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亮亮  邓丽禛 《商》2012,(5):187-187
北岩银行本是一家运行良好的银行,却在2007年遇到了流动性危机,引发了挤兑风波。本文分析了发生危机前北岩银行资产负债状况,并对危机发生时间表进行了整理,试图从外在、内在两个方面寻找北岩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后,引发了全球对影子银行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同时,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弱化了货币政策效应,亟需加强金融监管。本文从影子银行的规范分析出发,通过分析影子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规模、特征与价值分析,提出了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除了考虑美国次贷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它给我们的启示,反思我国房地产行业和银行的关系。由于中国不具备相关条件,因此不会发生"美国式次贷危机"。我国与房地产相关的银行风险不是来自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而是在于房地产企业的大量银行借款融资以及它对银行的高度依赖,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则可能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财务危机是指企业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偿还现有到期债务而引发的风险,最极端的财务危机就是企业破产。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会造成员工失业、企业破产、银行坏账增加等危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现象。因此,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编辑寄语     
如何防范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万一出现银行危机,又由谁来挽回广大储户的损失?这些都是中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高风险行业,一旦某一银行出现支付危机,存款人由于无法辨别银行是稳健运营还是濒临破产,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挤兑,并使公众对其它银行的信誉也产生怀疑,引发金融市场动荡,进而造成银行体系的崩溃,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6.
选取81个国家(地区)1985—2008年间发生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为样本,分析危机前后经常账户变动及经常账户逆转背景下资本流入突然中断的特征,发现对于每一类国家(地区),发生资本流入突然中断的主要项目与其经常账户的主要融资渠道基本吻合。Weibull参数生存分析模型对危机恢复时间的结果表明,经常账户逆转背景下的各类型资本流入突然中断都将对实体经济恢复速度产生负面冲击。适时适度地主动调节一国(地区)经常账户结构,不仅可以降低长期经常账户高赤字存在的不可持续和引发危机的风险,更可以避免因经常账户逆转、资本流入的突然中断而激增的产出成本,从而降低危机恢复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次级贷款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或次债危机,并由此引发了美国金融链的断裂。我国实行按揭贷款制度,同样存在一定风险,本文从我国银行风险分析,探讨了防范按揭贷款制度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忻桥 《商》2014,(7):145-146
2007—09年之间的金融危机中,银行结构性的改变出现的资金模式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因此银行在业务和融资模式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同时调整也随后来欧元区发生的危机而增强,但欧元区的问题已经主要集中在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本文探讨了,在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这两大危机的背景下,欧元区银行资金的发展,最终得出金融危机和银行资金结构之间有紧密联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聂婷 《商》2013,(5):142-142
在银行发展的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银行危机频频爆发,大至亚洲东南亚危机,小至一家银行的破产倒闭,可以说每个危机的表现形式都不尽相同。那么在纷繁复杂的危机表象背后是否都有共同点呢?是否银行有共同的一点或者几点使得它们总是不能避免危机的发生呢?这就使得我们想要剥开笼罩在各种不同危机表面的迷雾,来看看银行自身的脆弱性。本文前半部分介绍了银行危机,后半部分综述了银行危机的脆弱性,来试图找出使银行不可避免遭受危机的那个致命伤。  相似文献   

10.
