越雇主调查今日揭晓,沃尔玛 (中国)公司、掌上灵通、李锦记、日立、腾讯、万科、李宁等20家中外企业榜上有名,荣称“卓越雇主——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据了解,这是《财富》继2003年之后与华信惠悦咨询公司进行的第二次中国雇主调查。来自十几个行业的100多家公司报名参加了此次调查,被调查的员工超过50000人。华信惠悦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林杰文称这次调查是规模  相似文献   

7.
对中小企业而言,人才流失不但是当今中国社会最严峻的问题之一,也关系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该怎么留住员工,特别是老员工,这是个问题2012年末,由前程无忧发布的《2013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3,055家企业中,2012年员工离职率平均为16.7%。另外一家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发布的中国行业薪酬风向性指标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显示,2012年全国企业员工主动离职率继续保持增长趋势,达18.9%。高离职  相似文献   

8.
防范核心人才危机的双重打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零点调查”于2003年8月针对京沪两市478家资产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30.5%的国有企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员工离职率高所造成的危机,而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中高层管理人才意外离职所导致的危机的国有企业比例高达42%。  相似文献   

9.
国内城市燃气行业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市场,自2002年4月国家放开城市燃气投资领域后,外资企业、港资企业、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等各路资本竞相进入,全国燃气行业规模以上(年销售额500万以上)企业就有500多家。几年来,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逐渐形成国有.外资(港资)、  相似文献   

10.
离职的理由     
看了2012年2月刊的《企业员工离职调查》,让人颇有感触。这几年,我国企业的人员流动一直居高不下,让很多单位不得不加紧员工忠诚度建设。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层的员工的离职理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人高离职率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琳 《人力资源》2007,(21):70-72
据太和顾问2006年的员工离职率调查显示,企业员工的主动离职率为12.4%,而房地产等竞争激烈的行业,这一数字则达到14.7%——看似"黄金满地"的行业,为什么员工的主动离职率却会远高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2007年中国5万余家规模以上外资企业的数据,使用赫克曼(Heckman)选择模型,分析了在华外资企业的出口决策。结果表明,对外企的出口倾向和出口强度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外资股权占比、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行业特征、企业规模等。由于要素的流动性等原因,外企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不同省份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对国内、外市场接近度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李靳 《企业文化》2005,(1):67-69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来到中国,说不定哪一天我们也会走 进去,与各种肤色的老外一起工作。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来到 了,就让我们快快乐乐地在外企茁壮成长。 寻找最佳生存状态 戚丹24岁 芬兰某集团北京分公司 戚丹虽然在外企才呆了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但是她已经脱掉 了学生的青涩,愈发地干练和成熟了。谈到在外企的工作经历,戚 丹没有流露出过多的兴奋。在外企工作,工作时间内员工之间不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外资企业却与本土员工存在文化差异所提供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畅通,不同国籍员工薪酬福利又差异悬殊,造成本土员工职业发展的“玻璃天花板”,以致于优秀的本地人才不断流失.然而,以往研究重视基于性别和种族差异的“玻璃天花板”,忽视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难以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本研究旨在揭示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效应对本土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探索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效应.基于574份方便样本的在线网络调研数据,本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简单斜率分析检验假设模型,同时控制被试的职业发展状态,并将外资企业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验证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效应对本土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揭示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作用.本文从企业—员工的雇佣关系角度,提出破解外企人才困局建议,并帮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认清自身优势,吸引和留住人才.  相似文献   

15.
数字     
大学生又遭遇降薪寒潮起薪比去年低25%-30 04年毕业生们又遭遇了降薪寒潮。调查显示,2004年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将比去年降低25%~30%。与大学生遭遇的整体降薪相比,白领们遭遇的是薪水增幅的放缓,但在一些行业,也出现了降薪的趋势。北京外企太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1500家企业——其中80%是民企——的调查显示,最近两年各个行业的平均薪酬增长率一直在4%~8%之间徘徊,低于中国GDP的增幅(2003年为9.1%)。从现在的数据水平判断,2004年度的薪资增长幅度停留在7.2%左右,难以有更多的提高。据分析,降薪趋势,实际是前几年经济过热之后的理性回潮…  相似文献   

16.
孙琳琳 《人力资源》2007,(11S):70-72
据太和顾问2006年的员工离职率调查显示,企业员工的主动离职率为12.4%,而房地产等竞争激烈的行业,这一数字则达到14.7%——看似“黄金满地”的行业,为什么员工的主动离职率却会远高于平均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外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员工的就业思想与就业结构,文章运用人工神经网络,通过实地调查与因子分析探讨了外资企业员工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外资企业员工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及个人发展前景、员工精神回报等,据此文章提出了提高外企员工满意度,减少员工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截止2003年底,作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薪酬数据服务提供商,北京外企太和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通过对全国各地区的重点城市、30多个细分行业进行薪酬福利调研,现已拥有近40种薪酬福利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19.
朱莎莎 《物流科技》2011,34(1):139-141
从外企自身生产和出口商品结构的角度研究其对我国出口结构的带动作用。首先使用统计方法建立我国外资企业满足一阶齐次性的Cobb-Douglass生产函数,并根据估计出来的参数进行总体分析,得出我国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一直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外企并没有有效促进我国出口结构的升级;然后根据数据计算出历年我国FDI企业的相对资本密集度,据此分析得出我国FDI企业出口的产品从2001年后进一步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外企有促进我国出口结构升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EAP--企业管理的"爱抚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中国每天会产生5000个职业病人,在一项针对IT行业2000多名员工所做的调查中表明,有20%的企业员工压力过高,至少5%的员工心理问题较严重,75%的员工认为他们需要心理帮助。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3年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出现烦躁易怒”症状的占7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