《商》2016,(6)
次贷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逐渐出现在公众的视野,然而中国的影子银行与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有本质的区别,随着金融结构与融资渠道的演进,中国的影子银行逐渐被监管当局纳入正规的监管中,而部分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创新也被监管当局严格把控。本文探讨中国影子银行的特征与机制,并阐释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金融兴起而引发的影子银行的演进,最后提出应在分析其内在风险特征后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银行机构在一个国家甚至在世界上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它对于经济、政治具有深刻的影响。因为银行的高度关联性,可能由于一家银行发生危机,就蔓延到整个银行系统,所以要有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种危机的发生。该文介绍了危机银行处理的策略及其方法,以及对于这些策略的总结。银行业危机是指由于一组金融机构的负馈超过了其资产的市场价值,从而引起了挤兑、资产组合转换和政府干预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影子银行出现在人们的视线范围内,各国开始对影子银行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在温州出现,随后银行理财产品和信托业务无法兑付的事件频发,之后影子银行彻底出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学术界、政府部门对其引发了激烈的争辩。本文就在这个背景之下,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等情况,由此引出它在监管模式、监管内容、监管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系、规范影子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脆弱性是认识银行危机传导的起点,在银行危机的形成及传导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分析了银行危机的接触性传导渠道和非接触性传导渠道,前者包括直接传导渠道和间接传导渠道,直接传导渠道主要是因为银行间彼此联系而发生的,其传导程度和范围与危机银行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及危机银行的信贷暴露额度有关;间接传导渠道是指银行间因与第三方企业存在金融联系而被危机传导,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着危机传导的范围和程度.而因预期改变导致的银行危机传导是银行危机的非接触性传导,包括相似性传导和金融恐慌传导两种情况.为防止银行危机的传导,应增强单个银行的稳健性,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银行问的互助机制和缓冲机制,对银行问的信贷头寸进行管理,在必要时政府还应积极介入.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2)
自2009年12月,欧洲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冰岛、希腊等产生危机国家不断增多,问题不断浮现。虽不及2008年金融危机效果猛烈,但是市场对于欧债问题引发欧元区乃至全球债务危机的担忧不断加剧。过度举债和政府失职等导致了本轮债务危机的发生,而深层的原因在于制度缺失、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等方面。通过对于欧债危机原因的深入分析,可以汲取经验教训来规避和防范主权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经济危机乃至政治危机,对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中国虽债务比率尚未达红线,但是仍需在危机中保持警惕,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了解传导机制可以为阻断危机蔓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危机传导的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了银行危机传导的诱因——银行脆弱性,提出金融脆弱性是银行危机传导的根本原因。本文在银行危机传导传统定义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该概念,分析了银行危机传导的途径,认为金融脆弱性是银行危机传导的重要媒介,防止银行危机传导的根本措施是提高银行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陈小茜 《商场现代化》2010,(24):192-192
担保贷款风险是目前我国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也是导致银行破产和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论文选取我国集团公司担保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影响其担保能力的影响因素,探寻引发担保危机的深层次根源,从而寻求防范、化解担保风险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首次出现的银行系统与资本市场一起发生的危机.截至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就现有的情况分析,已经可以得出一些有助于完善中国金融业体系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邢祥瑞 《现代商业》2013,(33):33-33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内部非常重视资产的风险管理,却忽视了对负债的风险管理,而负债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整个经营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过于扩张,高流动负债比重过大,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不协调,就很可能导致资金的周转不灵,进而发生对商业银行的挤兑,并可能造成公众的心理恐慌及连锁反应。这样轻则严重损害银行的信誉,重则引发银行的危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既要加强资产风险管理,也要加强负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美国爆发次级贷款危机,危机迅速恶化、蔓延,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其危害程度不亚于上世纪20-30年代的大萧条。从对比的角度分析次贷危机与美国储贷协会危机和日本金融危机的异同,发现不仅过度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是这次危机扩散严重的原因,银行的结构、模式也是影响危机蔓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国家出现了银行倒闭的现象,再次警示了保持银行稳定对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金融开放背景下,要根据新变化、新因素、新形势理解银行稳定的内涵.银行稳定指金融开放背景下,银行业具有持续的清偿能力,既能抵御和控制来自银行内部的风险,又能在面临外部危机传染与信息迅速传播扩散时,适时调整,避免和防范银行危机发生,保持正常运行与发展的状态.银行稳定并不是静止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银行稳定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强调银行稳定运行的同时,也要重视银行的运营效率.此外,为更好地理解银行稳定问题,还要认清银行危机、银行风险与银行稳定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